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一看 金代的 鹽稅銀鋌 五十兩

展示收藏的金代銀稅銀鋌一枚。

先看看銀鋌上的銘文:解鹽使嗣 開昌二年十月一日 引領客人 李中元 中白上花銀五十兩 每一零一貫九百八十 行人 王復 稱子 任仲 解鹽判官 劉明元 河中稅 。上有花押兩組。

河中稅即河中府稅,是河中府徵收的稅銀。河中府因位於黃河中游而得名。唐開元八年(720年)改山西蒲州為河中府。蒲州是中原重要的產鹽基地。

銀鋌上出現四個官名:引領客人,行(hang)人,稱子,解鹽判官。李中元,王復,任仲,劉明元,是四個對應在崗的工作人員。

引領客人:有點像現在的中介,也稱鹽牙子。

行(hang)人:金銀行業的頭人。

稱子:是負責稱重計量的官員。

解(xie)鹽判官是解州鹽業的官方負責人。

銀鋌是金代明昌二年(1911年),鹽稅銀鋌。

解鹽:山西解州池鹽。銀鋌上標註了千分之九百八十的純度。

中白上花銀五十兩,是對銀鋌的成色,重量的描述。

本應該是明昌二年(1911年),刻成了開昌二年。可能是避解鹽判官就明元的諱。還有一說,金代最後兩個皇帝,完顏守緒使用開興年號,只用了不到一年,完顏承麟使用盛昌年號。則開昌二年是公元1234年。這有待進一步考證。

銀鋌的型態和,蜂窩孔和孔中的銀珠,呈自然狀態。刻字有匠人氣息。這為真實性提供佐證。

看一看 金代的 鹽稅銀鋌 五十兩


看一看 金代的 鹽稅銀鋌 五十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