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孟母三遷”看教育環境的重要性

道路解封了,但是疫情還沒有結束。為了安全起見,學校不會貿然開學,繼續線上教學,學生們倒沒什麼感覺,家長們卻急的冒煙,為什麼?不著急回答,先來看一個故事,一箇中國人耳熟能詳的故事:

昔孟子少時,父早喪,母仉氏守節。居住之所近於墓,孟子學為喪葬,躄踴痛哭之事。母曰:“此非所以居子也。”乃去,舍市,近於屠,孟子學為買賣屠殺之事。母又曰:“亦非所以居子也。”繼而遷於學宮之旁。每月朔望,官員入文廟,行禮跪拜,揖讓進退,孟子見了,一一習記。孟母曰:“此真可以居子也。”遂居於此。


從“孟母三遷”看教育環境的重要性

孟母三遷故事插畫

故事講了孟母為了更好地教育孟子而多次搬家的事情,我們可以適當的整理一下故事的梗概和脈絡:

  • 居住之所近於墓——孟子學為喪葬,躄踴痛哭之事。
  • 居住之所近於屠——孟子學為買賣屠殺之事。
  • 居住之所近於學宮——孟子學官員跪拜行禮之事。


從“孟母三遷”看教育環境的重要性

孟母三遷故事插畫

若從孟母的角度去看,教育是帶有目的性的,古時講究學而優則仕,所以孟母在搬到學宮旁居住看到孟子所學之事後才感到心安;若從孟子的角度去看,一切都是新鮮的,都是可以一學的,所以孟子會在不同的居住環境中檢索到可學之事;若從宏觀的角度看,小孩子的學習能力是很強的,但是定力不夠,極易受到環境因素的影響。

從“孟母三遷”看教育環境的重要性

孟母三遷故事插畫


說到這,大家應該能夠明白為什麼學校不開學,家長會急的冒煙了吧?

教育是有目的性的,當今的教育就是要把孩子打造成全面發展的複合型人才,學校不開學,學生在家裡能夠接受的教育少之又少,德智體美勞,只能佔之一二,而且效果完全跟學校的教育沒法相提並論,畢竟家長不是老師,沒有那麼多的教育學和教育心理學知識。

小孩子的學習能力很強,但是在家裡能幹的事情太多了,溜貓逗狗看電視……相對而言,學習就顯得枯燥乏味得多,家長一不督促就開小差,一不注意就溜了出去,學習效果大打折扣。

再者,在家學習確實沒有在學校學習的環境,一是沒有活生生的老師站在面前,學生心理上就會散漫許多;再者周圍坐著的不是自己的同學而是自己的父母長輩,多少會有些不自在,而且他們也都不學習,心理上多少有點不平衡;還有就是能夠引起他們無意注意的因素太多,什麼腳步聲、手機聲、雞鳴狗叫聲……

所以,這就凸顯出學校學習的獨特地位,沒有什麼能夠取代。

從“孟母三遷”看教育環境的重要性

孟母三遷故事插畫


但是非常時期,也只好用非常對策,畢竟身體是革命的本錢,但是教育也不能耽誤,在這期間就要辛苦父母長輩們了,儘量給孩子們營造適合學習的氛圍。找一個安靜的環境,屏蔽掉手機等一切能夠打擾到課堂氛圍的東西,收收心,和你的孩子們一起學習,找一找自己當學生時的感覺,說不定也會很美妙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