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主力戰艦發展歷程 從無到有從弱到強

建國初期

1949年4月23日,中國人民海軍成立於白馬廟鄉,人民解放軍海軍配備的都是國民黨投降和戰鬥中繳獲的戰艦,其中就有當時國民黨最大的重慶號巡洋艦。人民海軍在這些艦船的基礎上,成立了三大艦隊,北海艦隊、東海艦隊、南海艦隊。北海艦隊成立於1960年,東海艦隊成立於1949年,南海艦隊成立日期不詳。

中國主力戰艦發展歷程 從無到有從弱到強

50 ,60年代

1954年,中國從前蘇聯海軍手中購買了中國海軍第一艘驅逐艦——自豪級(07型),並改名鞍山號,舷號201,1974年改為101。撫順號,舷號202,1974年改為102,同樣為海防做出不可磨滅的貢獻,可惜的是退役後被江陰的一家公司買去拆成了廢鐵。長春號,舷號203,1974年改為103。1990年8月退役,比鞍山號少服役兩年,也算是海軍歷史上服役比較長的艦船。退役後被購買作為展示艦放置在山東省。太原號,舷號204,1974年改為104。1991年9月退役,比鞍山號少服役一年。退役後改名為“青島”泊於大連作為大連艦艇學院的練習艦,這四艘艦船在當時被稱為海軍的四大金剛,是中國未建造出自己的艦船之前中國海防的中流砥柱。

中國主力戰艦發展歷程 從無到有從弱到強

太原號

70,80年代

經過建國後接近20年的發展,中國的工業等級、經濟水平、科技能力允許中國建造自己的艦船,於是在1968年,中國開工建造了中國自己建造的第一代導彈驅逐艦——濟南號。旅大I級(051型),並於1971年開始服役。之後相繼服役的051型艦船有西安號、銀川號、西寧號、開封號、大連號等等接近20餘艘。

中國主力戰艦發展歷程 從無到有從弱到強

90年代到21世紀初期

中國在改革開放的基礎上,積累了相應的經濟實力,同時,中國周邊海域糾紛不斷,舊式艦艇已經無法滿足日益增長的海防需要。於是在1992年,中國建成了第二代導彈驅逐艦——哈爾濱號,旅滬級(052型),隨後又對052型艦船進行了改裝,出現了052B型:廣州號,武漢號;052C型:蘭州號,海口號。052D型:蚌埠號等。

中國主力戰艦發展歷程 從無到有從弱到強

進入21世紀以來

隨著中國綜合國力的不斷提高,海軍軍艦不斷髮展令國人和世界震驚。052D型驅逐艦(英語:Type 052D destroyer,北約代號:Luyang III-class destroyer,中文:旅洋III級驅逐艦)是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裝備的一型導彈驅逐艦,現已服役6艘,舾裝6艘,在建多艘。為052C型驅逐艦的最新改良型,也是中國繼052C型驅逐艦後又一種配備相控陣雷達與垂直髮射區域防空導彈系統的現代化防空驅逐艦,首艘052D於2012年8月28日下水。首艘052D於2012年8月28日下水。

中國主力戰艦發展歷程 從無到有從弱到強

055型驅逐艦(英語:Type 055 destroyer,北約代號:Renhai-class [1] ,中文名:刃海級)是中國船舶重工集團701研究所設計、江南造船廠與大連造船廠共同承建的、裝備新型有源相控陣雷達的新型艦隊防空驅逐艦。

中國主力戰艦發展歷程 從無到有從弱到強

055型導彈驅逐艦全艦主要天線採用共形設計,具有較高的信息化水平及隱形性能,可組織遠、中、近三層先期預警防禦網,並有較強的防空、反導、反潛、反艦、攻陸和電子戰能力。該艦擁有較高的續航力、自持力及適航性,可在除極區外無限航區遂行作戰任務。本級艦首艦已於2017年6月28日在上海江南造船廠下水。055型拉近了與美國的差距,甚至在綜合實力上要優於現役的美國主力戰艦。除了主力戰艦中國航母發展迅速,遼寧號航空母艦前身是蘇聯海軍的庫茲涅佐夫元帥級航空母艦次艦瓦良格號,20世紀80年代中後期,瓦良格號於烏克蘭建造時遭逢蘇聯解體,建造工程中斷,完成度68%。1999年,中國購買了瓦良格號,於2002年3月4日抵達大連港。2005年4月26日,開始由中國海軍繼續建造改進。解放軍的目標是對此艘未完成建造的航空母艦進行更改制造,及將其用於科研、實驗及訓練用途。2012年9月25日,正式更名遼寧號,交付予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

中國主力戰艦發展歷程 從無到有從弱到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