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描述中的這幅書法作品,有沒有二維碼的效果?知道他的作者是誰嗎?

子衿書法


這幅書法作品,是一幅草書斗方,作者就是“亂書博導”王冬齡先生。

斗方是常見的書法章法一種,通常為正方形或者接近正方形,加上王冬齡的亂書寫得密密匝匝,黑壓壓一大片,確實有二維碼的效果。


這幅字,經仔細辨認,寫的是李白詩《月下獨酌》: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醒時相交歡,醉後各分散。永結無情遊,相期邈雲漢。

那麼這幅書法究竟寫得怎麼樣呢?

我認為王冬齡這幅字(圖一),比較接近他以前的書寫狀態,沒有他後面寫得“亂”!這幅字基本上豎有行而橫無列,字距較密,追求的是一種黑白空間對比,營造了一種“亂石鋪街”的效果,算是草書作品的大膽嘗試,比他的亂書好多了!


至於王博導後面寫的亂書,就比這個就更加狂亂了,可以看圖三、圖四比較一下,一行壓著一行,像麻繩一樣互相糾纏在一起,剪不斷,理還亂,看了讓人天旋地轉、頭暈三天!

個人觀點。王冬臨這幅“二維碼”草書寫得怎麼樣?歡迎讀者朋友們留言交流!


麓風軒


王冬齡,其實我還是相信他有相當的書法功力的,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初,書法重新進入大眾文化生活之中,適時舉辦了"全國大學生第一屆書法大賽",時過三四十年,我們來審視當年的作品(包括名家的題字)都能感受到一股正本清源的書卷氣和美感。曹寶麟的米體行書,沈培方縱橫捭闔的行草,李躍年大拙若神的顏字,當生也包括王冬齡充盈勁挺的草書,這都是當時一等獎啊!這一展成就了諸多名家,成了近二三十年書壇的中堅力量,或在書協任要職,或在高校任導師。

只是沒想到你們有的迷失了,有的墮落了,有的同流合汙了!

曹寶麟的絕美行書沾上了煙火氣息尚為一流水準;而沈培方令人絕倒的草變成病弱遊絲的鬆散劣字;李躍年的顏字也變得粗糙無神;而我們王冬齡先生勁挺嬌健的行草則先是單字上纏纏繞繞,進而通遍糾纏不清如死蛇掛樹,最終不分黑白擠成墨豬一團!

中國書法崇尚的風清氣正、迅捷飄逸、靈動遒美都到哪去了?感覺王冬齡教授帶領我們越走越密,越描越黑,越走越黑!

越走越黑,現在就是中國書法史上的至暗時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