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門峽的神話傳說

三門峽市位於黃河三門峽上游13公里的水庫之濱,離原陝縣故城只有“一箭之遙”。這裡三面瀕水,像一座半島插入水庫,是一座美麗而充滿朝氣的“湖濱新城”。它是隨著三門峽水利樞紐工程的興建而新興的一座工業城市,也因三門峽而得名。而三門峽的得名卻源於一個神話傳說。

三門峽位於黃河中游的下段,是豫、晉、陝三省交界處,在我國古代的地理圖志上稱之為三門山。這是因為在峽谷中有兩座石島兀立河中,靠近右岸的是鬼島,靠左邊的叫神島。此外,左岸還有一座半島切入河中,人稱“人門島”。兩座石島把河水分成三股雄流:鬼門河和神門河水勢殊險,似乎只有鬼神可以穿門而過;人門河水勢稍緩,但也是水深流急,舟船難行。

傳說很久以前,在一個平靜的夜晚,天空中忽然閃現出紅光,一個鬚髮蒼蒼的仙人從雲端降臨到三門峽谷。那時,這裡風景秀麗、氣候宜人,山上樹木鬱郁、水流淙淙。老仙人看中了這個地方,定居下來。他和凡人一起稼穡農田,種植果木,把三門峽打扮得美麗如畫。後來,他看到這裡水深流急,百姓苦於水患,往來十分不便,就決心要在三門峽谷修座橋。為了給這座橋建造堅實的橋墩,他訪遍了中州的名山大川。一天夜裡,老仙人指點人們砍伐樹木,築造仙舟,還點起了通天篝火。老仙人祭起仙舟,霎時間煙霧遮天,巨聲隆隆。煙消雲散時,人們看到王屋山上的三座石峰不翼而飛,落到了三門峽谷中。三座石峰,一坐落在河邊,兩座落入河中,穩如泰山,成了三座堅實的橋墩。橋墩造好了,正當老仙人著手造橋面時,人間陷入了戰爭的苦難。烽火連年,戰事紛亂,老仙人心煩意亂,再也無心造橋了。

天夜裡,人們又看到天空中閃出紅光,狂風大作,電閃雷鳴,半空中傳來了老仙人的呼喊:“等到太平之世再來修這座橋吧!”仙人走了,戰爭還在繼續,他也就一直沒有回來。

三座橋墩一直屹立在峽谷中,這就是三門峽的三個石島,峽谷也因此有了三門峽的名稱。

如今,三門峽變了。一條大壩橫亙峽谷,像一條銀色的緞帶把山西、河南兩省連接起來,使三門天險變成通衢。它那雄偉的身軀恰好躺在神話中老仙人搬來的“橋墩”——鬼島、神島和人門半島上,像鋼鑄鐵打一般,拔地而起,緊緊地鎖住了黃河,比仙人要造的橋更為雄偉壯麗。

它降伏著洪水,讓黃河發出強大的電流,讓黃河水澆灌農田,成了造福人民的偉大工程。

好了,今天給大家介紹的我國有趣的地名文化到這就要結束了。看了小編的文章是不是感覺我國的博大精深,連地名都這麼的有情趣。各位讀者還有什麼想要知道的地名或想對小編說的話,都可以在評論區留言,各位讀者也可以在評論區相互討論。如果感興趣的話可以點擊關注,小編每天會及時更新。我們下期再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