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武則天命內衛追查蘭亭下落,狄仁傑戲耍古董店老闆

小說:武則天命內衛追查蘭亭下落,狄仁傑戲耍古董店老闆

年關將近了,神都洛陽張燈結綵,一片繁華喧囂的景象。

大明宮裡,武則天從龍椅上緩緩站起來,她的面前跪著內衛府大閣領鳳凰。武則天眼神射出一道冷光,鳳凰不由自主的心裡劇烈的顫抖起來,緊緊的把頭低了下去。

武則天看著她微微發抖的身體,心裡暗暗嘆了一聲,隨即又繃起面孔,靜靜的問道:“我讓你找的東西找到了嗎?”

鳳凰趕緊跪下道:“陛下,微臣有罪,現在還沒有找到線索。”

武則天的面孔稍稍緩和了下來,“起來吧,這件事本不該動用內衛,朕是因私廢公了,可這畢竟是先帝的遺願,我還是希望你們能夠幫助朕完成這個心願。這也算是我這個做妻子的對丈夫的一點補償吧!”

鳳凰驚異的抬起頭,她從來沒有見到這個堅毅冷酷、殺人如麻的君王如此柔弱的一面,“是皇帝,也畢竟是個正常的女人,一個普通的妻子啊!”鳳凰心裡想著,趕緊叩拜道:“臣一定盡力為皇上完成這個心願 !”

“嗯,你下去吧!”武則天擺擺手,緩緩的轉過身去。

洛陽大街上,狄仁傑身著布衣青衫,似一個教書先生,後面隨行的有曾泰和李元芳。

三人有說有笑的在一家小店前停下了,店門之內,一股幽香緩緩飄來。狄仁傑撫了撫花白的長鬚,目光輕輕的落在店門的牌匾之上:“碧雲軒,真是個雅緻的名字啊!你們猜一猜這個碧雲軒是個什麼所在?”

李元芳笑道:“反正不是吃飯喝酒的地方!”

曾泰嗅了嗅這如幽蘭般奇異的香氣,躬身答道:“恩師,學生覺得此處定是一個風雅之地,這種香氣是一種稀有的西域香料,放置於香爐之內點燃,香氣溫潤淡雅,可見店主人也一定是一個文人雅士吧,學生猜想此處應該是經營古玩字畫生意的。”

狄仁傑讚許的點點頭,“我們進去看看。”

三人步入店內,才發現小店裝修十分講究,各類陳設也俱是十分精緻。在門內不遠的櫃檯上,一位中年人正垂袖拱手而立,只見這位中年男子方面短鬚,神采奕奕,眉宇間透出一股勃勃英氣,只見他微微笑道:“三位貴客請了!”

三人趕緊躬身還禮:“店主人請了!”

狄仁傑道:“方才我三人路過貴店,見店名甚為雅緻,故而冒昧來訪,請主人勿怪!”

中年人笑道:“不妨事,既然來了,就請坐下奉茶吧!”只見他向身後的一名小童揮揮手,小童轉過身去,跑到後堂去了。

幾人分賓主落座,狄仁傑到:“敢問貴主人姓名。”

中年人躬身一拜:“不敢,小人姓劉,單名一個輝字,在此處開一個小店,經營一些古董、字畫,以此餬口。”

曾泰笑道:“貴主人太謙了,單是您這屋裡的陳設,這獨特的薰香,估計這洛陽城裡也沒有幾家能夠與您媲美的。”

幾人相談正歡,小童已經將幾杯香茗送到四人面前,狄公緩緩啜飲了一口道:“在下可否請店主人帶我們一覽貴店的寶物嗎?”

劉輝放下茶杯,起身道:“當然,各位請!”

幾人隨即起身,跟隨劉輝穿過正堂和花園長廊,來到一座小樓。只見一個一人多高的鐵門佇立在眾人面前,劉輝道:“請各位見諒,屋外的擺設,其實皆是些贗品,汙了方家法眼,請各位恕罪。真品盡在此處,請各位隨我來。”劉輝從袖中掏出鑰匙,打開鐵門,引三人入內。

只見這座小樓在外部看起來平淡無奇,其實裡面是用生鐵澆築,密不透風,連地面也是渾然一體,狄公心中暗道:“這位劉員外為了護寶真是煞費苦心啊,相信這裡一定還有些其他的機關消息吧。”

進入房間,曾泰和李元芳都暗暗驚歎:這個小小的房間內,左側有三排櫃子,上面盡陳列著古玩玉器,青銅酒樽等等寶物,右側的牆壁上,掛了幾幅古玩字畫。

劉輝向狄公躬身拱手:“老先生請!這些都是劉某這些年收集的古玩字畫,您儘可以盡情觀賞!”

狄公還禮道:“那就叨擾了!”然後領著元芳和曾泰向屋內走去。

曾泰與李元芳被櫥櫃上的幾隻青銅尊吸引了,而狄公則來到牆邊,品鑑起牆上的字畫來。突然,一副字吸引了狄公的眼球,劉輝笑著來到狄公面前道:“您也知道這幅字嗎?”

狄公微微一笑:“老朽不才,略知一二。”

曾泰和李元芳都好奇地湊了上來,曾泰道:“那就請恩師給我們講講吧!”

狄公看了看劉輝:“那老朽就獻醜了!此作是東晉書法大家的作品《蘭亭集序》,東晉穆帝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三月三日,王羲之與謝安、孫綽等四十一人,在山陰(今浙江紹興)蘭亭“修禊”,會上各人做詩,王羲之為他們的詩寫的序文手稿。本文描繪了蘭亭的景緻和王羲之等人集會的樂趣,抒發了作者盛事不常、‘修短隨化,終期於盡’的感嘆。作者時喜時悲,喜極而悲,文章也隨其感情的變化由平靜而激盪,再由激盪而平靜,極盡波瀾起伏、抑揚頓挫之美,所以《蘭亭集序》才能成為千古盛傳的名篇佳作。”

劉輝面露欽敬之色,微微點頭:“老先生見識廣博,劉輝欽佩之至!”

狄公旋而一轉,正色道:“請恕老夫直言,劉員外這幅蘭亭恐非真跡,甚至稱不上仿品中的上乘之物!”

劉輝哈哈大笑:“老先生果然有眼力啊,想當年太宗皇帝對書法情有獨鍾,尤其喜愛‘書聖’王羲之的墨寶,他利用帝王之便,在天下廣為搜尋王羲之的書法作品。每每得一真跡,便視若珍寶,餘興來時摹揣度,體會其筆法興意,領略其天然韻味之後,便珍藏身旁,唯恐失卻。不僅如此,他還倡導王羲之的書風。他曾經親自為《晉書》撰《王羲之傳》,蒐集、臨摹王羲之的真跡。”

“沒錯。”狄公接著說道:“太宗晚年,喜好王羲之更甚。太宗皇帝還曾敕令侍奉在宮內的拓書人趙模、韓道政、馮承素、諸葛真等四人,各拓數本,賞賜給皇太子及諸位王子和近臣。因此當時這種‘下真跡一等’的摹本亦‘洛陽紙貴’。此外,還有歐陽詢、褚遂良、虞世南等名手的臨本傳世。雖然收藏王羲之墨跡不少,但始終沒有找到王羲之的《蘭亭序》的真本。一國君主,卻不能得到朝思暮想的稀世珍品,太宗每想到此事,便悶悶不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