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國國都臨淄的十大古墓古臺,當年的哪些上卿、大夫葬於此?

臨淄區,屬山東省淄博市市轄區,地處魯中丘陵與魯北平原交接地帶,位於淄博市東北部。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推翻商朝,建立周朝。公元前1045年,封太公姜尚(公元前1045年—公元前1015年在位) 於齊地,建立周代齊國,都治營丘(今臨淄)。傳齊丁公姜伋(公元前1014年—前1010年)、齊乙公姜得(公元前1010年—前?年)、齊癸公姜慈母,至齊哀公姜不辰(公元前?年—前867年)。齊獻公即位後,復都營丘。為防備紀國入侵,他加固擴建了營丘城。因為擴建後的營丘城東城牆瀕臨淄水,沿河而建,所以齊獻公就順理成章將營丘城改名為臨淄。

公元前221年,秦滅齊國,設臨淄縣。屬齊郡,郡、縣治所均在臨淄。區境東部屬齊郡東安平縣(縣治在今皇城)。 西漢時期,臨淄為齊國王都、臨淄縣治所在地。

齊國國都臨淄的十大古墓古臺,當年的哪些上卿、大夫葬於此?

1、 高傒墓

   位於臨淄區敬仲鎮白兔丘村東南。高傒號白兔,諡號敬仲,通稱高子,為齊國上卿。曾擁立齊桓公姜小白為君,並管理臨淄5個士鄉、統領齊國三分之一的軍隊,還代表齊國平定過魯國內亂。

  高傒是高姓和盧姓的祖先。高傒以他爺爺公子高的名字“高”或封邑名“高”(高邑,在今山東禹城縣,或河南省禹州市)為姓,為高姓第一人。高傒後來因功被齊桓公賜食邑於盧(今山東省長清縣西南),他的一部分子孫就以盧地為姓,此為盧姓的由來。2000年6月18日,韓國總統盧泰愚來山東尋根問祖,先去了長清,後又來臨淄敬仲鎮拜謁了高傒這位盧姓先祖。

齊國國都臨淄的十大古墓古臺,當年的哪些上卿、大夫葬於此?

2、 黔敖墓

   位於臨淄區齊陵街道劉家營村西、前李村東。黔敖,春秋齊莊公時期的大夫。據《禮記·檀弓》記載,齊國有一年鬧饑荒,黔敖在路旁賑濟逃難的人。有一天,來了一位逃荒的人。黔敖左手拿起一塊食物,右手舀起一瓢粥,盛氣凌人地說:“哎,來吃吧!”結果那個逃難的人寧肯餓死,也不受嗟來之食。

齊國國都臨淄的十大古墓古臺,當年的哪些上卿、大夫葬於此?

 3、 三士冢

位於臨淄區齊都鎮南關村東,相傳為春秋時齊景公的三個勇士公孫捷、田開疆、古冶子之墓。因三士狂暴無禮、對國家有害,被相國晏嬰設計以二桃殺害。

  4、 雪宮臺

   位於臨淄區皇城鎮曹村(原名雪宮村)以東,因近齊故城雪門而得名,是戰國時期齊王的離宮別館。晏子諫齊景公、孟子諫齊宣王“與民同樂”、鍾離春諫齊宣王“四殆”,都在此處。

  5、 梧臺

   位於臨淄區梧臺鎮西梧村北,是齊國宮臺遺址中最高的一座。為戰國時期齊國的“國賓館”。戰國時期,楚國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屈原出使齊國,曾在此下榻。

  6、 田齊王陵

   田齊王陵,指的是戰國時期田氏齊國七位君主的陵墓,包括田齊太公田和冢(在青州市境內)、二王冢(齊桓公田午、齊侯剡之墓)、四王冢(齊威王田因齊、齊宣王田闢疆、齊閔王田地、齊襄王田法章之墓)以及附近的幾十座小墓冢,是目前我國現存規模最大的先秦諸侯王陵古墓群,堪稱戰國王陵的典型代表,被譽為“東方金字塔”。它位於臨淄齊國故城南7.5公里的山嶺之中,大部在今臨淄區齊陵街道,一小部在青州市境內。1988年國務院公佈其為全國重點文保護單位。2006年,“臨淄齊國故都與齊王陵”入選《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

  7、 王燭墓

   位於臨淄區鳳凰鎮東召口村南60米處。王燭,戰國時期齊湣王的太傅。公元前284年樂毅伐齊、攻陷臨淄,王燭拒絕燕軍的威逼利誘,誓不投降,最後上吊自縊、壯烈殉國。

  8、 大武漢齊王墓

   位於臨淄區辛店街道窩託村。墓主為西漢齊國第二代國王——齊哀王劉襄。此墓封土高大,僅陪葬坑就出土文物一萬二千餘件,反映了西漢時期最大諸侯國——齊國的雄厚國力。

  9、 蒯通墓

   位於臨淄區皇城鎮五路口村東約500米處。蒯通,即蒯徹(因避漢武帝劉徹的名諱,史書上多以“通”代“徹”),西漢初年韓信的謀士,曾勸韓信叛漢自立。

  10、終軍墓、稷山西漢石洞墓群

   位於臨淄區齊陵街道梁家終村東、稷山之北。附近有8個村莊,均以“終村”命名。終軍,西漢著名青年外交家。曾主動向漢武帝“請纓”,出使南越國(今兩廣一帶),後因南越國內亂,被南越國丞相呂嘉殺害,年僅19歲。

   稷山又名“孔父山”或“夫子山”,海拔171米。山上有西漢石洞墓群,曾出土14件微型鎏金編鐘,為山東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文 若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