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製作質地蓬鬆的麵包?

段利東


你好 我是俊霆很高興可以回答你的問題。

關於怎麼做質地蓬鬆的麵包呢?

北方人對於麵食總是有著莫名的偏愛,麵食的做法也是多種多樣,最平常的就是饅頭了,但很多人也用來做些點心、糕點、零食、麵包等。

麵包以小麥粉為主要原料,以酵母、雞蛋、油脂、糖、鹽等為輔料,加水調製成麵糰,經過分割、成形、醒發、焙烤、

冷卻等過程加工而成的焙烤食品。

其實沒什麼秘方,能做出手套膜的方子即可。現在主要是整理一下幾款包子的做法。供喜歡的老鐵看。

材料

高筋麵粉\t420克

水\t240克

雞蛋液\t45克

酵母\t12克

黃油\t45克

鹽\t3克

白砂糖\t75克

其他食材:\t

紅豆沙\t150克

肉鬆\t50克

沙拉醬\t50克

香腸\t4根

1:首先將麵粉、奶粉混合均勻

2:水中加入酵母,溶化以後加入白糖、鹽和雞蛋液

3:倒入麵粉

4:用廚師機和麵,成擴展狀態後,裹入黃油。時間大概:1檔3分鐘,轉2檔6分鐘,再轉3檔1.5分鐘。

5:包住黃油

6:再用1檔2-3分鐘,轉2檔5分鐘,再轉3檔1分鐘,就可以了。接近做吐司用的手套膜,但還差一點點就可以了。如果做吐司,最後3檔的時候增加1分鐘即可。這裡不需要。

7:看看狀態

8:麵糰蓋上保鮮膜,發酵至2.5倍大。今天室溫20度,時間約70分鐘

9:肉鬆稱50克

10:加入沙拉醬拌勻,分成5等份,每份約20克

11:豆沙分6份,每份25克,香腸用紙巾擦乾水

12:發酵好的麵糰,用手指沾點麵粉,撮進麵糰裡,麵糰不會馬上回縮或者癟下去就是發酵好了

13:最後的麵糰是841克,分成15個小劑子,豆沙包用的小劑子68克/個,肉鬆包用的小劑子50克/個,腸仔包用的小劑子約45克/個。

14:分別排氣揉圓,鬆弛15分鐘

15:準備做肉鬆包。用擀麵杖把小麵糰擀成舌狀

16:放肉鬆在麵糰的收口上面

17:捲起來,收口向下👇

18:準備做腸仔包。把麵糰擀成舌狀,捲起來

19:搓成長條

20:鬆弛一會繼續搓成長條

21:捲入香腸,卷3圈

22:收口往裡面折一下,不然烤的時候跑出來影響成品的美觀,我有兩個沒捏緊,最後成品不好看了

23:豆沙包的製作。把麵糰擀成圓形,收口朝上

24:步驟圖:1.包入豆沙,2.像肉包子那樣褶,3.收口,4.收口朝下,5.擀成長舌狀,6.表面輕輕劃4道痕,最好不好劃破麵皮

25:二次發酵至2倍大,然後塗上雞蛋液

26:烤箱180度預熱,等待期間在麵包上塗上雞蛋液,肉鬆包的表面撒上白芝麻。

27:放入烤箱中層(3層的話)或者中下層(4層的話),烤15分鐘。出爐了。

以上就是幾款麵包的做法,喜歡的朋友可以給我點贊,關注我 謝謝。








李俊霆Hill


家庭烘焙想做出鬆軟的麵包,麵糰的製作、發酵過程以及烤制過程都會有影響;

尤其是吐司,想要做出鬆軟的拉絲效果,麵糰需要揉至出手套膜才可以;

麵糰製作過程中強烈推薦冷藏中種法,冷藏中種法是中種法的一種,攪拌好的中種麵糰不放在室溫,而是放進冰箱冷藏發酵。將酵母和麵粉、適量鹽放在一個大碗中,加入清水攪拌直到所有原材料混合在一起,一直揉成柔軟光滑麵糰,麵糰表面刷上食用油,蓋上保鮮膜,在冰箱中冷藏放置低溫發酵。冷藏最多保存2-3天。

中種麵糰和主麵糰混合均勻後,一定要揉出手套膜,放在室溫下進行發酵,一般發至兩倍大即可;

發好後的麵糰進行排氣,製作自己新歡的造型,然後進行二次發酵,二次發酵也是非常關鍵的,如果二次發酵不徹底,麵包也不夠鬆軟;二次發酵一般也是發至兩倍大小;

在烤制過程,如果有條件的,烤制過程總噴適量蒸汽也會保證麵包更柔軟;

一般剛出爐的麵包非常的鬆軟,如果天氣乾燥,麵包放涼後裝袋室溫保存即可,如果想保留較長時間,可以放入冰箱冷凍室,想吃的時候,拿出來回爐烤一下即可恢復鬆軟。

其實很多食材的加入也會影響麵包的鬆軟程度,比如麵糰加入適量的複合膨鬆劑,俗稱無鋁泡打粉,也可以讓麵包更鬆軟;

市面上的麵包口感一般都非常好,入了成分配比,也是額外增加很多食品添加劑的,還是自己做的更健康。


翎霏兒


對於這個問題,我的回答如下:

將需要做麵包的材料放入碗中攪拌均勻,揉成麵糰切成塊狀。放烤盤裡刷油,上下火170度15分鐘即可。

主料:麵粉

輔料:酵母、玉米油、牛奶、白糖、鹽。

具體做法如下:

1、將需要做麵包的的材料準備好。

2、所有材料倒入碗中拌勻。

3、揉成一個麵糰用保鮮膜蓋好,在正常溫度下。

4、將麵糰揉好,擱置一晚。

5、 將麵糰揉切成塊狀。

6、一個個擀成一張皮重疊在一起,從上往下捲起對半切開。

7、放烤盤裡在發15分鐘面上刷一層油。

8、上下火170度15分鐘,即可食用。





董三萬Meal


手撕麵包

份量 5 人份 食材 高筋麵粉 200g 低筋麵粉 50g 砂糖 25g 無鹽奶油 20g 鮮奶 110g 全蛋 1顆 酵母 3g

1 1.除了奶油以外的材料,全部攪拌均勻(粉類都要過篩) 2.加入奶油後,揉麵團揉至薄膜(可以取一塊拉拉看) 3.整型成圓形後,蓋上保鮮膜發酵一小時

2 麵糰約長1.5-2倍大,如麵糰壓一個洞不會回彈,表示發酵完成

3 講麵糰排氣整型後,分為7等分,搓圓放入模具中(儘量表面光滑),蓋上保鮮膜後二次發酵半小時

4 氣炸鍋先預熱180/5(二次發酵差不多時就能先預熱) 設定160/10,拉出表面刷上奶油,再設定160/5,即完成!


我的美食分享之路


怎麼製作質地蓬鬆的麵包?首先建議使用湯種法做麵包,用湯種法做出來的麵包會蓬鬆很多,而且放上兩三天還很軟綿。

而且製作湯種方法不難,不需要像「老面」、「中種」般,要等好幾個小時(甚至過夜),只要經過8小時,就可以加進麵糰做麵包,所以一次可以多做,放在冰箱保存,數日內皆可使用。

有些朋友會問,怎麼每晚的出爐麵包非常蓬鬆,但第二天就幹了些,為甚麼呢?有甚麼麵包會比得上剛出爐時,軟綿得無可抗拒。因此就可瞭解,一些麵包鋪賣剛剛出爐的麵包時,客人排長龍也要買了。

當面包放涼後,熱氣散失。其實麵包中的水份也隨熱氣揮發而去。也就是麵包不能夠保持當初出爐時的溼潤,較為幹一些的原因。因此,放涼後的麵包,最好馬上用密封的器皿,或密封膠袋裝好,以防麵包水份散失得太快。

要做蓬鬆的麵包,有兩個地方要留意:搓粉要夠功夫。發酵要夠體積

1.搓粉要夠功夫

當用力搓或壓麵糰,無論是手搓或麵包機攪打,會出現一些麵筋。麵糰受熱膨脹,這些筋就是支撐起麵糰的組織,當中留下很多氣孔。筋越多,氣孔越綿密。麵包內部組織越細緻,口感越蓬鬆。烤麵包用高筋粉會最好,因產生面筋比較多。

如果用手搓麵糰,好像用洗衣板洗衣的手勢動作,當然費力。但很多人喜歡。搓麵糰的時間,各人不同。跟力度和速度有關。新手可能用上一個小時。老練的可能 20多分鐘就完成。

怎樣的麵糰算揉好呢

可以嘗試打開面團,能夠張開一堅韌的薄膜,用手指把薄膜穿破一個圓孔,表示麵糰已揉至完全階段,已經成功揉好了。但切勿揉過度,否則麵筋會斷裂。

但如果是甜包,或喜歡吃沒那麼堅韌的質感的話,就不需揉至完全階段。只需搓至麵糰可張開一薄膜,但薄膜穿破時,是不完整的破裂,至此擴展階段就可停止。總的說,麵包要烤得蓬鬆,首先是要揉麵團夠功夫。不能偷懶的。

2.發酵要夠體積

發酵,就是使麵糰更蓬鬆的一個重要步驟。麵糰發酵的時間不一定,天氣熱,時間較短。天氣冷,時間較長。經過兩次發酵的麵糰,烤出來的麵包會更好吃。兩次發酵中間,讓麵糰鬆弛15分鐘,然後整形入烤盤。

麵糰發酵的環境最好在 28C,約一小時。其實,天氣不太冷的話,用保鮮膜蓋著麵糰發酵也可以。有人可能放入微波爐,裡面放杯熱水,其用意是幫助麵糰發酵更好更快。我的一位朋友,她用保鮮膜蓋好,放在近太陽溫暖地方,另一位朋友,蓋上保鮮膜後再加暖毛巾,也可以。

無論用怎樣的方法,也要測試麵糰是否發酵達標。麵糰發酵後發大至 2倍才算合格。可以的話,待至 2.5倍就更好。總的說,發酵要夠體積,麵包才會夠蓬鬆。

製作酵母麵包,麵包在烘烤時蓬鬆不起來的原因

原因1:酵母失去活性了

不管酵母有沒有開封,都建議在保存期限內用完,因為酵母放太久的話,就有可能會失去原本的活性,若是將已經沒有活性的酵母用在製作麵包的麵糰中。就有可能會讓麵包在烘烤時蓬鬆不起來,而導致失敗。為了確認酵母是否還新鮮,可參考下方我提供的方法來做測試。

將食材速發酵母1小匙、32度溫水50CC、白糖一點點攪勻,微波爐內置放熱水一杯,實測溫度約為26度C,置放於微波爐中10分鐘。

如果起泡越快越多,表示活性很好,此時酵母粉可以減量使用,若起泡少,表示酵母快失效了,如果完全不起泡,這酵母就不適合再用了。

原因2:喚醒酵母時用的水溫度太高了

在喚醒酵母的步驟時,需要先將糖溶解在水中,再把酵母放入糖水中溶解,聽起來很簡單,但是這個糖水的溫度非常重要。理想的溫度介於 40度C~45度C 之間,如果低於 40度C,可能會無法喚醒酵母,如果高於 45度C,則有可能會殺死酵母,萬一酵母無法發揮作用,麵包在烘烤時也會無法蓬鬆。

原因3:製作麵糰時的環境溫度過低

在溫度較高的夏日製作麵糰時,通常都會比較順利,因為溫暖又潮溼的天氣會讓麵糰發得很漂亮,但是在冬天溫度較低時,如果製作麵糰的室內環境也一樣冷,就有可能會影響到酵母的活性,導致麵包在烘烤時無法蓬鬆,因此建議在較低溫度的環境下製作酵母麵糰,可以使用發酵箱,或是將暖氣開到適合的溫度等等。

怎麼製作蓬鬆麵包疑問解答

一、我跟食譜做,但發現湯種麵糰好溼好黏手,我改用麵包機搓,不過造型時都好難,不知道這個情況是不是正常,我是不是要加點粉先造型好呢?

湯種麵糰比較溼,所以烤出來的麵包就比較蓬鬆和保持多天。要撒些粉才可以整形。是正常的。但避免撒得太多,以免影響麵糰。其實撒了粉在麵糰外面就不黏手了。除非把麵糰內部翻出來,那就又要加粉。

二、麵糰比較溼和黏,我是用麵包機揉麵團,請問是如何順利滾圓麵糰呢?在表面撒粉就可以嗎?我滾的時候,裡面會有些麵糰被翻出來,黏在棍子上,好難整形呢,多滾幾下的話整個就黏在工作臺上了。

麵糰要揉到不黏手的。整形時,可以撒少許麵粉,但不要太多,以免破壞了麵糰的組織。用麵糰模式總時間 1:15是包括搓麵糰和靜置發酵。

當中搓麵糰程序約20分鐘。我通常在麵包機完成第一次20分鐘搓麵糰後,就關閉它,然後再開,重頭再來一次,即是說搓麵糰多20分鐘,跟著讓麵糰留在麵包機中完成第一次發酵。這樣做就不會出現你描述的現像了。

三、請問什麼是:兩次發酵中間,讓麵糰鬆弛15分鐘,然後整形入烤箱,什麼是麵糰鬆弛15分鐘?是不是拿來揉了後,才整形放進器具裡在發酵第2次?我可以用手揉嗎?順序也是一樣倒入盆子裡嗎?

兩次發酵中間,讓麵糰鬆弛 15分鐘,意思是讓麵糰靜置15分鐘,滾圓後不動它,之後麵糰就會鬆弛,組織不會那麼繃緊,方便整形。靜置15分鐘後,就整形,包餡料。進行第二次發酵。可以用手搓的。普通麵糰很容易。但湯種麵糰比較溼,就比較困難。新手的話,最好用麵包機攪打湯種麵糰。

四、你說用手指把薄膜穿破一個圓孔,表示麵糰已揉至完全階段 ,但切勿揉過度,否則麵筋斷裂, 而如果是甜包,或喜歡吃沒那麼堅韌的質感的話,就不需搓至完全階段。只需搓至麵糰可張開一薄膜,但薄膜穿破時,是不完整的破裂,手指穿洞法如何分別有破裂和完整洞洞?

有關測試麵糰,可以取一小部份出來,看看是否可以張開成薄膜。如果不可以的話,即是未夠筋性。如果打開薄膜用手指穿破,成一整齊的圓洞,就是完全擴展狀態了。做吐司最好。

但做甜包,不必需要揉至完全擴展狀態的,如果穿破的洞成鋸齒模樣爛開,就是不完全的狀態,做甜包也可以的。切勿過度揉麵團,揉好即可停止,進行發酵。

後記

手做麵包講究原汁原味,雖然有時老柴的快,但是吃的安心,也吃的健康。不過,可以採取上面的方法減少麵包變乾柴,把「溼潤度」留下來。利用保鮮膜,快速把麵包內部的水份保留下來,再經過很好的發酵,讓烤出來的麵包蓬鬆軟綿,千萬別放在冰箱的冷藏,那可會把麵包吸乾成像絲瓜布一樣。


初二的原食餐桌


大家好,掌上美食記和大家分享一下製作質地蓬鬆麵包的做法,掌握訣竅和比例,你也可以做出蓬鬆柔軟的麵包(步驟如下)

1、準備:麵包粉、雞蛋、食用油、酵母、鹽、糖

2、把麵包粉、雞蛋、酵母、糖,用溫水攪攪拌好就可以了,表面倒入少許油抹勻,發酵到兩倍大就發好了,在把麵糰分成小劑子,醒半個小時,

3、把小劑子擀成長舌狀,放入點葡萄乾,對摺捏和,搓成長條後,放入烤盤中,再次發酵30分鐘,發酵到2倍大,刷上雞蛋液,撒上芝麻,放入烤箱預熱5分鐘,170度烤中層15分鐘就做好了

蓬鬆柔軟,外皮金黃的麵包做好了,香甜又有營養,做法簡單又美味(掌上美食記)






掌上美食記


麵包的製作涉及很多的工序,熟練之後會比較輕鬆,現在也有很多的工具讓你製作麵包變得更加輕鬆,比如麵包機,一鍵式傻瓜操作。

當然了,麵包製作的關鍵首先是麵粉的選擇,一般選用高筋麵粉,高筋麵粉主要在於蛋白質含量的不同,你可以在買麵粉的時候看一下營養表,一般蛋白質含量在每百克13左右的比較好,當然低一點也沒關係,有些品種的麵包不需要很高的筋性。

接下來就是酵母的選擇,一般市面上較容易買到的就是高活性乾酵母,用35度左右的溫水化開,沉澱五分鐘,加入到麵粉裡面就可以了。此外還有即髮型乾酵母和新鮮酵母,也會帶來不同的風味,從家庭製作的角度出發,高活性乾酵母比較實際。

下面還有其他材料,按需選擇,比如糖,鹽,牛奶,奶粉,煉乳,主要看你想製作哪種風味的麵包,隨機選擇。

下面就是揉麵的過程,主要是為了讓麵糰起筋,良好的筋性可以讓烤製成功的麵包組織更綿密,口感更好。揉麵要結合手法,主要為揉,摔打,這個文字描述比較空洞,你可以去搜索相關的視頻瞭解。

揉麵的過程中你還可以加入黃油等油類,增加麵包的風味。油類配料一般在麵包揉至一點延展性的時候加入,否則會影響麵糰起筋。

下面就是關鍵的發酵階段了。發酵有直接法,液種法,老面法等等,如果是自己家裡吃的,個人覺得才用兩次發酵法比較合適。將揉至好的麵糰先進行一次發酵,麵糰發至原麵糰的兩倍大小取出排氣,也就是輕輕按壓,排出空氣,然後割團揉圓,醒面十五分鐘左右,造型,進行二次發酵,發酵至麵糰兩倍大小可以入烤箱烤制。發酵過程對溫度溼度要求較高,冬天天冷的情況下可以用烤箱,調節溫度在35度左右,烤箱內放熱水增加溼度,以達到完美的發酵效果。

烤制沒什麼特別,主要是烤箱溫度的控制。家用烤箱一般由於空間小,溫控差,導致烤箱溫度無法完美控制,最好配一個烤箱溫度計,以控制溫度。麵包的烤制溫度一般為180度,烤制30到40分鐘,主要還是看你的麵包品種,比如吐司,烤制溫度一般就在175到185度,烤制35到40分鐘。





魚樂君up


用料 :

牛奶相剋宜搭40克,高粉250克,白糖30克,鹽3克,奶粉12克,全蛋液30克,水90克,黃油25克,酵母5克,砂糖少許,裝飾用黃油適量

做法:

1、準備食材。

2、除黃油外所有材料放入麵包機內,先發液體材料,粉類材料後放,酵母埋進高粉裡,啟動麵包機揉麵程序,揉麵30分鐘。

3、30分鐘後面團揉至擴展階段後加入黃油繼續揉麵25分鐘至接近完全階段。

4、 用麵包機的發酵功能進行基礎發酵。

5、 大約一個小時後發至2.5倍大,發酵完成。

6、 取出麵糰,排氣,鬆弛十分鐘後分割成7個小麵糰。

7、 擀成長方形。

8、 從上到下捲起,收口壓薄捏緊。

9、全部卷好後放入鋪好錫紙的烤盤中二次發酵。

10、大約一小時後發至二倍大,發酵完成。用刀在麵包上劃一刀,放上黃油塊(我放的有點多了,烤的時候黃油溢出來了),刷蛋液後在麵包上撒些砂糖。

11、烤箱170度預熱五分鐘,入烤箱170度烤25分鐘,烤好後取出晾溫,裝入保鮮袋保存。

12、 看看拉絲的情況。

小貼士

1、麵粉的吸水量不同,先預留10%的水量,看麵糰的情況再定

2、現在室溫低 ,發酵可以放麵包機內或烤箱內完成

3、烘烤的時間和溫度請根據自己的烤箱情況來定

4、裝飾用黃油要比我少放一些,以免烤制時溢出來

5、這款麵包不用把麵糰揉至完全階段,接近就可以了。

6、揉麵時放的白糖不多,後面放了砂糖也很甜








平凡山東漢


我個人覺得麵包好吃,首先是麵糰的材料要好,不能加太多添加劑,發酵粉是必須啦,比如用牛奶代替水,添加動物奶油,黃油,雞蛋,糖,鹽,發酵粉,高品質的麵粉等等,還有就是需要專業設備,醒發的溫度溼度非常重要,我性子急,每次做麵包都不太成功,家庭麵包機做的麵包褒貶不一,這個主要看個人平時消費能力來理解吧。條件好的基本不會在家自己麵包🍞。


謙媽愛烘焙


有幾個重點要素,自己摸索:

1高筋麵粉

2泡打粉

3改良劑

4阿斯巴甜

5酵母

6黃油

7溫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