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國,為什麼把越南叫做“占城”?把泰國叫做“暹羅”?

騎蝸牛走高速


東南亞國家的國名在古代的中國,都是以當地的語言發音,通過音譯過來的。越南領土上的“占城”之所以這麼稱呼,也是通過當地語言發音,被中國音譯過來的。所以,“占城”的梵語“佔婆補羅”中文發音叫“佔婆”或者“佔波”等。這個就好比中國被外國人稱之為“China”一樣,古代的秦朝的國號為“秦(chin)”,外國人音譯發音就是(chin),所以後來就代表“中國”。

占城在秦漢時期為象林縣,又稱林邑。東漢末年,佔族人區連殺死漢朝日南郡象林縣令,從中國開始獨立,並建立占城國。從當地發掘的碑刻來看,佔族人稱自己為“佔婆”。所以,占城的國名都是聽過當地的語言音譯過來的。

此外,占城只是現在越南中南部領土上的一個小國家,不能代表越南,真正能代表越南的是安南。越南北部從秦朝開始屬於中國的轄地,唐朝時期曾在越南北部設置了安南都護府。五代十國時期安南失去了控制,當時的南漢王朝已經無力收復,所以安南脫離了中原王朝而獨立。安南獨立以後,占城就成為了安南的附屬國,公元1471年,後黎朝政權滅亡了占城國,領土歸安南所有。

安南改名“越南”是在後黎朝滅亡以後,公元1803年,阮福映派遣使者到宗主國清朝,請求改國號為“南越”,當時的嘉慶皇帝認為不妥,於是賜國號為“越南”,並冊封阮福映為“越南國王”。此後,安南開始稱越南,直到現在還在沿用這個嘉慶帝賜的國名。

此外,把泰國稱之為“暹羅”是近代才有的,“暹羅”的稱呼也是音譯過來的。泰國在宋元時期存在兩個國家,當時的元朝稱之為“暹國”和“羅斛國”。後來南方的羅斛國(阿瑜陀耶國)征服了暹國(素可泰王國),兩國合併,元朝末年的使者稱其為“暹羅斛”簡稱“暹羅”。公元1377年,明太祖朱元璋冊封阿瑜陀耶國王為“暹羅國王”,所以“暹羅”便成為中文語境下對現在泰國的稱呼。由於“暹羅”屬於外國音譯,“暹羅”又是泰族人建立的,所以20世紀30年代,暹羅改國名為“泰國”,意思是泰族人建立的國家。


謀士說


根據有關記載,占城,原住民占人,是古代一個小國。位於中南半島東南部,北起今越南河靜省的橫山關,南至平順省潘郎、潘裡地區。王都為因陀羅補羅(今茶蕎)。在中國古籍簡稱林邑,從8世紀下半葉至唐末,改稱環王國,五代又稱占城。

它在最鼎盛時期甚至攻打過唐朝,被安南都護張舟擊敗,16797年被越南攻破,滅國。

暹羅,是中國對現代泰國的古稱。在1939年改國號泰國,1945年又稱暹羅,1949年還回泰國,沿用至今。

在宋元時代,中國人知道泰國的土地上有“暹國”和“羅斛國”兩個國家,1296年,周達觀作為中國元朝使團的一員前往真臘(柬埔寨),寫了《真臘風土記》一書,書中把真臘西邊的鄰邦素可泰王國稱為“暹羅”,稱那裡的人為“暹人”,這便是國名由來。


中國歷史談


非常高興回答你的問題

越南古稱

“占城”並不是越南的古稱,越南的古稱是安南,交趾等,占城則是中南半島的另一個國家,越南古時候成為過中國的屬地,但也數次分裂過,

過秦論中有這麼這麼一句話:“

南取百越之地,以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繫頸,委命下吏”

這說的便是秦朝時期秦始皇一統天下,也曾征服過百越,後來秦朝滅亡,趙佗等人又分裂出去,直到漢武帝時期在南征百越,才重新迴歸。

唐朝時期又設安南都護府,管理安南,暹羅,真臘(柬埔寨)等國。後來唐滅亡後,安南貴族吳權再次分裂出去,直到宋朝時期李公蘊開創李朝 ,正式被立為藩王

明朝時候,明成祖朱棣設交趾政府司,正式有了交趾的名號,清朝乾隆時期曾反叛,最後被乾隆鎮壓,史稱“安南戰役”

泰國的古稱

泰國先後經歷了素可泰王朝、阿瑜陀耶王朝(大城王朝)、吞武裡王朝、卻克里王朝(曼谷王朝)四個時代。

其中因為元朝使團中的一員周達觀在前往真臘(柬埔寨)後,寫了《真臘風土記》一書,其中稱呼素可泰王朝的人為暹羅人,後來明太祖冊封暹羅國王,暹羅一詞便確定下了來。

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所幫助


嘴痕


你好,我是謝凱文律師事務所(Kelvin Chia Partnership International Law Firm)越南分所的陸典谷。對你的問題回答如下:

第一個問題:首先要分清現代越南與古代越南,不是等同的概念,所以不能直接以如今的越南等同於古代的越南。秦始皇攻滅百越之前,百越地區曾有甌越等初級的國家,但沒有可信的證據證明,當時的越南存在國家。公元前214年,秦朝設置桂林郡(在今中國廣西省)、南海郡(在今中國廣東省)及象郡(越南北部)。從此至南漢大有十一年(938年)前,越南地區(如今的越南北部和中部)一直是中國統治下的省級行政單位。漢武帝時期設立位於越南北、中部的交趾(交趾又作交阯,在今河內一帶)、九真(今清化省、乂安省一帶)、日南(今廣平省、廣南省一帶)三郡。之後,名稱多有變更,從未有占城之城。

古代越南從中國王朝中獨立出來,自稱大越、大瞿越、安南等名稱。

圖:古代越南的安南國與占城國


7世紀至17世紀中期,如今的越南中部、中南部存在另一個獨立王國,叫佔婆(Champa),也叫占城,信仰印度教,其文化、宗教、文字、民族等與古代的越南和現代的越南都不同。到十七世紀末占城終於被越南人建立的西山阮朝所滅。佔婆/占城人數銳減,幾近滅絕。

古代所稱呼的“占城”就是當時的佔婆國。


第二個問題:暹羅,是中國對現東南亞國家泰國的古稱,泰語為สยาม(Sayam),英語為Siam。主體民族為泰人,信奉上座部佛教,自公元13世紀開國,先後經歷了素可泰王朝、阿瑜陀耶王朝(大城王朝)、吞武裡王朝、卻克里王朝(曼谷王朝)四個時代。1939年6月24日改國號為“泰國”,1945年複名“暹羅”,1949年再度改名為“泰國”,沿用至今。

宋元時代,中國人知道泰國的土地上有“暹國”和“羅斛國”兩個國家,1296年,周達觀作為中國元朝使團的一員前往真臘(柬埔寨),寫了《真臘風土記》一書,書中把真臘西邊的鄰邦素可泰王國稱為“暹羅”,稱那裡的人為“暹人”。這是中國史籍中首次用“暹羅”來稱呼泰國地區的國家。元末明初,南方的“羅斛國”(即阿瑜陀耶(大城)王國)征服了“暹國”(素可泰王國),由於兩國已合併,中國遂以“暹羅斛”來稱之。1377年,明太祖朱元璋冊封阿瑜陀耶國王為“暹羅國王”,於是“暹羅”這一名稱正式固定下來,稱為中文語境下對泰國的稱呼(漢字文化圈其他諸國如日本、朝鮮、越南也採用“暹羅”之稱)。而當時泰人的自稱並非是“暹羅”,他們自稱本族為“泰”。

圖:“暹羅”


所以,“暹羅”是元朝中國人對當時素可泰王國泰國王朝的稱呼,後來變成了對泰國各個王朝的約定俗成的固定稱呼了。


越佳美


占城是另一個國家、越南北方打敗了占城、就是越在的南方胡志明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