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四大女仙之魏存華

道教四大女仙之魏存華

道教追求和、善、慈、憫,不論在佛教還是道教當中都有或多或少的女性為之付出了巨大貢獻,佛教有比丘尼,道教有坤道,小劉在之前提到過中國四大女仙,今天就給大家說說被尊奉為道教四大女神之一,飛昇後與西王母一同管理女仙事務的南嶽夫人--魏華存,她還有一個非常好聽的仙號叫紫虛元君。

道教是世界上最珍視生命的宗教,尊重女性,崇尚男女平等,一陰一陽之謂道,這就是和諧和平衡,天地萬物只有氤氳和諧才可長久;道教女性在自身修行修養行持上,為後人做出卓越的貢獻為道教女性樹立了榜樣。

女性作為人類社會中陰柔的象徵,也即是“道”的體現,“弱者道之用”道祖把這種美德用在政治,修身,生活上,這個“弱者”,不是一般人理解的那種軟弱;而是似水一樣的柔弱之性,以靜制動,以柔克剛,上善若水,水是德的體現,正是這種“柔弱之道卻是天下事物生生不息之源。

道教四大女仙之魏存華


“厚德載物”,正是她含容萬物的特性,無為而自治,化萬物為自然,柔弱勝剛強,舌存齒亡,能夠保存下來的一定是柔軟的。“因此在《道德經》中“負陰而抱陽,衝氣以為和”、“牝常以靜勝牡”“知其雄,守其雌”等貴柔崇陰的話語,《元陰隱秘要》亦云:“陰者,陰為無也,無則能變化,能無能有,出生入死,包容隱顯也,如臨軍之用兵法也,六陰無形,用之則應。凡有道之士用陰,無道之士用陽,陽則可測,陰則不可窮也”。

所以說道祖思想在很大程度上是將女性的陰柔之美及勤勞質樸、吃苦耐勞、慈祥和氣、溫柔善良,聰明智慧,含容不爭等美德哲理化,將女性所特有的性格歸於倫理道德如“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

道教自東漢末流行以來,有一個理論主旨是一直堅持宣揚的,即現實世界中不論是享受榮華富貴的人,還是掙扎在貧窮線上的人,不論男女,只要學道積德,建功立業,精修勤煉,均可得道成仙。

這種平等觀念對女人追求身體健康、長壽,進而謀求解脫現世痛苦,超越自我是有吸引力的。因其宣揚的得道成仙,均與個人的實踐活動相關,於是各朝各代湧現出眾多修道有成的著名女子,她們或者開山立宗,傳徒授弟;或者登壇齋醮,主持科儀。

她們一個個虔誠敬業,志於修道,或文采飛揚闡揚教理教化眾生,或工於女金丹不懈修煉,或潛心醫理草藥治病救人,或擅長齋醮扶乩播種善惡,皆因有傑出的善行功勞及女丹修道證果而受尊敬,她們在道教界的地位、影響是卓著的。

魏夫人年少時就與眾不同

魏華存,字賢安,魏晉時代的人,是中國道教史上第一個女道士。她在凡間的故事非常與眾不同。

根據《魏夫人傳》中記載:“幼而好道,靜默恭謹,讀莊老,五經百氏,無不該覽。志慕神仙,味真耽玄,欲求衝舉,常服胡麻散、茯苓丸,吐納氣液,攝生夷靜……常欲別居閒處,父母不許。”

可以看出來,魏夫人從小就與其他女子不同,在古代女子一般要學習女工,然後嫁個好人家,但是魏夫人卻不是,她一心好道學,從小就熟讀《老子》等其他道家經典,非常羨慕飛昇得道的神仙,連睡覺的時候都枕著道學書籍,為了能夠達成所願,她經常服食胡麻散、茯苓丸,這兩種東西跟何首烏、人參一樣都是延壽飛昇的補藥,並且勤練吐納吞津之術。年少的時候喜歡孤獨一人修行,就連家中的親戚來了也不會見,自己想搬出去家裡的父母不同意,想想也是古代的一個女子有這種想法,太超前,放到現代女子搬出去住,父母還不放心呢。

二十四歲時經歷情劫

根據《魏夫人傳》裡記載“年二十四,強適太保掾南陽劉文,字幼彥,生二子,長曰璞,次曰瑕。……二子粗立,乃離隔宇室,齋於別寢”。

在古代“男大當家,女大當嫁”一般14歲就開始嫁人了,魏夫人24歲才嫁人在當時實屬不常見,按照古代的規矩,用現代的話說那就是剩女了。可見魏華存一心向道,不願意入紅塵俗世,但還是要經歷情劫,在父母的安排下,嫁給了南陽縣令,婚姻生活對魏夫人來說只是一種形式,生了兩個兒子,等兒子稍微大了一點,魏華存就和丈夫分居了。

精誠所至,感動天帝,天帝遣天神度魏夫人

魏華存與丈夫分居之後,一個人獨居齋堂,不見他人,潛心修道。終因精誠勤致天帝開懷,命神人降授三十一卷《上清經》,由魏夫人傳播於世,遂為道教上清派開祖。

魏夫人曾為天師道祭酒。得清虛真人王褒等降授“神真之道”,景林真人曾授給她《黃庭經》。

後被尊奉為道教上清派第一代宗師,世稱“南嶽夫人”《道藏輯要》氐集收有《元始大洞玉經》三卷、《元始大洞玉經疏要十二義》一卷、《大洞玉經壇儀》一卷、《總論》一卷,均題為魏華存疏義。

道教四大女仙之魏存華


據《雲笈七箋 ·上清經述》《茅山志》卷十載:魏華存居修武縣(夫為修武令)時,因“冥心齋靜,累感真靈”,謂於西晉太康九年(288)三十七歲時,忽有眾真下降,清虛真人王褒為其師,並授以《太上寶文》《八素隱書》《大洞真經》《靈書紫文八道》《紫度炎光》《石精玉馬》《神真虎文》《高仙羽玄》等經三十一卷,並稱“此書昔授之西城總真君,今以付子,且語以存思指歸行事口訣”。

於是《上清經》從此而行世。後又有景林真人別授《黃庭內景經》。考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