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二月美,菜花次第開,人勤春色早,農家田間忙


成都春天的美,那是特別令人神往。順著城市中軸線一直向南奔馳,約四十分鐘,就可以來到遠近有名的大林鎮。這是一片充滿農家春色生機的田園。每一春,成都人都喜歡來到這裡賞賞花,喝喝茶,享享田園之樂。而我最關注的,還是農田村事。這不,一位老人擔著挑子正在菜花中穿行。

我緊走幾步,跟上前去。菜花在風中搖曳,老人的擔子在菜花中也很有韻律的顫悠。其實2019年這裡已經撤銷了大林鎮名號,設立為大林街道,即拿入了成都市天府新區共管。成都人心中的大林,正在發生著變化,明顯向著城市公園化的方向在變,過去田園牧歌式的大林正在慢慢成為過去時。

田間小道很窄,又是下坡,老人卻走得很快。我跟在後面追,還有些不容易。大林除各類水果,比如:梨子、椪柑、李子、桃子出名,另外羊、兔等也名聲在外。成都人一說起大林的雲崖兔,那可是嘖嘖稱讚不休,週末驅車前來的絡繹不絕。然而香嘴嘴的多,關心農事的卻不見得多。


陽光下,菜花閃閃爍爍,於丘陵地帶層層疊疊,瀰漫于田間的芳香,實在沁人心脾。抗疫禁足宅家一月有餘,能於這田野之中呼吸呼吸,那真真是爽透身心。老人步履很矯健,轉眼間已到了地頭。我也趕緊衝了下去……

我與老人一邊拉著話,一邊忙活著拍攝。“老人家,你好呀! ”“ 你好哦,你從哪裡來呢?” “成都,你是要澆什麼呢?” “給萵筍澆水,幹到了,好久沒下雨了”。 看看地面上,長得矮壯的萵筍,葉子確實發黃了。老人紅光滿面,足足的精氣神。

“這個春天,城裡人來得少哦?” “現在花還沒有完全開嘛。” “你們這兒沒啥子病毒哇?” “”哈哈,沒得沒得。“ ”有田種真好哦,鄉下比城裡好哎。” “好啥子喲,地越來越少了,快種不成了。” “徵用的土地多哇?” “看嘛,我就是這兒、那兒、再那兒這幾塊,差不多三畝地吧。”


老人邊說邊起身又去挑一擔水。老人自己開來的水車停在路邊,有一個裝水的大桶,他把大桶裡的水倒進他擔的小桶,大桶裡已經沒有了。他說只能裝兩桃。“老人家,你身體好哦。” “好啥子,不得行了。”

萵筍不多,老人仔細的一排排澆去,一勺子可以澆兩三窩。“現在田間幹活都是老年人了吧?” “是的,年輕人哪個還下田喲。” “生活還好吧?有養老金了,就不用幹這麼多活了吧?” “有到是有,但是太少了,200多,不夠用。” “孩子們總會幫補點吧?” “唉,那個幫有時有有時無,他們也不容易噠。”

說到這裡,老人直起腰來,認真的說到:“如果一個月,有個1000元左左右右,就對了。” 我竟不知怎麼回答了。一千元,對於城裡人來說太容易了,而對於一個鄉下老人竟成了一種神往。我明白,向田間要生活,也是農家的一種生活必須與習慣吧。有地是一種痛,無地抑或也是一種痛?


兩桶水澆完了,可是還有一窩沒澆,老人拿著勺子,向遠處走去,一會兒舉著滿滿的一勺水過來,這最後一窩萵筍可是喝得足足的。成都天府新區在迅速發展,大林地理位置優越,特產豐富,從建設層面來看確實具有極大的開發價值。在這個變革時代,總是會有很多痛點。

不足一個小時,活路幹完了,老人的空擔子更是在菜花中晃悠著。城裡人欣賞的是一種田園之美,而鄉下人卻是經歷的一種成年累月、日復一日的勞動艱辛。鄉下人嚮往著城市,城市人嚮往著田園。城市公園化的構想與實施能夠實現這些美好的願望嗎?

我在車上招呼:“老人家再見,保重哦!” 老人喜笑顏開:“保重保重,都保重哈!”老人那炯炯的神色,滿滿的笑意……如花兒般盛開。我相信,老人小小的願望,不久定會實現。新農村建設構想與實施,長期以來都在鼓舞著人們,不斷催生著希望之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