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好狗到壞狗,這條狗,經歷了什麼


從好狗到壞狗,這條狗,經歷了什麼

圖:花叢中遠望的狗狗

忠犬八公的故事感動了無數人,在史上最著名的狗狗中,這隻狗,絕對可以輕鬆躋身前十。

八公的主人是一名大學教授,身為秋田犬的八公,在被主人帶回家後,逐漸和主人建立了深厚的情誼,以至於後來教授突發心臟病去世,它仍然不改往日習慣,九年如一日,不論風吹雨打雪飛,按時守候在教授回來的地鐵站,迎接它再也不會歸來的主人。

為了紀念八公,人們在那個車站塑了一座八公雕像,讓它以一種永遠不會改變的姿態,繼續望向教授歸來的方向。

知名作家諾貝爾文學家獲得者莫言先生寫過一個短篇,也是關於狗的,篇名是《木匠和狗》,只是這條狗,好與壞,著實讓人一頭霧水。

一、狗是好狗,為了主人,它豁出去了

木匠和狗的故事,最開始是由管大爺講述的。

管大爺是個閒人,成日裡都沒什麼事,喜歡在主人公鑽圈爺爺和爹爹工作的地方觀望,哪怕不被鑽圈的爺爺和爹爹怎麼待見,他也照來不誤。

有段時間,管大爺沒來站班,再見到他的時候,爺爺好心地將一個用麥秸編成的墩子踢到他的面前。

這難得一見的隆重招待,在管大爺那裡直如恩賜,為了表達感激之情,管大爺向鑽圈講述了這個故事。

話說木匠和他的狗,也不知怎滴就和兩隻狼照上了面,一方是一人一狗,另一方是兩隻狼,單從數量上來看,倒也可以稱得上勢均力敵,可是狼性兇狠,絕不是普通的人和狗所能相比的。

但這會兒,木匠和自己的狗早已沒有另外的選擇,要麼死,要麼戰。

於是,一人一狗和兩隻狼展開了殊死搏鬥,場面驚心動魄,戰況悲壯慘烈,最後,狼死了,狗也死了,木匠也身受重傷。

所幸的是,最終木匠九死一生,撿回了一條小命。

鑽圈小小年紀,從來沒有聽過這麼驚險而又精彩的故事,故事中狼那慘白的牙齒,磷火一樣的眼睛,還有狗在戰鬥中脖子上聳起的長毛,喉嚨裡發出的低沉咆哮,以及作為背景的白色月光,黑黢黢的松樹林,還有月光松林下那綠油油的血……無數的畫面不請自來,刀刻一般永遠留在了鑽圈的腦海之中。

毫無疑問,在這個由管大爺講述的故事中,狗是好狗,它不顧性命,和主人戰鬥在一起,最後,終於為主人贏得了生機。

從好狗到壞狗,這條狗,經歷了什麼

圖:一條小哈士奇

二、還是木匠,還是狗,只是這一回,狗變了

若干年後,鑽圈被村子裡的孩子成天圍著,成了他們口中的“鑽圈大爺”。

“鑽圈大爺,鑽圈大爺,講個故事吧。”

“哪裡有這麼多的故事?”

“鑽圈大爺,您再講那個木匠和他的狗的故事吧。”

……

“好吧,那就講木匠和狗的故事吧。”外圈說,“早年間,橋頭村有一個李木匠,人稱李大個子。他養了一條黑狗……”

……

又過了三十年,聽故事的嗵鼻涕小孩,寫出了《木匠與狗》,這也是木匠與狗故事的最終最完整版本。

在這個版本中,木匠因為被收了重稅,心生怨氣,索性將剩下不多的錢買了酒肉。

酒是薯幹酒,肉是豬頭肉,外加一串油炸小鳥。

木匠回到家中,準備痛快一番的時候,外面傳來了吵嚷聲,原來是鄰居家的一頭牛犢掉到了井中。

木匠幫忙救上牛犢後回到家中,發現桌上的肉不見了,桌邊只有黑狗蹲著,眼珠盯著他骨碌碌轉悠。

木匠怒從心頭起,抓起一根棍子對準狗頭擂了下去,狗不躲閃,結結實實吃了一棍,狗告訴木匠,它沒有吃那肉,木匠認為狗在犟嘴,又是狗頭一棍,狗當場暈倒在地。

費勁爬起來的狗搖晃著走出木匠家的門,木匠對它吼道,狗雜種,走了就不要再回來了。

狗果然從此不見蹤影。

一個月後的中午,午睡的木匠朦朧中聽到門被輕輕拱開了,狗拖著一根高粱秸量了下木匠的身體,又悄悄走了。

此後有一天,木匠去外地砍樹歸來,狗從草叢中躥出,眼露兇光。

戰鬥開始了,這一回,是一人一狗,場面驚心動魄,戰況悲壯慘烈,最後,狗死了。

木匠走到狗剛才躥出來的地方查看,那裡有一個深坑,坑內有一根高粱稈。

木匠明白了,那狗,竟然提前量好了尺寸,為他早早預備了身後之地。

從好狗到壞狗,這條狗,經歷了什麼

圖:好狗,還是壞狗?

結語

木匠和狗的故事,並不長,但是其間的曲曲折折循環往復,讀來卻令人蕩氣迴腸,唏噓不已。

同樣是木匠和狗的故事,從最開始故事中的好狗,到最終版本故事中的惡狗,這條狗,到底經歷了什麼?

我們有理由相信,鑽圈給孩子們所講的故事,那個木匠與狗的故事,就是他從管爺爺處所聽到的,只是這個故事後來為什麼會面目全非,好狗變成了惡狗呢?

還有一個更為奇異而又恐怖的問題,在故事的原始版本中,本來是有狼的,還不止一隻,但是到了最終版本的故事中,狼不見了,徹底消失在故事中。

所以,在木匠與狗的故事中,作為重要角色的狼,其實不知不覺,是淡出了讀者視野的。

為什麼會這樣呢?是作者的無意疏忽,還是有意為之?

再稍作分析,最終版本中的狗,雖然表面上仍然是木匠的狗,但是就其習性和表現來說,木匠的狗,本質上早已不是木匠的狗,而是搖身一變,成為暗藏心機取人性命的狼。

如此說來,木匠與狗故事的最終版本中,表面上缺失的是狼,事實上,缺失的卻是狗。

世間徒有像狗的東西搖晃著,那不過是披著狗皮的狼,吃人於無形,而曾經忠誠的、善良的狗,不知不覺間,已不知去了哪裡。

這個故事,實在沒有辦法再分析下去,因為,分析得越多,我們會看到越多的黑暗。

因此,狗的消失,無非是一個明明暗暗的隱喻,在悄悄地指示著那些有心人,告訴他們這個世界今天令人痛心的現實——

狗之不狗,那麼,人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