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沒見過手抄報,老師佈置一定要做,只好家長代勞了,是老師的錯還是家長的錯?

我的朋友叫雨飛


學生沒見過手抄報,老師佈置一定要做,家長代勞,是老師的錯還是家長的錯?

老師沒有錯,家長沒有錯,請恕我直言,這個提問有問題。題主的意思,是否有學習是學校老師的責任,和家長沒有關係?


所以當老師佈置手抄報作業,孩子不會,需要家長投入時間和精力參與到孩子的作業當中來的時候,是不是會覺得煩,佔用了自己的時間?

現在的教育越來越重視家庭教育,強調父母對學生學習的參與。學校會有各種作業必須是孩子和父母一起來完成的。這些年,我參與過孩子的很多作業。比如說去尋找蝸牛,用西紅柿、土豆發電、做中式盤扣、利用廢舊用品做鞋刷子、做像框、做花盆等等手工作業。當然,手抄報是經常要做的作業。


在孩子小學階段,家庭教育最主要的是陪伴孩子,在這個過程中,陪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陪伴孩子做一些手工,引發孩子的學習興趣,以及求知慾,是引導孩子愛上學習的一個非常好的契機。如果孩子全都會,不需要家長教了,孩子又怎麼會理你?老師有教育孩子文化知識的責任,但是父母才是孩子終生的班主任,想讓孩子愛上學習,父母的引導很重要。


首先、正確認識父母在孩子教育中的重要位置。孩子是自己的,教育是最講究時機的,在孩子可塑性最強的年紀,父母應該要意識到,如何緊緊抓住這段時機,培養好孩子的學習習慣,在孩子心中種下求知的種子。


第二、是要有耐心。孩子不會做手抄報,只是暫時的。多一些耐心,多給孩子一些啟發性的指導,讓孩子慢慢來。做得不好沒關係,只要認真完成就好了。

第三、不要抱怨。孩子什麼都不會的情況下,就像一塊空白的海綿一樣,他要吸收你給他的耐心和愛心,還有夢想。這個時候,多給孩子一些正面的東西,以後孩子的學習你才會更省心省力。


這樣的時間只不過短短几年,最長到小學三年級,父母對孩子的影響就會逐年減弱,所以珍惜這段時光吧。你耐心陪伴孩子的這些時光,最後都會成為你和孩子之間最溫情的記憶,成為親子關係的紐帶。

我是程俊,教育領域創作者。分享養育孩子的快樂與煩惱,謝謝大家的關注留言與轉發。

程俊談教育


手抄報的意義:

我相信,學校或教育局領導要求孩子們上交手抄報,佈置這個作業,一定出於鍛鍊孩子的目的!無論是培養孩子的想象力、創意、版面佈局,或是瞭解國慶節、中秋節等各個傳統節日的含義,學校的出發點一定是為了擴大孩子的知識面,提高孩子的創作、書寫等能力。

變味的手抄報

可是有的老師選出來的優秀手抄報,卻都是家長和孩子一起完成的,有的手抄報上甚至一點兒孩子的筆跡都沒有,全部家長代勞的。

我看到群裡老師拍的教室後面佈置的照片,看著那些成人筆跡的手抄報,我是感覺有些失落和失望的。

我女兒玥玥今年上二年級。在去年她剛上一年級的時候,學校也佈置手抄報,都是玥玥獨自完成。

我會在網上給她找一些相關主題的模板,然後讓她參考著畫。

可是,一年級兩次手抄報,玥玥每次交上去的那天放學都很失落。

玥玥說老師選出來貼在牆上的都是大人幫著一起完成的,特別漂亮,字也都是大人寫的,很好看。她自己畫的、自己寫的,在這樣的手抄報中,就顯得遜色很多,稚嫩很多。

玥玥對我說:“媽媽,別人都是家長幫忙做的,我自己做的不如他們做的好看。下次你也和我一起做吧,不然我的一直也選不上。”

於是,到了今年二年級的手抄報,我開始陪著她一起做。

因為,我不想讓孩子失望。

玥玥一年級的時候,每份手抄報從構圖、塗色、寫字/拼音,都要一個多小時,非常認真。

可是,這樣的用心,被埋沒在各位家長的作品中,完全看不到。

所以,這次的中秋,我陪著女兒認真地一起合作完成了一份中秋節的手抄報。

女兒這次中秋節之後去上學,因為高質量地完成了兩項任務,而獲得了比其他同學多一張的“夢想種子卡”,她很開心。回來嘰嘰喳喳地說個不停。

無論學校留幾次手抄報,無論孩子有沒有見過手抄報,無論老師選出來的是成人做的還是尊重孩子的勞動成果……

我們都要記得我們培養孩子的目的是什麼。

我們要培養孩子良好的動手能力、足夠的自信、認真的態度等這些品質。我們無論怎麼做,都不要違背這個目的,這才是最重要的。

如果老師評出來的都是大人做的漂亮的手抄報,而你卻一直堅持讓孩子獨立完成,那麼孩子可能因為作品屢次被埋沒,越來越失落,越來越沒有動力再認真去做。

如果老師評出來的都是孩子稚嫩而又認真完成的手抄報,你卻非要幫助孩子一起完成,那麼你便越俎代庖了。

沒有一成不變的學校和老師,也沒有完全相同的孩子。

我們要根據當下的情況,尊重老師,尊重孩子,尊重自己,才能找到合適的方式,引導孩子形成正向的品質,不斷自我成長,越來越優秀!


皓月長歌正面管教


你好,我是小七老師。我來回答你的問題。

題主問:小學生沒見過手抄報,老師佈置一定要做,只好家長代勞了,是老師的錯還是家長的錯?

那我再反問題主幾個問題:

小學三年級新生,沒寫過作文,老師佈置一定要寫,只好家長代勞了,誰的錯?

孩子第一次吃雞蛋,不會剝殼,家長代勞了,後來家長一直代勞,孩子就一直不會剝雞蛋。誰的錯?

請恕我直言,老師佈置作業孩子不會做,家長就代勞,如果一定要分一個對錯的話,一定是家長的錯。

我是教師,也是兩個孩子的媽媽,對孩子在教育過程中遇到的各種小情況,我深有體會。

教育就是一個讓孩子從不會,到會的過程。

如果孩子一遇到不會的,家長就去代勞,那你的孩子將會越來越差。最後將失去學習和探索的能力,越來越依賴別人。

我女兒二年級的時候老師也佈置過手抄報、讀書卡、樹葉畫、水果拼盤等作業。每一項作業都是她第一次接觸,自然有點迷茫。於是我就和她一起做,我做一份,她自己做一份。

家長要指導孩子,但一定不能替孩子完成作業。

家長在指導孩子作業的過程中要注意以下幾點:

1、不要抱怨。

現在的學校教育跟各位家長小時候肯定不一樣。大家小時候大概只需要完成課堂作業,現在還有實踐活動,讀書活動等等。對於這些作業,家長們可能也有些迷茫。這正是親子互動的大好時機,家長可以和孩子一起研究該怎麼做。

有些家長只要遇到自己不熟悉的作業,就會抱怨甚至辱罵老師,這就給孩子帶來了巨大的負面影響。長期這樣下去,孩子就會對學習興趣全無,並且遇事從不覺得自己有錯,錯的都是別人。

家長在做孩子在看,不為別人,單單想一想自己的孩子,你就知道該怎麼做了。

2、指導孩子要有耐心。

有些家長只要孩子有不會做的作業,他就代勞。手起筆落寫掉之後就開始埋怨老師佈置的作業難,甚至說老師是在給家長佈置作業。

那麼問題來了,這些家長既然自己會做,他們為什麼不指導孩子,而上手代勞呢?

我把真相說出來可能會得罪很多家長,但是真相就是真相:因為他們怕麻煩,圖省事!

幫小學生做個作業總是容易的,幾分鐘的事;但是給小學生把這個作業講明白是很費事的,可能需要半個小時,甚至更多……於是,有些家長就選擇了代勞的方式。

孩子是家長的,怎麼教育是家長的事。但是,一個成年人要對自己的行為負責。自己沒有耐心指導孩子,就別想著找老師背鍋了。


墨公子說教育


我兒子小學二年級開始做剪貼報,手抄報,風景畫!我也就是那個時候開始學畫畫,做各種報。手抄報還好找相關資料寫寫畫畫,剪貼報就麻煩了,破壞性太大,需要的內容必須剪下來貼到紙上,每一次要剪很多內容,我的那麼多書,刊物都是那個時候犧牲掉的呀!有一次老師讓學生畫風景畫,我畫了一個星期啊!有一個學生交的是他們學校的全貌,說說這個家長費了多大的精力啊!


原野1280942


小學生沒見過手抄報,老師佈置一定要做,只好家長代勞了,是老師的錯還是家長的錯?對於這個問題,我想說沒有誰對誰錯。

我是一名小學教師,學校裡會佈置一些學生辦手抄報這種任務,這很正常,也是教育教學工作的需要。

先說說老師為什麼要讓學生辦手抄報。辦“手抄報”就是讓學生積極參加語文實踐的一種好方法,它能充分實現學生對語文進行綜合實踐學習這一目標。同時,辦手抄報,能提高學生的動手、動腦能力、綜合組織能力及綜合思維能力。它要求學生具備多方面的知識和技能,例如欄目設計、資料收集、編輯排版、審核校對等等。它對開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拓寬學生的知識面,以適應未來社會對人才的需求,無疑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小學生不會辦手抄報,有的家長就代勞了,這說明家長還沒有弄明白老師讓學生辦手抄報的真正用意和目的,僅僅是為了完成任務交差。這是不可取的。

那家長應該怎樣做呢?我認為:當學生接到要辦手抄報的任務時,做家長的最好不要直接代勞了,而是要指導孩子學習辦手抄報。

比如:每次辦報前,讓孩子說一說自己準備蒐集哪些材料,並適時地進行補充,讓學生辦報胸有成竹,不愁無話可寫,有著豐富的內容去寫。

家長還可以提供一些精彩的手抄報,展示給孩子看,提供範例,讓孩子獲得一些感性的認識。孩子一邊觀看,家長一邊指導,講解那些手抄報的亮點和學習角度,讓孩子在欣賞、讚歎之餘,瞭解到自己要學什麼,怎麼學,認識到要辦好手抄報並非高不可攀,而是觸手可及的事。 


江夏浪花一朵


我家孩子從一年級做到三年級了,這是昨天才做的



淺言401


我兒子一年級,問我什麼叫手抄報[捂臉],哎,只能我們家長代畫了[靈光一閃]



湘妹子容丫頭


您好!我是風兒清,很高興回答您的問題。

讓學生製作手抄報,家長和老師互相溝通好,教孩子製作過程的方法得當,那就誰也沒有錯。且聽我道來。

手抄報是一種可以讓學生手腦並用的學習方式,便於小學生了解、參與活動主題,自己動手製作,圖文並茂。如果運用得當,是一種培養學生想象能力、動手能力的好辦法。


一、目前,有的家長對老師佈置手抄報的作業有異議,為何?

一是家長是沒有清晰認識到孩子自己製作手抄報的作用。

二是認為孩子沒有見過手抄報,老師佈置這樣的作業難度太大。

其實,老師要佈置給孩子做手抄報,一般會確定好主題,給孩子觀看手抄報的範本,至少通過多媒體展示的形式給學生看,對製作的技巧會做這些簡單的講解。

三是覺得孩子還小,寫字很困難,也不會考慮排版,這樣的作業事倍功半。

四是家長認為手抄報耗時耗力,做好交到學校,老師也還不一定覺得合格。


二、對於老師佈置的手抄報作業,家長應該怎麼對待呢?

一是家長要認識到孩子製作手抄報的作用。

手抄報是目前學校常見的教育活動,活動主題豐富,是拓展學生學習的好方法。比如:中秋節、國慶節、禁毒、消防等活動,老師會讓孩子製作手抄報,來讓孩子瞭解傳統文化,理解活動主題。這是一種正能量的作業形式。




二是要理解老師為什麼把手抄報佈置為家庭作業

為了讓孩子便捷地參與主題活動,會佈置成家庭作業,讓學生製作手抄報。因為製作手抄報需要一些時間,所以很難在課堂上完成,這個家長要理解。

三是孩子做手抄報的能力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

剛開始製作手抄報,孩子會覺得有困難,耗時較長,但在老師和家長的指導下,會變得比較熟練,這對孩子蒐集資料、繪畫排版、書面表達的能力有很大提高。而且,每一期手抄報保留下來,也是孩子學習成長的足跡,雖然辛苦點,但何樂而不為呢?




四是家長對孩子做手抄報不能替代, 只能指導方法,監督結果。

有的家長覺得教孩子做手抄報很麻煩,就會代勞。雖然參與孩子完成作業這一過程是好的,但是包辦代替,並不利於孩子的成長。

五是不要用電腦排版打印,要讓孩子動手操作。

教學中的確碰到過這樣的家長,為減少麻煩,直接用電腦排版打印。這樣的手抄報還有何意義?孩子又學到了什麼?

三、對老師的幾點小建議

1.建議手抄報的製作從三年級開始

孩子太小,寫字慢,繪畫慢,的確會耗費太多時間。我校就是從三年級開始做手抄報,好的手抄報作品在校內展覽,教師組織一、二年級學生觀摩、學習。

2.在佈置家庭作業之前,要教給孩子做手抄報的方法、步驟、技巧等等。特別初次做手抄報的學生,更是要耐心指導。

3.做好手抄報作業的評價。要鼓勵學生利用所學的知識,親手做手抄報。對於自己親手做的,就算質量不太好,老師也要持鼓勵態度,

四、小學生製作手抄報的簡要流程

關於怎麼製作手抄報有很多文章,我就不細講了,主要有以下幾個步驟:

確定主題———取個能突出主題的標題———蒐集、選擇與主題相符的內容———排版設計———按主題繪畫———按主題摘錄或自己寫內容———塗色裝飾。




讓學生自己動手製作手抄報,是一件有益無害的事,老師認真指導,做好評價,家長鼎力支持,就會讓孩子真正受益,健康發展。


風兒清


並不是老師的錯,當然也不是家長的錯。只是在“任務由誰完成“這個問題上,老師和家長的想法產生了偏差,從而產生了誤解。

現在有一種很奇怪的現象,就是幼兒園、小學老師常常佈置孩子做一些手工作品。明明知道孩子不能夠完成這麼精細的任務,為什麼還要佈置?

有些家長說:“其實就是佈置給家長的。“因此自己代勞了,有的甚至直接從淘寶買成品或者半成品,又精緻又漂亮。

其實,老師佈置手工作業,是希望家長多陪陪孩子,與孩子合作,享受一段愉快的親子時光。不僅促進了親子關係,也鍛鍊了孩子動手動腦的能力、語言表達的能力、思維和創造方面的發展。

在手工作業的具體操作方面,老師是會根據孩子的年齡、具體狀態和接受程度來進行的,也會提供一些建議。

孩子沒見過手抄報,家長可以跟孩子一起看看好的手抄報模板,比如花邊啊、佈局啊,選擇一些圖畫多,文字少,適合低年級小孩子的模板,然後讓孩子動筆畫畫。比如這樣的:

孩子畫完之後,家長可以畫好橫線,讓孩子自己寫字。

這樣做過幾次,家長就可以放手讓孩子自己做手抄報了。剛開始做的不好很正常,不需要苛求完美。多看看好的範例,練習幾次,就會越來越好的。

手抄報一旦佈置給孩子了,就要跟孩子一起認真完成。

一來,養成做任何事都認真對待的好習慣;二來,如果被選為優秀作品也可以增強孩子的自信心。


教熊寶與世界相處


關於小學生做手抄報的作業,我覺得既不是老師的錯,也不是家長的錯。而是我們的想法錯了,或者說是我們理解錯了安排學生做手抄報的本意。


手抄報是指中國古代新聞傳播媒介,是新聞事業發展過程中出現的一種以紙為載體、以手抄形式發佈新聞信息的報紙,是現在報紙的原形,又稱手抄新聞。

那麼學校的手抄報是第二課堂的一種很好的活動形式,具有相當強的可塑性和自由性。手抄報也是一種群眾性的宣傳工具。它就相當於縮小版的黑板報。學校安排學生做手抄報,目的是為了培養孩子的動手能力和思維能力。

而現實生活中又是什麼樣的呢?很多的情況下,都是家長代勞了,根本起不到對孩子的鍛鍊作用,還增加了家長的負擔。

因為今年上半年植樹節的時候,我家孩子就說學校安排了要做手抄報,並且對我說:“媽媽,你幫我做啊,做好了,還可以參加評選呢?”我說:“那是我做的,又不是你做的。”結果孩子回答我說:“老師說了,讓家長幫忙做。”我想了一下,然後從網上搜了幾張比較簡單但是又有創意的手抄報模板,對孩子說:“你看這些挺簡單的,你就照著畫圖就行了,至於內容,我再給你想想。”就這樣孩子畫了模板,我又給他找好了文字,他自己寫上了。



第二天孩子交上去了,但是中午回家又對我說:“媽媽,老師說我畫的不錯,要再畫兩張。”我心裡真的是萬分無奈。沒有辦法,又給孩子找素材,幫忙整理等。

為什麼明明是給孩子安排的任務,卻轉嫁到了家長的身上呢?

這就是老師要求質量,孩子要求成績,家長承擔結果。

老師說:“這個手抄報要好好畫,好好寫,因為要參加評選,最好是家長協助完成。”孩子認為:“我根本畫不好啊,可是我不想被老師批評啊,那麼多人看著,多丟人啊。還是讓媽媽幫我畫吧。”家長呢,為了孩子的面子,也為了少麻煩,乾脆自己動手吧。所以最後成了家長的手抄報。



這樣做,並沒有起到手抄報的意義和作用。其實孩子的想象力和創造力是很強的,只是孩子對手抄報這一塊接觸到的比較少,所以老師佈置了作業,就難免著急,只想家長幫忙。

所以在遇到要做手抄報的時候,老師可以給孩子強調一下“要自己想,自己動手,自己畫。”給孩子充分的想象空間和自由,不強調結果,不拘於一種形式,讓孩子發揮自己的思維創造力,重要的是讓孩子在這個過程中感受到快樂,要相信每個孩子都會有自己的一套風格,這也是孩子思想的一種展示。這才是學校佈置手抄報的意義。

而對於家長來說,孩子要做手抄報,那麼我們可以從旁引導,鼓勵,幫忙,但是不能完全代勞。因為這本來就是孩子的作業,是激發孩子動手動腦的作業。其實孩子在這個時候,需要的是家長的鼓勵和肯定。

我就經常在孩子畫畫或者寫字的時候誇他:“你畫的挺好的,不錯”,“寫字越來越好了,繼續努力哦。”而當他自己完成一幅手抄報的時候,我都會給他點評“太棒啦”。其實手抄報也是一項不錯的親子互動,在孩子不斷的畫畫或者寫字的時候,家長及時的給予鼓勵和幫助,能夠很有利於親子之間的溝通合作。

為了迎接十一國慶的到來,我已經提前給孩子找好了手抄報模板,以備不時之需。



希望我們大人都能真正理解手抄報的含義,在孩子做手抄報的時候,引導、鼓勵加肯定,充分發揮孩子的創造力,讓孩子發現不一樣的自己。

感謝閱文,我是小風車媽咪,陽光寶媽一枚,有一個可愛的小子,我堅信陪伴是給孩子最好的禮物。歡迎大家和我一起探討孩子成長過程中的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