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人說養鵝是個“小投資高回報”的行業?

謝應飛


我是@我和我的小農莊,在養鵝業從事養鵝摸打滾爬16年了,不能說對鵝有多精道,但在實操經驗方面,比大多數坐在辦公室的所謂“養鵝專家”瞭解的多一些。

有人說養鵝是個“小投資高回報的行業”這個你看怎麼理解。


與同是禽類的雞鴨養殖來說,傳統的養殖模式的確比養雞養鴨投資要小,傳統的養殖戶養鵝大部分只是建一個簡易的育雛棚,育雛結束後,脫溫的小鵝就更簡單了,有的利用廢棄的種菜大棚,還有的利用自己廢棄的老屋……,只要在下雨天,溫度過低的時候,鵝有地方就行了。

這就是投資小的原因。

再來說說是不是高回報?


由於傳統的養鵝模式條件簡陋,往往規模小、成活率低、銷售困難,也並非什麼高回報。

因為傳統的養鵝的弊病逐步顯現出來,養鵝設施簡單,導致規模上不去、育成率低,人均報酬率低下。

現代規模化科學化養鵝業的投資一點也不比雞鴨養殖投資小,但那種傳統式的養鵝模式也會一直存在,就像規模化養豬和散養戶養豬並存是一樣的道理。

綜上所述:養鵝也和其他養殖業一樣,價格有低點也有高點,有虧也有贏,傳統的養鵝業有投資小的特點,但未必是高回報的項目,現代養鵝業投資一點也不比雞鴨養殖少,科學化規模化的養鵝場甚至投資比雞鴨更高。現在養鵝業的狀況是,投資小規模就上不去,疾病難以控制,規模大投資與產出不成比例,所以這也是這麼多年養鵝業沒有雞鴨養殖發展那麼快的原因之一。


聊聊三農的人和事,分享種養殖的實操經驗,歡迎關注@我和我的小農莊,也歡迎您在評論區分享您的所見所聞。
文中圖片均為小農莊實景拍攝,禁未經同意轉載使用。

我和我的小農莊


感恩遇見。

個人以一個正在經歷折磨的人來說,我奉勸您別養。

我本身有一個養驢的廠子,因為有空閒的地方,僱來的人也有空,便養了點鵝。2019年5月份我收了350只鵝苗,因為地處內蒙,天氣還不是特別暖和,就放在了能取暖的庫房裡面養了,應該是過了10天左右,鵝棚搭好送到了太陽棚里正規飼養。結果因為溫差的關係這一宿,因為溫度的變化,鵝苗堆積在一起,壓死了十多隻,反正就這樣說吧因為溫度關係死了應該是50只左右,應該還剩300只左右。

鵝大一點了,也到夏天了,放鵝出去吃青草吧,又專門準備了一個敞開式的棚圈,打好疫苗,各種消毒準備好,但是基本一個周得死四隻,沒緣由,找獸醫解剖分析也沒有個所以然。現在鵝都大了,我還有260只左右。

從夏天開始,三隻鵝的飼養成本同我養一頭驢的飼養成本是一樣的。每天吃的玉米粉應該是在10斤左右,不算下蛋的鵝飼料、維生素等。

到了快過年之前,鵝開始下蛋了,雛鵝的蛋基本是4.7個蛋為一斤,達到正常2.5個一斤的標準需要等到2021年春節左右,但飼養成本也在逐步增加。每年每隻鵝最多產蛋70個,這都是極限了,60個就不錯了,所以我自己統計了一下,真心不划算。

這就是我個人經驗,供您參考。有緣再見。


努力de胖子


幾十年過了,我返鄉加入“三農”創業者行列,我一直念著要養鵝,只因現在這裡養鵝少了,鵝苗不太好找,這個想法暫時擱下來了。感謝題主的提問,勾起我對歷久一段往事溫馨的回憶。在這裡,我非常願意參與的討論,談談我對養鵝“小投資高回報”的看法,有四點:

第一,我認為在農村,與其他家禽相比,養鵝的人少一些,市場競爭對手少,有特色,有優勢。

第二,養鵝飼料成本相對低。因為鵝的膳食比較粗放,可草可糧,可細可粗。特別是鵝喜歡食草,可以減少餵養成本。

第三,鵝的抗病能力強。一般情況下,鵝沒有什麼疾病。小時候家裡養鵝,在幼鵝時,往鼻子滴上一、二滴煤油,防止蚊虰蟲咬,避免受到侵害感染,預防疾病做好,鵝的成活率高,沒有折損,回報率自然高。

第四,鵝的長得快、個體大、產肉多。同樣是家禽,但是鵝要比同齡雞、鴨重上兩倍,重量大,收入增。

以上是我對問題的理解和回答,說得不一定對,拋磚引玉,重在參與,感謝您的閱讀。

我是“三農”創業者、守望者,請關注我,讓我們一起探討和交流更多的創業經驗和體會。


生態潮人


大家好,我是返鄉華哥,一名正在養殖與種植生態創業的80後返鄉青年。

有人說養鵝是個“小投資高回報”的行業是因為鵝是食草類家禽,只要有足夠的青草,就可以規模化養殖,但不可忽視最重要的環節,那就是養殖技術和管理經驗,給一個從沒養過鵝的人養殖多少都是枉然,不要小看養殖技術,這不是簡單從視頻或網上書上看下就能複製學會的,得需要理論結合實際。

尤其是小鵝,鵝是恆溫動物,0~7日齡尤其是3日齡的雛鵝因低溫造成的傷亡最多。雛鵝一般在26℃以下的低溫環境條件下就會相互擁擠扎堆現象,扎入堆裡面的雛鵝很容易出汗窒息死亡,如果人工撥散擠堆的雛鵝,出汗雛鵝在低溫環境中又會很快著涼感冒,並且人走後又扎堆,反覆多次後,不僅感冒更多,而且多次出汗後還容易引起叨毛,形成僵鵝。如果此時不及時調整室溫,就會引起雛鵝死亡和造成大批弱雛,給整個養鵝工作帶來重大損失。造成低溫的主要原因是育雛室的保溫設備不當和管理不力。

低溫對鵝的危害雖然,但高溫的危害也不能輕視。一般情況下,當鵝體溫達到32℃以上,雛鵝就會出現精神不振,吃食少,喝水多,體溫升高,體熱散發受阻,影響生長髮育,誘發疾病,如果雛鵝長期在高溫的環境條件下,就會造成雛鵝大批死亡。造成高溫的主要原因是管理疏忽和忽視溫度的調節。

雛鵝對溫度條件的要求非常嚴格,要既適宜而均衡,即0~7日齡鵝的育雛溫度以28℃為宜;7日齡後,每週下降2℃。晝夜24小時保持均衡,高低溫差不能超過2~3℃,尤其是凌晨時間、寒潮、雨雪天氣時更要保持溫度適宜而均衡,切忌忽高忽低。

養殖業不可輕易踏入,沒有撿錢的養殖業,看到別人輕鬆賺錢不要盲目踏入,一定要放平心態,加強自身素養,提高管理經驗與技術,自身掌握基本知識後再有規劃地擴大規模,切記切記,讓我們共同學習,一起進步!


返鄉華哥有故事


前些天有朋友說:一起養鵝吧,跟著你幹。我拒絕了。想到了有一句俗語:與人不合,勸人養鵝。

這句農村俗語"與人不和,勸人養鵝"這句話從什麼時候流傳無從考證了。從字面上來理解,就是你要是跟哪個合不來,那就規勸他去養鵝。能賠死他,心裡也解氣。親自參與養鵝的人最有感觸,也反映出來鵝不好養,養殖,也許就是一個錯誤的出發點。

凡是和我聊養鵝的朋友,我覺得都不喜歡我說的關於養鵝的話題。但是,回想起過去的日子裡許多合作過的朋友,養殖戶退出,原因就是因為賠錢。很多真實的教訓,每一天還在不斷重複上演。

“與人不和”好理解,要麼打一架。要麼吵一架。要麼不相往來。而這句黑色幽默的話,卻給出了另一種解決方案,即跟誰合不來那就勸他去養鵝,這其中暗藏玄機。

我曾說過利用很便宜物料發酵養鵝。就是因為實踐證明,鵝的食量太大,還這邊吃了那邊拉出來。古人曾有這樣描述"家有萬擔糧,不養脖子長"。就是說,家裡面縱然有萬擔糧食,也不養鵝,養不起,鵝能把人吃窮了。也就是很多投資百萬資產的養殖戶鎩羽而歸的原因。所以,古人云:勸人養鵝,實則是在害人。與誰不和,就勸他去養鵝,這樣可以實現在不進一步惡化關係的情況之下,出了口惡氣。看得出風險巨大,還操不完的心。

以上只是說了一層含義,現代鵝雜亂無章,所有參與者都是取利為第一要務,以銷售量論英雄。不管是藥物,不管是鵝苗,不管是飼料。這些都關係養殖戶的身家安危,還有你該怎麼管理,去建設你的場地,還有成活率如何把握。還有養出來的鵝,能不能長那麼大,那麼重,你看不出來的!

古人的智慧,我們要靈活的變通。特別是為人處世方面相當高超。過去養鵝,只是考慮到了吃得多。在現實生活之中,行業水深超過普通華麗轉身養戶想象。

“與人不和,勸人養鵝" 更多的是養戶把握不住的問題不能解決。不能有效實現自我越階,藥物真的幫不了你賺錢。如果你條件提升了那會有嫩多病啊朋友。

但願能為參與者提供一些思考,提供一些啟發。7:30


有機養鵝


一隻鵝的投資成本不算太大,養殖三個月左右。有小型,大型和中型,你就說是一些中大型的品種三個月他也可以長到8斤左右,現在養鵝的話如果是放牧料肉比可以是3—3.5:1左右,如果是大棚規模化養殖料肉比可以做到2-2.5:1,關鍵是看你選擇哪一種養殖方式。如果養鵝連白鵝和馬崗鵝以及獅頭鵝都不區分的話,要麼你根本不是這個圈子裡的,要麼你就在瞎扯。馬崗鵝和獅頭鵝的價格非常貴,但不適合在北方養殖,我們以北方養殖白鵝來說。

白鵝養殖

現在白鵝鵝苗的價格又在上漲,有些地方已經上漲到了15元/羽,如果是長到8斤左右出欄,按照料肉比3:1來算加上藥物等,你可以按照45塊錢來算。現在很多地方白鵝的收購價格為7.5元/斤,一隻鵝的利潤也就是15-20元,這還需要看你管理的好不好。如果投資1000只它的成本大概是在4.5萬元左右,你可以預計為5萬塊。如果有90%的成活率,也就是有900只出欄,按照目前的行情來說價格不錯。一隻鵝的利潤是在15塊錢左右,大概是13,500元左右。

1.如果放在銀行:我們將同樣的本金放在銀行三個人,那究竟會產生多大的利潤呢?現在如果是整存整取三個月,年利率是1.35%,不管你是按照餘額寶還是按其他的利潤來算,資金絕對不會超過900元,而放在銀行的話,只有186元左右。而你如果做投資的話,也就是養鵝它的利潤產生是放在銀行的80倍左右,但同時它投資的風險也是放在銀行的80倍左右。

如果你有這個技術絕對是可以掙到這個錢的,成功的養殖戶只會受制於三個因素,第一個是環境因素制約,第二個是行情因素(但至少不會賠錢),第三個就是突發性急性烈性傳染病。除了第三個因素之外,即使把前兩個因素考慮進去,該賺錢的,懂技術的照樣是錢花花的來。

你也可以這麼理解,除了一些突發性疾病,只要會養的人基本上不會賠錢。


聚焦三農瞭解事實


大家好,我是農民自不凡,讓我來給大家說說為什麼養鵝投資少,見效快。 養鵝是一項勞動密集型產業,我國養鵝與發達國家相比有較大的優勢。農村勞動力成本低,農村飼料、飼草資源豐富,適合低成本的適度規模飼養。 在農村發展種草養鵝不失為一個增收致富的好門路。在農村有一種說法叫“青草換肥鵝”。在果園、林地放牧鵝群,既可利用其除草,節省人力,保護果樹,增加土壤肥力,又可省下大量飼料。養鵝既有生長快、週期短,投資少、見效快,以食草為主、耗料少,而且產品附加值高。






農民自不凡


養鵝是農村多種傳統養殖業的比較常見的一種養殖種類,也是農民比較常見的一種經濟收入來源。我們國家幅員遼闊,資源充足,南北方都適合養殖。


為 什麼說養鵝是個‘小投資高回報的行業呢?’。要回答這樣一個問題,我想先介紹一道安徽名菜給大家認識,那就是‘安徽臘鵝’,這道菜看著簡單但卻是安徽的名菜之一,不僅味道鮮美,還耐儲存,備受安徽本地人和天南地北的安徽人的喜歡。

鵝肉好吃又好養,有這麼幾個原因可以證明養鵝是‘小投資高回報的行業’。

1

養鵝好銷售

傳統的飲食結構中,北方人喜歡吃豬牛羊肉,而對於禽類的鵝卻吃的很少,但是隨著近年來外出打工年輕人的飲食的變化,鵝在北方也被更多的人接受,很多人喜歡吃鵝肉,也有很多人開始養殖鵝,銷售鵝的深加工產品。


而在淮河以南北方人眼中的的南方,鵝是一種傳統美食。特別是在安徽江蘇一帶,幾乎家家戶戶會養鵝吃鵝。大型的養殖場也比較多,以鵝做原材料的菜品和深加工產品很多,所以銷售很容易,不會有滯銷,不會有積壓的風險。

2

飼養粗放,成本低

鵝是食草的動物,只要每天供給充足的綠飼料就可以。田間地頭的青草,種植簡單的蔬菜加上少量的精飼料就可以養鵝。鵝的生長速度特別快,一般七十天左右就可以出欄,還可以根據市場的行情和客戶的需要安排養殖週期,比如七十天的出欄在二十元一斤左右,三個月二十五元左右,一年的週期則是五十元左右一斤。

甚至可以根據季節,需求客戶的要求來安排養殖週期和數量。

3

鵝的營養價值

鵝肉中蛋白質含量特別高,富含人體所需要的個種氨基酸,鵝肉冬季食用還有驅寒的作用,適合醃製和直接食用。

鵝在養殖過程中不用抗生素,不用抗菌素,不喂飼料,不加添加劑,只為喂青草青菜和少量的玉米麥麩,所以食用安全,無汙染物無公害。

5

鵝的周身是寶

鵝肉可以吃,鵝肝是一種出口創匯的產品之一。鵝的羽絨可做羽絨被,羽絨襖和各種羽絨製品。為欠千家萬戶帶去溫暖。我門國家幅員遼闊,南北方都可以養殖。


有經濟條件和成熟養殖技術的可以採用公式價農戶的養殖模式,加大鵝的養殖,農戶養,公司銷售或做深加工,帶動更多農民致富,壯大養鵝的規模。


結束語

人們喜歡吃鵝,吃鵝的人越多,養鵝的人才會有好的收入,才是養鵝是‘投資小回報高的行業’的原因。也祝願更多的人通過養殖鵝走上發家致富的創業路

我是坡腳的貓,正在創業的七零後,歡迎關注歡迎評論區留言批評指正。感謝。


喝咖啡的貓貓


養殖業都是一個高風險的行業,有市場價格因素,也有疾病因素,不要相信媒體宣傳的小投資高回報,養鵝應該是一個大投資的行業。

家庭 養幾隻雞鴨鵝沒有什麼大的疾病,但是一旦批量飼養,雞鴨鵝的疾病還是頗多的,尤其是小鵝飼養管理頗為不易,夏秋之際,溫度較高,小鵝不需要保溫,如果是春冬季節,小鵝是需要保溫管理的。一般來說溫度不能低於20度,最好維持25度左右。可能教科書上要求溫度更高一點。

另外小鵝的防疫也是一個大問題,那就是小鵝瘟,一旦沾染小鵝瘟,損失是非常大了,搞不好小鵝會出現批量死亡。

小鵝可不是小雞,價格十分昂貴,一隻小鵝價格可能要好幾十元,目前筆者已經離開養殖業,對於小鵝價格已經不知道了。

鵝的抗病力並不是特別好,未來還有流感病毒需要接種,即使接種流感病毒,也不能百分之百的保證就不會得流感,一旦得了流感,損失也是你頗大的。即使不得流感,就是感冒,也是一個問題,一旦感冒發展到漿膜炎還是不容易治療的,死亡率也不低。

筆者目前不知道具體飼料價格和小鵝價格,但是一隻成鵝的成本可能不會低於100元。因此養殖成鵝 投資不會很低。

在筆者記憶當中,養殖業是高風險產業,一年虧損幾十萬並不稀奇。


杜坤維


養鵝也和其他養殖業一樣,價格有低點也有高點,有虧也有贏,傳統的養鵝業有投資小的特點,但未必是高回報的項目,現代養鵝業投資一點也不比雞鴨養殖少,科學化規模化的養鵝場甚至投資比雞鴨更高。現在養鵝業的狀況是,投資小規模就上不去,疾病難以控制,規模大投資與產出不成比例,所以這也是這麼多年養鵝業沒有雞鴨養殖發展那麼快的原因之一。

歡迎大家轉發關注我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