瑪雅來了中國人:從創世神話中的“玉米人”,窺見失落的瑪雅文明

在大英博物館的收藏中,有一尊來自洪都拉斯科潘的雕像:玉米神。

它原本被安放在一座金字塔神廟中,被瑪雅人供奉祭祀,後來幾經輾轉來到歐洲。

玉米神的雙目輕閉、嘴唇微張,左掌向前伸出,右掌下垂,整個神態給人以安祥、寧靜之感。他的頭髮做成了類似玉米鬚的樣子,脖頸後方突出的造型則有幾分像玉米葉子。

在瑪雅文明中,玉米神是最重要的神明之一,它聯繫著瑪雅人的生與死,掌管著當地人的主食——玉米的收成,也與瑪雅最終走向衰落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

瑪雅來了中國人:從創世神話中的“玉米人”,窺見失落的瑪雅文明

大英博物館中的玉米神雕像


01 “玉米人”的傳說:瑪雅創世神話中的“造人”傳奇

在世界各大文明體系中,“人類起源”都是無法迴避的話題。具體而言,有“植物變化說”“動物變化說”“泥土造人說”等不同類型。

北歐神話中的主神奧丁,將偶然看到的兩棵樹賦予生命,他們成了日耳曼人的先祖。在中國古代傳說中,“女媧造人”是流傳最廣的故事之一,女媧因為形單影隻、寂寞無趣,於是照著自己的樣子用泥土捏成人形,出現了最早一批的人類。

古希臘神話中,普羅米修斯用黏土造出男人,匠神赫淮斯托斯利用黏土,打造了一個美麗的女性角色潘多拉,他們的智慧、性格則由奧林匹斯山的諸神賦予。

根據古典史詩《波波爾·烏》中的說法,瑪雅人的起源屬於“植物變化說”的一種。造物主最先是用泥土造人,但不太成功。後來試著用木頭造出來一批人,但他們不知感恩,恣意妄為,惱怒不已的造物主用一場暴雨淹死了所有的木頭人。

經過兩次失敗之後,他改用新的材料——玉米來造人:“黃色和白色的玉米造成了人的肉體;人的胳膊兩腿用玉米團做成,唯有玉米進入了我們祖先的肌體。”這些“玉米人”及其後代從此生活在中美洲的叢林、低地中,也就是我們今天所說的瑪雅人。

瑪雅來了中國人:從創世神話中的“玉米人”,窺見失落的瑪雅文明

與玉米神崇拜有關的圖像

造物主創造宇宙邊界的過程,也和古瑪雅人測量玉米地的動作十分相似:四重邊線,四個角落,丈量,四方標界,等分仗繩,向外延伸……在他們的宇宙觀中,世界像一塊巨大的玉米地,四角各有一根支柱。

因此,從某種程度上說,玉米幾乎滲透到了瑪雅創世神話的各個角落,而這種情況的產生有其特定的社會自然背景。

一方面,從地理角度來說,古瑪雅人生活在中美洲(今天的瓜地馬拉、洪都拉斯、薩爾瓦多、墨西哥中部等地),至少從公元前3000年開始,玉米就已經在當地廣泛種植。

另一方面,玉米作為適應性極強的農作物,無論是在多雨豐饒的南部地區,還是土層相對貧瘠的低地地區,都能很好地生長,因此非常受古瑪雅人的歡迎。

02 生活中的玉米:米爾帕耕作法與瑪雅文明的沒落

“玉米人”的傳說固然是遠古時代瑪雅人想象力的產物,但在瑪雅人的生活中,玉米的確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在古典時期(約為公元3世紀到9世紀),

玉米佔到瑪雅人食物來源的80%左右,此外還搭配有面包果、可可豆、辣椒、南瓜等食物

瑪雅來了中國人:從創世神話中的“玉米人”,窺見失落的瑪雅文明

如今的瑪雅遺址,當年的城邦

古瑪雅人的農業生產方式,以刀耕火種的“米爾帕耕作法”為主,所使用的工具仍停留在新石器時代。

他們來到灌木和雨林叢生之地,用燧石、黑曜石等做成的刀砍伐掉樹木,等曬乾後放火燒燬林地,由此產生的草木灰可以為土壤提供更多的肥力。到雨季來臨時,人們用長棍在地上戳出小洞,放入玉米、豆類等的種子,等待發芽、生長、結穗、成熟、收穫。

在耕種幾年之後,土地肥力消失殆盡,人們便會離開尋找下一塊適宜耕作的土地。在休耕期間,土地上生長出新的樹木,地力也會隨時間推移逐漸恢復。

“砍伐-種植-休耕-砍伐”形成了一個耕作輪迴,為瑪雅人提供了日常飽腹所需的玉米和其他食物,在人口增長緩慢的時代,這是一個可以持續的模式。

但隨著城市的出現和發展,人口迅速增加,一些城市中心的人口多達12萬,但生產力水平並未取得明顯提升。於是,為了獲得更多的食物,濫砍濫伐成為必然趨勢。

過度砍伐,伴隨著城邦之間彼此征戰、氣候乾旱、瘟疫肆虐、血腥的宗教祭祀等,共同將瑪雅文明推向了衰落的邊緣。

因此,瑪雅文明從誕生到消亡的歷程,似乎都能看到玉米的身影。

這種影響一直延續到了今天,如今中美洲人民的餐桌上,玉米餅仍然穩居C位。

在央視紀錄片《瑪雅來了中國人》中(鏈接:https://www.ixigua.com/cinema/album/83lJHs9Wk57_83lJKeSQYl7/),我們可以看到,中國學者和當地工作人員在進行現場考古發掘時,經常食用現烤的玉米餅。以瑪雅遺址聞名於世的小城科潘,當地人則以風味玉米捲餅招待各地的遊客。

03 “玉米神”崇拜:瑪雅人的宗教與生死觀

對於古瑪雅人來說,種植玉米在果腹之餘,還有一個潛在的好處:從播種到收穫,玉米的生長期大約在190天左右,其餘時間就成了農閒期,可以從事建築金字塔、宗教祭祀等活動。

神明在瑪雅人的生活中佔據重要地位,在瑪雅城邦中,位於中心的大多是金字塔神廟,那是人們祭祀神明的重要場所。

瑪雅人的宗教體系屬於多神信仰,包括最高神伊察姆納、太陽神基尼什·阿哈瓦、玉米神、商人神、死亡之神、月亮女神等等,幾乎涵蓋了從出生到死亡,從日常生產到商業貿易等所有環節。

在諸多神明中,“玉米神”不僅備受尊崇,常見於神廟、貴族墓葬之中,科潘王朝的一位國王還曾經扮成玉米神的形象參加祭祀儀式,它還與其他神明之間有著複雜的關聯

玉米神崇拜關乎瑪雅人的生計,因為在瑪雅神話中,玉米神是一個經歷了死亡-重生循環的神明,這和玉米每年循環的生長週期具有一定的相似性。

根據紀錄片《瑪雅來了中國人》中的說法:玉米神在死亡之後被冥王燒成灰燼並撒入河中,先是被魚吃掉,然後魚又被一隻神鳥吞食,最後玉米神在神鳥的腹部完成了重新組合,而神鳥的頭部則變成龍首,都是為了讓他順利返回人間。

瑪雅來了中國人:從創世神話中的“玉米人”,窺見失落的瑪雅文明

玉米神的傳說

此外,玉米神經常與著風神、雨神等神明相伴出現,祭祀玉米神在一定程度上意味著,可以帶來風調雨順的好天氣,讓農作物能夠順利生長。

玉米神崇拜也間接表達了瑪雅人的生死觀念。瑪雅神話中的死神形象中,有一隻名為姆安的神鳥,它的身上有玉米葉狀的裝飾,它不僅意味著雨露和收成,也帶有死亡的寓意,它可以連接諸神生活的上界,和存在超自然力量的下界,是人類與神明溝通的媒介。

在古瑪雅人看來,死亡遠非人生的終點,死去的人們可以通過其他的方式重新返回人間,就像神話故事中所說:

“他們像樹上的綠葉,秋天凋謝,春天又會再生。死去的親人都會和春天一樣回到我們身旁。”

人的生死如同玉米的生長-收割一樣,只是輪迴的週期長短有所不同。在這種觀念的影響下,古瑪雅人的喪葬儀式上,會把玉米塞進死者口中,以作為死後行程中的食物,不至於中途餓著肚子。

瑪雅來了中國人:從創世神話中的“玉米人”,窺見失落的瑪雅文明

瑪雅遺址掠影

然而到了16世紀,隨著西班牙殖民者的到來,天主教傳教士開始進入中美洲傳教,他們將玉米神等神明崇拜以及瑪雅人的生死觀念視為“異端”,並且燒燬了大量瑪雅文書籍。對於從10世紀初期走向式微的瑪雅文明來說,無疑是一個新的滅頂之災。

04 結語:緘默的文明,以玉米為證

對於今天的人們來說,瑪雅文明是神秘的代名詞:它是如何逐漸走向消亡的,是一個至今未解的謎團;瑪雅遺址中的玉石崇拜、龍首雕像等,似乎與東方文明有著若有若無的關聯,“殷人東渡”的說法在學術界爭議頗多。

瑪雅文明更是一個複雜矛盾體:一邊是高度發達的天文、數學和曆法,另一邊是相對原始的農業生產方式和血腥殘酷的人祭儀式;一邊是精巧的象形文字體系,另一邊則是由於溼熱氣候、殖民侵略等原因,導致現存的文字資料十分有限。目前尚存的古抄本只有《馬德里古抄本》《德累斯頓古抄本》《巴黎古抄本》《格羅利爾古抄本》4本手稿,大量文明的線索被湮沒在歷史的塵埃之中。

玉米,以及圍繞玉米產生的宗教信仰、建築與雕刻藝術等,則是這個緘默的文明體系留給世人們的一面小小窺鏡,透過它,我們得以重新見證失落瑪雅文明的一角。

1、央視紀錄片,《瑪雅來了中國人》(鏈接:https://www.ixigua.com/cinema/album/83lJHs9Wk57_83lJKeSQYl7/)

2、林恩·V.福斯特,《古代瑪雅社會生活》

3、肖石忠,《看得見的世界史:瑪雅》

4、克洛德·博代,《瑪雅古城:湮沒在叢林中的奇蹟》

注:本文配圖部分來自紀錄片《瑪雅來了中國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