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那小子》是一場大型公開的社會實驗嗎?

《我家那小子》是一場大型公開的社會實驗嗎?

《我家那小子》是一場大型公開的社會實驗嗎?

本週將迎來第四期的《我家那小子》將大打感情牌,講述四位明星求學、童年生活中的種種不易。這檔圍繞大齡單身男青年所進行的一場社會實驗還會有怎樣的實驗結果?令人期待。

文 | 冰美式

繼親子類真人秀、歌手同臺競技PK後,湖南衛視又試水了現實題材綜藝,節目藉助真人秀的形式,試圖進行著一場關於婚戀、親情代溝等社會問題的社會實驗。

之所以將它定義為一項社會實驗,不僅因為真人秀+室內觀察的形式,更在於節目將明星嘉賓置身於特定的環境中,通過實驗變量(環境轉變、問題解決、說真心話等)進行觀察,節目的主題、內容來自生活中最常見的現實問題,觀眾也能從實驗內容從獲得思考。

一場“遲到”的家庭實驗

為什麼說遲到?因為關於節目中所探討的話題已經是社會中最常見的問題。不過慶幸的是,這一節目雖然遲來但並未缺席。

在《我家那小子》之前,湖南衛視對於親子類節目的探索還只是《爸爸去哪兒》《媽媽是超人》《旋風孝子》等,節目通過任務設置,讓觀眾去考思考孩子與家長完成一項任務過程中所暴露出來的問題,進而探討親子關係中的各種問題。

《我家那小子》是一場大型公開的社會實驗嗎?

與這些節目有所不同的是,《我家那小子》先後選擇了五位非常有代表性的男嘉賓,通過他們的日常生活展現,進行這場實驗,再加上演播室裡來自親友團、主持團、點評嘉賓的圍觀評論,能讓觀眾有很強的代入感。

這種代入感首先表現嘉賓特點上:大齡單身、忙於工作沒時間兼顧個人問題、大多數身體素質堪憂等等。節目裡,媽媽團和嘉賓團的評論與先後五位男嘉賓日常生活中的表現所碰撞出來的問題點才是這檔節目的關鍵所在。從目前播出的三集來看,這場實驗也主要集中在這幾點上:

一、健康問題。五位男嘉賓,四位身體目前已經亮紅燈,具體來說又可以細分為兩種:肥胖(代表:錢楓);體質弱(代表:陳學冬、徐海喬、武藝)。身體問題反映出來的是生活態度和生活方式的問題。

二、催婚。這點對於試婚年紀的年輕人父母而言都是頭等大事,在這五位媽媽中也不例外。不過對於子女結婚的問題,五位媽媽中只有朱雨辰的媽媽對於兒子的婚戀管控太嚴,並且一度引起網友們熱議,而其餘的四位媽媽雖然著急,但干涉程度不及朱雨辰媽媽,同時在對待孩子另一半的問題上也相對理性和令人感到親切。實際上好的婚姻和好的親子關係都不是逼出來的,而是“引導”出來。

《我家那小子》是一場大型公開的社會實驗嗎?

三、溝通問題。心事不告訴父母,報喜不報憂等等,很多年輕觀眾都能這檔節目裡看到自己的影子。實際上,溝通問題一直是中國家庭一直擁有的一個大問題。受到千百年倫理綱常的影響,在家裡孩子必須聽大人的安排,沒有辯解權更缺少說“不”權利,而家長也一直打著“我為你好”的幌子,進行著各種管控,比如朱雨辰的媽媽表示,對待朱雨辰的每段感情都有干擾,想想看是否瑟瑟發抖?一個有著健全心智的成年人,連感情生活都由不得自己,問題的源頭不在家庭那在哪裡呢?

另外,這裡的溝通問題實際還存在與這五位實驗對象與自己相處的溝通上,比如作為被催婚方,實際有自己對待感情的態度,他們也有著自己的心傷,只是選擇自行消化而不是正確宣洩或者疏導,否則也不會唱著情歌流著淚,也不會面對異性的示好躲躲閃閃,甚至不會在選擇另一半的事情上有“拖延症”等等。

暴露在這些明星身上的問題並非屬於個別的,特殊的情況,他們的反應也十分的普遍和常見,這種普遍性所導致的結果是進一步引起大眾廣泛討論,或許就是現實題材綜藝的魅力所在。

溝通的本質是相處模式

就像武藝的媽媽在第三期節目中所說的那樣:這檔節目就是一面鏡子,父母和孩子的優缺點都(暴露)了出來,但是加上我們的溝通,關係又進一步好一些。

武藝媽媽的話看似在總結錄完節目的感想,實際也一語道破了家庭關係中最為重要的內容:溝通。如果說溝通是家長和孩子彼此間獲得對方想法的方式的話,那麼溝通的質量好壞直接影響到親子關係的發展。

《我家那小子》是一場大型公開的社會實驗嗎?

家庭溝通不像社交溝通那樣,它會形成一種跟家人相處的模式,而這種模式才是我們在節目中所見到的那些畫面。

節目中,徐海喬談到自己的失眠問題,在觀察室中的媽媽也立刻表示,徐海喬每天會為自己安排好多事兒,言下之意心疼孩子因為焦慮而失眠;節目中,徐海喬檢查身體時,也提起了媽媽因長期失眠引起的心臟問題,並且表示如果因為身體原因而讓媽媽遺憾不能抱孫子的話,自己會內疚一輩子。

《我家那小子》是一場大型公開的社會實驗嗎?

此外,工作忙碌的徐海喬甚至每天跟媽媽通話,“監督”因為身體有疾病而患有失眠的媽媽早睡,很融洽的一對母子,時刻在真正和正確關心對方的狀況,可以說是非常有愛了。

這些換到武藝媽媽、錢楓媽媽以及陳學冬大姨的身上也有不同表現,比如陳學冬的大姨聽說陳學冬因為要學開飛機,嚇得在觀察室連連阻攔,但好在在主持人和觀察員的勸解下,全程看完陳學冬順利體驗完開飛機後,表示了對陳學冬從事演員行業要接觸不同生活體驗的理解。

《我家那小子》是一場大型公開的社會實驗嗎?

中途“下車”的朱雨辰媽媽則與其他媽媽有著不同的表現,不僅發表了令人咋舌的“賢妻良母”論,而且對待朱雨辰的生活照顧的事無鉅細。這樣的溝通相處模式,或許在孩子襁褓階段的確需要,但是隨著孩子長大,接觸到了更多家人以外的人和事,成為了一個成年人後,這些照顧就是負擔了,朱媽媽曾表示自己很沒有自我,全心奉獻給兒女,無怨無悔。

是,我們很感動於這樣的母愛,但是這種做法並不可取,最主要的原因在於干擾太多太大,無心中會增加兒女的負擔。試問內心如果有負擔,又怎麼敞開心扉去面對陪自己走完一生的另一半呢?或許朱雨辰母子的暫時撤離,對於他們而且不僅是一種保護,更是一種彼此獲得反思的好機會。

另外,節目中,媽媽們或直接或間接的表達了自己對待30歲+的兒子並不像個“大人”一樣的想法,問題出在哪裡?還是溝通。至於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媽媽們在節目中都給出了答案和態度:以後×××的事情我儘量就放手了,讓他自己去面對。

一定程度上,這檔節目不僅僅是給年輕人看的節目,更多的是給父母看的節目

找準潮汐的方向

五大衛視在搶奪市場份額的過程中,一直慣用的做法是“效仿”,也就是跟隨爆款的步伐,效仿之或者反其道而行之,很少有對新類型綜藝的探索。

在業內,湖南衛視對於新形態綜藝的市場風向感知能力一直很強,目前除了《幻樂之城》外,《我家那小子》也算得上市面上綜藝話題元素的集大成者。

《我家那小子》是一場大型公開的社會實驗嗎?

《快樂大本營》《天天向上》的長盛不衰,《爸爸去哪兒》《我是歌手》的現象級,《嚮往的生活》《中餐廳》《聲臨其境》的驚豔……於是誕生了聚焦社會話題的兩檔熱門綜藝《我家那小子》《少年說》。

總之,湖南衛視能很快的洞悉觀眾的需求點,並願用超強的執行力將其落地實現,這些經過對市場的關注,對受眾喜好的捕捉,總是能幫助湖南衛視贏得市場和關注度。

《我家那小子》是一場大型公開的社會實驗嗎?

儘管目前《我家那小子》的口碑還在發酵,從目前已播出的內容來看,整體穩健,與《爸爸去哪兒》的親子節目比起來,趣味性的內容有所削減;與《歌手》等競技類節目相比,刺激感又稍顯不足;與《嚮往的生活》等慢綜藝相比,插科打諢的內容也不多。

社會實驗類綜藝若想成為上乘之作,除了需要時間去發酵節目話題內容外,還得在探索人物與人物,人物與社會關係的立意和深度上下功夫。這點上,《我家那小子》還有待觀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