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鬱症是返祖現象?壓力下的思悼和兒子,一個瘋了,一個成了明君

思悼世子(又稱莊獻世子)名李愃,生於1735年,是朝鮮李氏王朝第21代君主(英祖李昑)的次子。思悼原本還有一位兄長叫孝章世子,但孝章不幸早夭,所以他便成了英祖唯一的兒子。

儘管思悼並不是嫡子,但由於他擁有了繼承王位的“唯一性”,兼之是英祖年過40才得來的兒子,所以英祖對他寄予了厚望。

其實英祖心裡一直有一個過不去的“坎兒”。英祖並不是嫡長子,他是繼承了哥哥景宗的衣缽才登上王位的。他的哥哥景宗去世的時候年僅36歲,沒有留下子嗣。有流言稱,英祖這是為了奪權,然後向他哥哥投毒,才使得景宗早亡的。這成為了他的一塊心病,因為只要這種流言還存在,他的王位的合法性就會令人質疑,那麼他的王位就坐不穩了。

抑鬱症是返祖現象?壓力下的思悼和兒子,一個瘋了,一個成了明君

為了彌補自己的“心虛”,英祖在位時非常勤政,簡直跟雍正皇帝一樣,一刻也沒有消停過,可以算得上一個稱職的“王”了。作為父親的李昑,同樣要求自己的子孫後代在人格和政治上都要完美,成為萬人敬仰的君主。

於是,英祖開啟了自己最嚴格的家庭教育,被教育者有他的兒子李愃、孫子李祘。

我們可以通過《思悼》這部高度還原歷史的電影,觀察在同等的壓力環境下,李愃、李祘分別是如何表現的。

實驗1:面對英祖的嚴苛教育

我們可以進行對照的條件是,在完全同等的條件下,英祖對思悼、李祘的教育是同等的嚴格。

抑鬱症是返祖現象?壓力下的思悼和兒子,一個瘋了,一個成了明君

抑鬱症患者思悼:直言“不愛讀書”

思悼世子在很小的時候,還是遵照父親的要求努力讀書的。可是打小就要熟記聖賢書,這也太難為小孩子了。很快的,更喜愛畫畫、騎馬射箭的思悼最終變得虎頭蛇尾,再也不愛讀聖賢書了。

有一次思悼在課堂上坐著聽講,聽著聽著竟然就睡著了。還有一次思悼玩畫畫,畫了自己的愛犬,被英祖看到了。英祖很不高興,認為他荒廢學業,沒有帝王之志,於是鐵青著臉走開了。

稍微長大一些後,有一次英祖問他,一年當中到底有幾次是想讀書的,思悼誠實地回答:“一兩次。”這讓英祖非常失望。

英祖經常考查思悼的功課,親自給他抄書,讓他背誦。如果思悼漏掉了某一句,就要受英祖責罵。

英祖的嚴厲,給童年的思悼埋下了巨大的陰影。

得不到父親的慈愛,卻又不能刻意迴避,這令思悼非常痛苦。

抑鬱症是返祖現象?壓力下的思悼和兒子,一個瘋了,一個成了明君

正常人李祘:勤奮讀書,對答如流

和思悼不一樣,他的兒子李祘在面對英祖的嚴苛教育時,卻能始終堅持勤奮讀書,這份忍耐力比思悼強了不少。這讓英祖非常高興,還說了“沒想到這樣的爹還能有這麼好的兒子”之類的話。

在回答祖父提出的關於治國理政之類的問題時,李祘也是對答如流。

他明白,不能由著自己的性子,去說一些祖父不喜歡聽的話。

可是和思悼一樣,熟讀聖賢書,也並不是李祘的內心真正所愛。

有一次,李祘去給自己的父親請安,思悼正在練習射箭,就問自己的兒子:“你就那麼喜歡讀書嗎?”

李祘回答說:“是,因為這樣王祖父會高興。其實,我也討厭如此的我。

思悼在想著的是要成為“飛向空中的箭”,要解脫,要自由。而李祘想的是如何調和矛盾,讓局勢穩定下來。

實驗2:面對英祖對王權的貪戀

英祖非常貪戀權力,但是又經常假惺惺玩著禪讓的遊戲,讓臣下給他磕頭求他收回成命。這無論是在思悼還是李祘面前,都是一樣的。

抑鬱症是返祖現象?壓力下的思悼和兒子,一個瘋了,一個成了明君

抑鬱症患者思悼:從擔驚受怕,到放縱自我

有一次,英祖好不容易真的讓思悼世子代理聽政了。可是思悼一上來,就要改動英祖立下的規矩和制度,這讓英祖非常不爽,懷疑這兒子是不是要架空自己的權力。

最終,英祖開始對思悼挑刺,無論思悼做了什麼決策,都要責罵一番。對思悼來說,如果自己親自決策,那麼就要受到父親的批評;如果凡事詢問父親,又要被父親責罵無能。思悼在管理朝政方面感受著強烈的挫敗感,最終還被父親責罵不老實不孝順,禁止參與祭拜祖陵。

仁元王后(思悼的外婆)、貞聖王后(思悼是庶出,過繼給了她)生前非常疼愛思悼,對他袒護有加。在她們的庇護下,活在父親陰影下的思悼,才有了一絲絲喘氣的空間。隨後她們相繼去世,這成了壓垮思悼的最後一根稻草。失去了庇護的思悼,在父親的不斷刁難下,終於徹底失控了,患上了嚴重的抑鬱症。

在為仁元王后守孝的時候,思悼被父親責怪,他終於失控,大聲說道:“是啊,都怪兒臣,都是兒臣的錯!”於是站起身來,拂袖而去。

從此,他徹底放縱自我,過起了和父親對著幹的生活。

抑鬱症是返祖現象?壓力下的思悼和兒子,一個瘋了,一個成了明君

其一,他在貞聖王后的喪期,引僧尼入宮(不知是不是為了給貞聖王后超度),且破戒喝了酒。當英祖質問他的時候,他還理直氣壯地承認了。

其二,作為世子,他拒絕給英祖的寵妃請安。有一次好不容易答應去了,在出發前更衣的時候,突然抑鬱症發作,扯爛了一件又一件衣服,還把服侍的小廝給殺了,差點也把自己的姐妹殺害。

其三,思悼的親生母親是宮女,過花甲生日的時候,思悼卻逼迫家人和他一起,行了王妃專用的四拜禮儀。這對於非常講究等級制度的英祖來說,是不能容忍的。

抑鬱症是返祖現象?壓力下的思悼和兒子,一個瘋了,一個成了明君

正常人李祘:隱忍聽從,始終如一

即便是英祖將李祘親生父親思悼世子關在米櫃,活活餓死,李祘也不過是哭著請求祖父不要這樣做而已,並允許自己給父親送一碗水而已,並沒有敢違抗英祖的旨意,去將父親解救出來。

思悼餓死後,英祖下令將李祘過繼給思悼的兄長孝章世子作為後嗣。這樣一來,李祘就不是思悼的兒子了,也就不需要給自己的父親守孝了。這對於李祘來說,是萬萬不願意的,可是為了日後能登上王位,給父親雪冤,悲憤的李祘最終還是乖乖脫下了孝服。

李祘對英祖的孝順,是始終如一的,從來都沒有過違逆的情況。思悼過世後,英祖作為朝鮮高高在上的“王”,還是多活了14年。在這14年裡,李祘始終聽從祖父的教誨,從不像自己的父親那樣放縱。

由此可見,有抑鬱體質的思悼,更注重個人的發展,追求自由,難以控制自己的情緒;而作為“正常人”的李祘,則更能隱忍,顧全大局。

抑鬱症是返祖現象?壓力下的思悼和兒子,一個瘋了,一個成了明君

實驗3:面對英祖的固執己見

朝鮮深受明朝的文化影響,那一套家國、君臣觀念,英祖是非常固執地去遵守的哪怕會做出一些比較無情的舉措。對此,思悼和正祖李祘,應對的方法又不太一樣。

抑鬱症患者思悼:一意孤行,缺乏溝通

儘管思悼做的很多事情引起了英祖的不滿,可是父子倆真正去嘗試交流的時間並不多。

小時候,思悼不愛讀書,又或者背誦的文章出錯了,英祖都是以“將來怎麼治理好國家”的理由來責罵他,而思悼非常害怕父親,也從來沒有跟英祖說過自己內心的真正想法。

後來思悼代理朝政,自己的政治主張引起了英祖的不滿,可是英祖也只是一味地斥責(原因是自己王權受到了威脅),從來不指導思悼到底錯在了哪裡,應該怎麼去改正。驚惶之下的思悼,終日如履薄冰。

抑鬱症是返祖現象?壓力下的思悼和兒子,一個瘋了,一個成了明君

後來思悼在貞聖王后的喪期喝酒,父子倆也從來沒想過要好好交流交流。英祖有個嗜好,凡是聽到不中聽的話,就要命人端來盤子洗耳朵。聽到思悼承認喝酒後,他一邊洗著耳朵,一邊端起盤子,把水潑到了思悼的身上。對於思悼而言,他完全沒有跟父親交心的可能性。

有人栽贓思悼,說他要謀反,思悼請求英祖調查清楚,可是英祖在屋裡頭不想見他。思悼問:“你是要讓兒子成為逆賊,你才開心嗎?”英祖無情地回了一句:“不想見到你,你的存在就是謀逆。”

思悼終於明白了,父親已經拋棄了他,要直接傳位給他的兒子李祘。

抑鬱症是返祖現象?壓力下的思悼和兒子,一個瘋了,一個成了明君

最終,思悼決定了要弒父奪權。可是到了父親的寢宮,他聽到了英祖和兒子李祘的談話。當英祖問李祘,為什麼要跟著父親越禮,對自己的祖母行四拜的禮節時,李祘說,當時自己明白了父親的心,父親只不過作為一個兒子,單純地想要盡孝罷了。

思悼心一軟,原來到底還有人理解他啊。終於,他決定犧牲自己,成全自己的兒子。

只有到了將死的時候,思悼才聲嘶力竭地質問英祖:“你有把我當過自己的兒子嗎?”

直到被父親關進米櫃七天餓死,思悼也沒有對父親說,其實他要的並不是王位,而是父親對兒子的愛。

抑鬱症是返祖現象?壓力下的思悼和兒子,一個瘋了,一個成了明君

正常人李祘:嘗試溝通,表達想法

李祘雖然很聽英祖的話,可是遇到他認為不對的地方,他也嘗試去跟英祖溝通,儘管這並不能改變英祖的想法。

在和英祖的談話中,李祘表示,一個國家,是先有人,才會有禮法,而不是先有禮法,再有人。這裡隱含的意思是,作為一個“人”,應該是有正常的情感,有表達愛的權利,而不是遵從禮法去壓抑自己的本真。李祘這是在為自己父親的行為辯護。

在父親問自己為什麼那麼喜歡讀書的時候,李祘也明確表示讀書只是為了討祖父的喜歡,其實自己也不喜歡循規蹈矩的自己。

最後父親被英祖關進米櫃,李祘也懇求英祖不要殺害父親,還給父親端來了一碗水。途中,他被一位士兵阻攔了,說是英祖不讓任何人靠近思悼世子。李祘便私底下和士兵說:“將來我稱為王之後,不會忘記你的。”

這是何等的政治智商,何等的溝通能力!

李祘無論遇到任何人,都會嘗試去溝通,化解矛盾,而不是像思悼一樣,躁狂、抑鬱,沒能向別人表達真實的想法。

通過三組實驗對照,我們看到,在完全同等的社會壓力下,有抑鬱體質的思悼和作為正常人的正祖李祘,表現完全不一樣。

抑鬱症是返祖現象?壓力下的思悼和兒子,一個瘋了,一個成了明君

思悼面對壓力,瘋掉了,親手毆打自己最寵愛的淑嬪致死,讓自己睡在棺木中,還曾企圖跳井自殺(據說因為肥胖卡在了井口而自殺未遂),後來還要弒父,最終釀成了歷史有名的“壬午禍變”。

而作為正常人的李祘,可以坦然面對壓力,為了將來能給父親雪冤,可以馬上脫掉孝服,離開自己的宮殿。後來,他等了14年,等到英祖去世,自己繼承了王位,才以跳舞的形式來“放縱”自己。

但是,如果要嚴謹地尋找答案,我們需要通過多組實驗樣本來尋找抑鬱症的本質所在。只有一兩個案例,是遠遠不夠的。

所以,我們只能粗淺地得出結論,人類的抑鬱症,並不來源於外界的壓力,那隻不過是誘發抑鬱症的外因而已。

03 抑鬱症是否源自遠古智人的表親?

抑鬱症是返祖現象?壓力下的思悼和兒子,一個瘋了,一個成了明君

要尋找抑鬱症的根源和本質,我們只得向人體內在的構造進行探索了。

於是有人提出了一個想法:人類的抑鬱症是由某種基因導致的。

有相關研究表明,抑鬱症患者親屬患病率比普通家庭高10-30倍,且血緣關係越近,患病率就越高。通過觀察染色體,我們發現,染色體上共有19個區域和重度抑鬱症有顯著的連鎖反應。

比如著名作家海明威的家族中,就有很多人患上嚴重的抑鬱症。海明威最終也以自殺的方式結束了自己的性命。

如果刨根問底的話,我們會問:這種遺傳的基因,到底又是怎麼來的呢?

抑鬱症是返祖現象?壓力下的思悼和兒子,一個瘋了,一個成了明君

《Science》雜誌上有一期論文提到,留存在人體內的某些基因,是導致人類患上抑鬱症、過敏、皮膚損傷、血栓等疾病的元兇。研究者再深入探索,發現這一類基因在尼安德特人身上也能檢測到。而通過科學研究,人們又得出結論:現代人體內含有1%-4%的尼安德特人的基因

如果這份報告準確無誤,那麼,我們可以這麼理解:抑鬱症的根源在人類所遺傳下來的尼安德特人的基因!

尼安德特人,何許人也?

在德國一個叫作尼安德特的山洞裡面,人們發現了尼安德特人的頭骨化石。經推斷,尼安德特人的祖先大約生活在距今10-15萬年以前。通過基因序列分析,尼安德特人的基因序列和智人的不盡相同,所以,我們暫且把尼安德特人看作是智人的表親,並不視為同類。

抑鬱症是返祖現象?壓力下的思悼和兒子,一個瘋了,一個成了明君

其實,尼安德特人和智人在智力方面已經非常相近,他們的體格更加粗壯,胸腔也更加壯闊,但四肢比智人粗短。他們的特徵是下巴短小,鼻子比人類大得多,眉骨也非常突出。

科學家對尼安德特人作出了這樣的猜想:遠古的時候,尼安德特人和智人是形成競爭關係的。尼安德特人雖然比智人壯實得多,如果單挑的話,智人是打不過尼安德特人的。可是尼安德特人的發聲系統不完善,不善於團隊交流協作,最終被智人同化或者團滅了。

但尼安德特人並沒有完全消失。在戰鬥的過程中,也許會有大量的尼安德特人成為了俘虜,智人強佔了尼安德特人的婦女並與之交媾,生下了混血的後代。這些後代後來輾轉到了歐洲、亞洲、美洲,就成為了現代人。

可是智人和尼安德特人的關係,就像是馬和驢的關係一樣,是沒有生殖隔離的。於是,現代人就這樣,遺傳了尼安德特人1%-4%的基因。

而這1%-4%的基因裡頭,就是抑鬱症的根源所在。

當然,我們也說過,關於抑鬱症的本質所在,目前並沒有辦法蓋棺定論,以上的說法,也不過是一種比較科學的合理的推測而已。

04 抑鬱症是不是一種返祖現象?

抑鬱症是返祖現象?壓力下的思悼和兒子,一個瘋了,一個成了明君

在遠古時代,遺傳了尼安德特人基因的人類,在生存方面是非常有利的。

比如,有些遺傳的基因容易讓個體集中注意力,感受到壓迫力的個體會盡快將問題解決。遠古時期,人類遇到的主要問題無非是解決溫飽,這並不複雜,只要行動起來,要麼狩獵,要麼造衣服,都能解決問題。

比如,遠古時期,人類主要從事狩獵活動,身體很容易受傷,遺傳了尼安德特人的基因後,血液可以更快凝固,傷口更容易癒合

可是隨著時代的變遷,一切都不一樣了。“容易感受壓迫力”的基因由於社會環境越來越複雜,超出了個體能承受的範圍,最終導致個體具備了“易感抑鬱症”的特質,於是就容易患抑鬱症。

同樣,“讓血液容易凝固”的基因,由於人類的勞作方式改變了,於是適得其反,變成了使人類容易患血栓病……

人類患抑鬱症的基因,是否也和人類長尾巴的基因一樣,成為了隱性基因,只有在少數人的身體上顯現出來,成了一種返祖現象?

網上有一種說法,認為非洲人是純種的智人,他們並沒有和尼安德特人交媾,所以沒有遺傳尼安德特人的基因。如果以上的推斷都成立,那是不是意味著,非洲黑人抑鬱症的患病率遠低於其他人類?

一切都還是疑團,但卻足夠引起人們的遐思。

歷史上,抑鬱的君王有很多,可是像思悼世子這般歇斯底里的,確實少見。被釘在米櫃裡的思悼,還出現了幻覺,看到了無數的蜈蚣,爬在自己身上,想要噬咬他。

抑鬱症是返祖現象?壓力下的思悼和兒子,一個瘋了,一個成了明君

莫非,思悼世子真的長了遠古人類的“尾巴”,人類的返祖現象在他身上出現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