濃郁的彝族風情

濃郁的彝族風情

彝族(yí zú)主要分佈在雲南、四川、貴州、廣西四省(區)的高原與沿海丘陵之間,主要聚集在楚雄、紅河、涼山、畢節、六盤水和安順等地,涼山彝族自治州是中國最大的彝族聚居區。

濃郁的彝族風情

彝族的來源眾說紛紜,主要有北來說、南來說、東來說和雲南土著說等,學術界比較一致的看法是北來說。據漢文和彝文歷史資料記載,彝族先民與分佈於西部的古羌人有著密切的關係,彝族主要源自古羌人

濃郁的彝族風情

語言

彝語,屬漢藏語系藏緬語族彝語支,分北部、東部、南部、東南部、西部和中部6大方言,各方言內部還分許多次方言和土語,方言間差別較大,基本上很難相互通話和交際。

濃郁的彝族風情

▲ 彝族羊皮紙文字

服飾

彝族支系繁多,居住分散,自然環境複雜,社會經濟發展不平衡,其服飾在質地、款式、紋式等方面形成了明顯的地域特徵。大體可根據

涼山、烏蒙山、紅河、滇東南、滇西、楚雄六個彝族聚居區分為六大類型。

濃郁的彝族風情

儘管彝族服飾有上百種不同樣式,但有著共同淵源關係,各地彝族服飾也表現出一些共同的民族文化特徵:色彩豔麗,繡工精細,尤其是圖案紋飾文化內涵豐富,被譽為“繡在服裝上的民族史詩”

濃郁的彝族風情

濃郁的彝族風情

濃郁的彝族風情

濃郁的彝族風情

節慶

彝族主要的節慶有:

彝族年:四川、雲南、貴州彝族傳統的祭祀兼慶賀性節日,各地過年時間不一,一般在每年農曆十月至十一月中、下旬選吉日過年。

濃郁的彝族風情

火把節:彝族的傳統節日,日期為每年農曆的六月二十四日,歷時三天。節日期間,人們身著盛裝,集中在村寨附近的平壩或緩坡上,唱歌、跳舞、賽馬、鬥牛、鬥羊、摔跤、選美等,活動的內容豐富多彩,熱鬧非凡。早上,人們要殺牲祭祖;晚上,要舉著火把在莊稼地中轉游,意為燒死害蟲,祈求莊稼豐收。

濃郁的彝族風情

濃郁的彝族風情

文化

左腳舞

左腳舞,彝族的傳統舞蹈,故鄉是雲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的牟定縣,是目前雲南彝族人聚集區流行最廣、影響最深的彝族舞種,被譽為彝族文化的活化石。早在康熙41年(1702),就有左腳舞最早的文字記載。

濃郁的彝族風情

每到農曆正月十六和三月二十七、二十八、二十九三天或有人家娶妻嫁女,遠遠近近的彝族和其他民族群眾不邀而到,圍成一個個幾十人乃至上百人的大圓圈,隨著錚錚作響的絃音,和著高亢清脆的歌調,歡跳左腳舞。舞步整齊統一,舞姿輕盈健美。

濃郁的彝族風情

賽裝節

賽裝節即彝族少女的時裝表演,楚雄彝州有兩個地方有賽裝節:一個是永仁縣直苴村的賽裝節,時間為每年的農曆正月十五日;一個是大姚縣三臺鄉的賽裝節,時間為每年的三月二十八日。

濃郁的彝族風情

賽裝場上,姑娘們

最能顯示自己的魅力,就是看誰的衣服最漂亮。當然,她們不光是在帽子、衣服、圍腰上繡花,而且還在挎包、鞋子、鞋墊上也繡滿了各種圖案,並且各人的工藝、構圖、用色都互不相同,各有千秋。風雨雷電,日月星辰,山水木石,花鳥禽獸,各種人物都可以入繡。其構圖上的繁簡虛實,形象的誇張變形,色調上的對比反差,令人歎為觀止。

濃郁的彝族風情

濃郁的彝族風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