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运不齐——冯唐易老

搓乎!时运不齐,命途多外。冯害易老,李广难封。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酌贪泉而觉爽,处個辙以犹懂。北海虽除,扶摇可接;东偶已逝,桑榆非晚。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阮籍倡狂,岂效穷途之哭?——王勃《朦王阁序》

时运不齐——冯唐易老


王勃文中的“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很是受后世文人骚客喜爱,究其原因,多少是有些感同身受,多少怀才不遇的人,就怕“冯唐易老”。等待了一生的机会,年老体弱的时候机会来了。可是已经无力实现自己的雄心壮志了。冯唐究竟是怎样的易老呢?

冯唐这个人吧,有自己的问题。用现在的话说就是,有点刚。有什么事就直接说,不会拐个弯,考虑考虑别人,特别是皇帝的感受。如果他要是在唐太宗时,肯定会有自己的成就,就像魏征一样,成就一代名臣。

时运不齐——冯唐易老


冯唐是因为行孝出名,而被主荐为孝廉。做了中郎署的郎官,这个郎官就是给年轻人施展才华的机会,作为皇帝近待,近水楼台先得月,很多人就通过这个职位,走到人生巅峰。可是冯唐从年纪轻轻的一直干的了到子孙满堂。

这一天,当时皇帝汉文帝看见一个小老头在他眼前晃悠,还穿着郎官的衣服。很好奇的问他,“你这个年纪咋还当郎官啊,家是哪里的啊?”冯唐就一五一十答道“小老儿是哪哪人,为啥当了郎官。”熬了小半辈子,皇帝总算看到了他,经常找他聊天。

有一天,汉文帝在他面前感叹:“我在代郡时,常听人称赞赵将李齐贤能,如今还记得起李齐廖战钜鹿城下的故事,你知道这个人吗?”冯唐说:“作为将领他还比不上廉颇、李牧。”文帝问:“为什么呢?”冯唐说:“我祖父为赵将,和李牧友好,我父亲任过代相,和李齐友好,了解他的为人。”文帝听了拍大腿叹道:“唉!偏偏我得不到廉颇、李牧这样的爱将,不然,还怕匈奴吗?”冯唐说:“陛下即使得到廉颇、李牧,也不会任用。”汉文帝大怒,拂袖而去,而且一直耿耿于怀。

时运不齐——冯唐易老


后来匈奴入侵,汉文帝就又找来冯唐,问他为什么说他不能任用李牧这样的人,冯唐就说汉文帝撤了云中太守魏尚这件事做的不地道。把其中的道理一条一条的列举出来。汉文帝听进去,让他去配合魏尚,治理云中郡。这小老头终于升官了。

可是好景不长,文帝过世了。汉景帝上位了,那时候让他做楚国国相,可是没过多久,就又被撤了。

时运不齐——冯唐易老


等到汉武帝上位了,又发现这个小老头,于是又问道:“你怎么这么大年纪还是个郎官。”冯唐很激动啊:“署?”冯唐叹道:“我在汉文帝时就为郎署了,只因生不逢时,一直怀才不遇啊!”随即他说出了“怀才不遇”的原因:文帝名如其人好文,而我好武,因此得不到重用。景帝人如其名好美,而我貌丑,因此得不到重用。陛下您即位后文武皆好,美丑皆喜,却偏生重用年少的;而我却老了。因此也得不到重用。”汉武帝听了他的话很是感动,因此提拔他为车骑都尉。

你说说这个冯唐真有意思啊,他有才干,有性格,也有阅历。可就是生不逢时,时运不济啊。他也有自己的问题,就是比较刚,一条筋。嘴贱找抽,不知变通。看来做人还是得圆滑一些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