新泰谷裡的51個村名來歷,你知道嗎?

新泰谷裡的51個村名來歷,你知道嗎?

本文曾獲新泰地名故事徵文三等獎

谷裡鎮有51個行政村,每個村莊的名字背後都有一段故事。

新泰谷裡的51個村名來歷,你知道嗎?

華容村石龍

上世紀80年代,有一批村莊因為重名而改了名字。翟家莊改為華榮,肖家莊改為五龍,鵓鴿崖改為幸福莊。翟家莊據載於南宋祥興二年(1279)建村,是棗林管理區建村最早的村莊。幸福莊在成立人民公社後曾與西南佐、東南佐、鮑家泉聯合成立了生產大隊,1962年才分開。它建村於明代萬曆年間,因村東河邊石崖上有一洞穴,幾隻鴿子住在洞裡才取了這個名字。而原名肖家莊的五龍卻和以上兩個村不太相同。據傳建村於明成化年間,因為村南有五道嶺便取了五龍這個名字。後來村裡來了兩個惡霸欺壓百姓,魚肉鄉里。有一年遷來兩個肖氏兄弟制服了惡霸,村民為紀念其功績改名為肖家莊。所以在1983年更名的時候肖家莊算是恢復了本名。雖然已經改名30多年了,但是翟家莊、肖家莊、鵓鴿崖這些名字仍舊在民間使用。

新泰谷裡的51個村名來歷,你知道嗎?

岱家莊石龍園涼亭

和肖家莊一樣因人功德而更名的,還有一個岱家莊。明洪武年間建村的岱家莊始名關陽莊。按照古人“山南水北為陽”的命名習慣來看,此處北側無山、南側現在僅有一條小河,是因為河而命名嗎?現在已經無從考證。建村兩百多年後的明末清初,有個名為戴文秀的人為村裡打井修路做了很多貢獻,村民便改村名為戴家莊。後來演變成了“岱家莊”。而關於戴文秀的傳說目前有兩個版本,一說他是崇禎皇帝身邊的太監,李自成攻破北京後他帶著宮裡一些寶貝逃到了這裡,還有一說戴文秀是本地人去谷裡趕了個集,在林(墳地)睡了一覺後見到一隻白兔,想逮著吃了。白兔對他說只要不殺它便會滿足戴文秀的願望。窮了半輩子還打著光棍的戴文秀許願要錢、要老婆。白兔滿足了他的願望,於是便有了民間流傳的明末崇禎年間戴文秀暴富一說。但不管是哪種說法,戴文秀生前妻妾成群,富甲一方,且無任何子嗣都是相同的。

新泰谷裡的51個村名來歷,你知道嗎?

堯溝揚水站

谷裡還有幾個大小相對的村,如大小堯溝、大小新興。這4個村的村名來歷也大致相同。堯溝的yao本是“窯”,因此處多粘土,適合燒製陶器且有古窯址,故名窯溝,這個窯溝是現在的大堯溝。而小堯溝是清康熙年間傅氏自借莊遷來建村,與大窯溝相對而名小窯溝。在新泰的中西部地區有很多村名當中帶有“裡”字,是古時村稱為“裡”的沿襲。宮裡有宮裡、城裡、鎮裡,果都有坡裡,樓德有力裡。谷裡除南北谷裡外還有一個“荒裡”,荒裡是今日的大新興。明萬曆十年段、許二氏在此建村,那時候這裡是一片荒地便叫了這個名字。後來村民棄用,欲求興旺解放後更名為大新興。小新興建村時間比大新興早一百餘年,起初是因地勢而名,此處三面環嶺、一面低窪,非常像老百姓用的簸箕,所以村子便取名叫“簸箕掌”。後來荒裡更名大新興後,與之相對簸箕掌改為了小新興。


自農業合作化時期,小新興便與周圍的臥馬莊、寶泉聯合成立了高級社。後來成立了小新興大隊,直到1980年才分開。而當年是谷裡范家養馬、放馬之地的臥馬莊融入了寶泉,而寶泉因為鐵路的穿過分為前後寶泉兩個自然村。故而現在的寶泉下轄3個自然村。

新泰谷裡的51個村名來歷,你知道嗎?

像在上世紀幾個村合併為一個大隊的情況在谷裡還有很多。西南部的老牛溝大隊後來分成了老牛溝、胡家莊、小徐莊、大車峪4個村。往北是原來的四大棗林峪,現在於棗、牛棗、毛棗、柘子溝便是當年的棗林大隊。


原來一個村分成數個村最多的當屬高平。高平村據古墓碑載於明正統年間建村,後來高平分成了東西南北四個村。在1963年南高平大隊又分成了東西南北4個大隊。自明朝建村的高平現在已經變成了7個行政村。而秦嶺因村小,1957年成立高級社時便併入了南高平,它也在1963年自南高平大隊析出。


據清光緒三十三年版《新泰縣鄉土志》記載,城西南通濟寧、兗州手車路經過現在谷裡鎮的數個村莊,過谷裡至北佐莊,自北佐莊至花石橋(今華石橋),自此轉向至柘溝出新泰縣境。這條路雖然很窄,僅能通行手推車但它南至濟寧、兗州也帶動了當時經濟的發展。途徑的花石橋村來歷可以說差點變成一個悲劇,有戶人家兒子惹惱了父親,父親拿著刀便要殺兒子,兒子跑到河邊無路可走,突然出現一橋,橋上盛開鮮花將父親隔開避免了一場悲劇,村民奇之,便取名花石橋。

新泰谷裡的51個村名來歷,你知道嗎?

兩縣橋

自此處向南的“三朱”,它卻有和別的村有不一樣的故事。民國十九年《泰安縣誌》敦厚區上宮地方條目下有載“朱家莊(一半新泰)”,也就是說當時的朱家莊橫跨泰安、新泰兩個縣。後來分為了東朱、西朱、南朱三個村。現在東朱、西朱有兩縣橋與兩縣槐,它們見證了那一段歷史。而南朱據傳曾名郭家莊,但目前已不可考。


南朱西南方向的白楊溝、杏山峪、桂花莊三個村,原來也是一個大隊。而杏山峪本名黃山溝,也是在1983年改名。而白楊溝傳說是譚氏夫婦在一對白雁的帶領下來到一片白楊林邊,二人在此男耕女織繁衍生息。因處溝中,故名白楊溝。桂花莊則因早年此地桂花盛開而名。


除了桂花,谷裡還有村子與花有關,東蒲有傳說早年間曾名“杏花村”。而東蒲曾與山後、單家莊聯合成立東山大隊。此處相比的徐家莊、銀河圈曾聯合成立銀徐大隊。東山大隊、銀徐大隊距離玉皇山(雨壇山)不遠,其中銀河圈的村名便與此山有關,銀河圈本名意合村,玉皇山下有人開礦採銀,礦水環村向北流去,便將名字改為了銀河圈。

新泰谷裡的51個村名來歷,你知道嗎?

南王猴子橋

現在牛石路途經南王村,也是更改過村名的村莊。元代王氏建村起名王莊,清光緒年間月牙河東形成村落取名東王莊,與之相對王莊便更名為西王莊。1983年因重名改為南王,而東王莊也因重名且居月牙河之東便改為了河東村。1958年東王莊東南部的泉子山與東王莊聯合成立了生產大隊,至1962年才分開。泉子山西南的立莊建村也有600多年了,是立氏在此建村而名。再向東南是前後麻峪,前後麻峪原是一個村,因立莊立家在此放馬又在峪中而取名為“馬峪”,後來演變成了“麻峪”。麻峪又以山為界後來分為了前麻、後麻兩個村。

新泰谷裡的51個村名來歷,你知道嗎?

在前麻向南望去便是名聲在外的龜山。龜山西側現有龜山店子,因李氏在此開店故名。晴朗的日子裡在龜山上向北望去便能清晰的看到東蒲、西蒲中間的梁甫山。關於這座山可點擊右側藍字查看:新泰谷裡的“梁甫山”


歷史上較大的村莊都曾是保、約、鄉、管理區駐地。明嘉靖35年穀裡鎮境內有谷裡保、南佐保。清光緒33年境內有谷裡保、果純保。谷裡保北起汶水之濱南至龜山腳下,是建國前谷裡一名作為縣之下一級行政區劃面積最大的時期。而果純保大致是現在的前後北佐、岱家莊一帶。1914年境內除谷裡保外增設了南佐約,而原有的果純保變成南北兩個果純約,北果純約轄區越過了柴汶河。

1930年穀裡境內有谷裡鎮、南佐鄉、王莊鄉、南純德鄉等建制,新泰縣五區駐谷裡。1941年新泰境內有三個縣,當時的谷裡全境屬泰寧縣高平區,高平區東起窯溝,西至東柳,南至胡樹頂,北至柴汶河,至此高平一帶融入谷裡至今。1952年小鄉林立,境內有谷裡鄉、王莊鄉、南佐鄉、高平鄉、立莊鄉、北佐鄉、銀河鄉、大溝鄉等,當時五區駐谷裡,還轄現鎮境外的繩家峪、呂家峪、程家峪、龍泉鄉、橫山鄉5鄉。1958年成立宮裡人民公社,谷裡併入。1985年穀裡單獨建鄉,1994年鄉改鎮至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