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否》顧廷燁恨死了顧家人,為什麼還為了他們,向皇帝求情?

無論是電視劇,還是《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的原著小說,顧廷燁都與顧家大房、四房、五房矛盾重重,已經到了不死不休的境地。

顧廷燁的母親白氏帶著一百多萬兩的嫁妝嫁過來,救了顧家,可以說是顧家的恩人。可是顧家這些人,卻恩將仇報,不但不好好待人家,還處處薄待白氏。白氏死後,顧家這些人又把矛頭指向了顧廷燁。

《知否》顧廷燁恨死了顧家人,為什麼還為了他們,向皇帝求情?

小秦氏就不用說了,這個後孃對顧廷燁完全是捧殺,把顧廷燁塑造成了一個整天流連花叢、打架鬧事,不孝雙親,氣死父親的反骨、紈絝形象。

顧大郎把自己生母的死歸結於白氏,時時找機會在顧老候爺面前上眼藥,為此顧廷燁沒少捱打,甚至在顧廷燁科考時,黑了他一把,徹底斷送了顧廷燁的前程,這一招真是太陰毒了。

顧家四房和五房更不用說,逼死了老候爺屋裡的丫頭,就賴到顧廷燁頭上,出去吃飯上青樓不給錢,也賴到顧廷燁頭上,最後還貪了父親留給他的遺產。

最最讓一個顧廷燁感到奇恥大辱的是,原著小說中顧廷燁娶的第一個妻子,餘嫣紅給他戴了一頂綠油油的帽子,還懷孕了,而姦夫竟然是四房的顧廷炳。

《知否》顧廷燁恨死了顧家人,為什麼還為了他們,向皇帝求情?

誰遭遇了這些事,能不惱,能不恨。

大房、四房和五房的人因為牽扯上兗王造反案子,被抓起來下了大獄,幾房的人想讓顧廷燁出面向皇帝求情,放了幾人。但是四房和五房的人不好好求人,還一副趾高氣昂的樣子,以長輩的身份壓著顧廷燁,讓人家去救自己的兒子。

顧廷燁根本不想管這些事,他恨不得這些人好好吃一番苦頭才好,怎麼願意為了這些狼心狗肺的人去向皇上求情,打死他也不願意。

但是最後,顧廷燁明明不情不願,還要向皇帝求了情,為什麼呢?其實最少有三個理由,讓他非向皇帝求情不可。

為了名聲

雖然顧家裡鬧的翻天覆地,但是這都是顧家門裡的事情。

小秦氏、顧家四房和五房自然不會把這些事捅出去,顧廷燁再恨、再生氣,也不會把這些家醜說出去。一旦說出去,讓外人知道,顧家在卞京城真的是要臭大街了,顧老候爺的名聲也毀了,顧廷燁不為了別人,不為了顧家,也要為了父親,他也不能說出去。說出去,那就是道父親長短,一個不孝的名聲也是出來了。

就象明蘭說的,顧廷燁看著一身反骨,最瞧不上世俗規矩,但是骨子裡卻是個最規矩不過的

一個這麼規矩的人,絕對把家族看的很重,很在意其他人的眼光,所以他不會毀了顧家的名聲。

既然外面的人不知道這裡邊的緣由,那麼小秦氏還是那個知理賢惠的小秦氏,顧廷燁的好繼母,四房、五房與大房也是和諧的一家子。

《知否》顧廷燁恨死了顧家人,為什麼還為了他們,向皇帝求情?

在這樣的情況下,顧廷燁作為顧家嫡子,又是唯一一個能救堂兄黨弟的人,如果這時候他不救這些人,那麼在外人眼中,他就是一個忘恩負義的人,一得勢就忘了至親的人。

人言可畏,唾沫星子都能把他淹死。

前段時間,一位當紅女星父親上節目索要5000萬贍養費,這件事情鬧的沸沸揚揚,雖然最後扒出來,說父親沒養過女兒,還要這麼多,太貪心了。但是依然有一部分人在網上控訴這位女明星太冷酷,連親生父親都不養,最後弄的這個女明星也是狼狽之極。

現代,為了贍養費都鬧到網上,到處被人肉,何況在以孝治天下的宋朝,他更不能留一個置血親於不顧的案底。

為了政治前途

當時皇帝初登基時,派了自己的親信去接管部隊,大家一樣領了兵符聖旨去接軍務,除了皇帝的小舅子那些人給點面子外,其他人根本沒人鳥他們,什麼皇帝潛邸的人,軍隊是一個講究拳頭,講究威信的地方,你因為是皇帝的親信就想順順利利的接防,門都沒有,可是隻有顧廷燁是最順利的,江都大營服服帖帖地聽顧廷燁的號令。

這也使得後來南方荊王叛亂時,顧廷燁能順利的帶著兵去平亂,一舉建立了功業,徹底在朝堂站穩了腳根。而其他皇帝那些親信卻一個一個耗在那裡,指揮不動軍隊,說啥都是枉然,只能眼睜睜的看著別人建功立業。

為什麼會這樣呢,是顧廷燁會帶兵嗎?是他比別人有手段嗎?

都不是,就象顧大郎說的那樣,就因為顧廷燁姓顧!顧家幾輩子人都埋在軍裡了!

《知否》顧廷燁恨死了顧家人,為什麼還為了他們,向皇帝求情?

這就是前人種樹,後人乘涼。

顧廷燁如果想要繼續乘這個涼,他就得和顧家一片和諧,就得表現出孝子賢孫的模樣,為了家裡的兄弟們鞠躬盡瘁。

且不說乘不乘涼,就他這個武將身份,就得表現的重情重義。

如果顧廷燁不管不顧顧家這些人,那落在別人眼裡就是一個薄情寡義的人,連自已兄弟都不顧,那些在戰場上廝殺,刀口舔血的兒郎們會怎麼想,會心甘情願的把自己的命交給他,聽他指揮?

別說門都沒有,窗戶都沒有。

顧廷燁當時三十歲都不到,在軍中又沒混過幾天,全靠著顧家的人脈混上了督都,如果現在落一個這名聲,軍中將領又不聽他的,那他豈不是玩完了。

一個指揮不動軍隊的督都,一個沒用的督都,要他有什麼用?

更重要的是,顧廷燁一旦落下一個置血脈親情於不顧的案底,既使他能掌控得了軍隊,那麼未來幾十年的政治生活中,絕對會有政治對頭,時不時的拿這件事來攻擊顧廷燁。

縱然他得皇帝賞識,是皇帝的親信,但是伴君如伴虎,他能一輩子都是皇帝親信嗎?

再說,積毀銷骨,一個人說沒事,兩個人說沒事,但是三個人,三十個人,三百個人呢?

後果是什麼,可就不言自明瞭。

所以,為了自己的政治前途,顧廷燁再不願意,他也要做做樣子,向皇上求情,看在自己的面子上,放了顧家幾個兄弟。

為了爵位

在古代,只有仕途才是男人們報效國家,實現理想抱負,光宗耀祖的唯一途徑。

顧廷燁這麼一個正統的男人,他的想法和大多數的男人是一樣的,希望官做的越來越大,地位越來越高。

雖然當時顧廷燁已經官至督都,又很得皇上賞識,看似榮耀之極,但也僅僅是新貴,在那些老牌世家人眼中,什麼也不是,更不要和寧遠候府的候爺相比了,寧遠候府可是百年世家,底蘊厚著呢,人家手裡還持有“丹書鐵券”的,這可是稀有寶貝,拿出來可以拍死許多家,可炫耀的寶物了,說是鎮宅之寶都不為過。

就象顧大郎說的那樣:什麼守正文臣,宣力功臣,在咱們家面前,都不值一提!咱們才是真正一脈相承,不曾斷過的!連襄陽侯府也沒了這個,便是如今紅得發紫的沈家,又算得了什麼

看看,紅得發紫的國舅在人家顧候眼中都不算什麼,顧廷燁就更排不上號了。

這樣的爵位,這樣的候府,顧廷燁不想要麼?他想,想的很。

所以才在現任顧候,顧大郎親自找他在顧府祠堂談過話後,顧廷燁雖然很不情願,還是去向皇帝求了情。

雖然沒有兒子的顧大郎快死了,他死後,皇眷正濃的顧廷燁能名正言順的繼承爵位,也是理所當然。

可是,這個世界上沒有理所當然,也沒有板上釘釘的事情,任何事情都有意外。

顧大郎找他,有三個意思,一個讓顧廷燁知道自己有讓他繼承爵位的意思,並且不給他找麻煩;第二個也是拖後事,希望他以後能好好的照顧自己的妻子兒女;第三個自然是讓他救救顧家這些牽連進去的兄弟們

其實顧大郎的中心思想,只有一個,就是拖孤,自己死後,希望顧廷燁好好照顧妻女。

《知否》顧廷燁恨死了顧家人,為什麼還為了他們,向皇帝求情?

如果顧廷燁一意孤行,不去找皇帝求情,那麼顧大郎就不敢放心妻女讓他照顧,不放心他,就得另找人。

當時小秦氏正在說服顧大郎立一個嗣子,將來墳頭上也有香火。

如果顧大郎真去立個嗣子,那麼人家可就是名正言順的爵位繼承人了,沒顧廷燁什麼事。

就說顧廷燁可以仗著皇帝,使些手段,最後把爵位弄到自己手裡,那也是後患無窮。

這也只是一患,如果顧大郎再留些其他後招,顧廷燁可真是防不勝防,那時大房、四房、五房都和顧廷燁撕破臉了,時不時的給他添點堵,那還要不要活了。

所以,顧廷燁如果想要這個超品階的爵位,並且不留後患,就得妥協,只能違心的向皇帝求情了。

無論是為了自己的名聲,還是前途,爵位,顧廷燁都不得不向皇帝求情。

所以顧廷燁違心的向皇帝求了求,並且是在朝堂上明火執仗的提出來,讓所有人都知道,顧廷燁為了那些兄弟,公然向皇上求情,弄的人盡皆知。明明白白的告訴大家,我盡力了,縱然不能全部保出來,也不能怪我了。

《知否》顧廷燁恨死了顧家人,為什麼還為了他們,向皇帝求情?

​顧廷燁不甘心,到底留了後招,大房的顧廷煒、四叔和五房的顧廷狄無罪釋放,四房的顧廷炳被流放三千里(估計顧二叔是報自己被戴綠帽子的仇了)。

這個結果,還是很有意思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