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德小姐》:所有人都是這樣長大

第90屆奧斯卡金像獎落幕以後。


《伯德小姐》:所有人都是這樣長大


有一部電影成功引起了小燚的注意。


它有5項提名,卻顆粒無收。


挺意外的。

要知道,它以連續214個新鮮好評記錄,打破了《玩具總動員2》保持了長達18年之久的163新鮮好評記錄。成為爛番茄網站有史以來得分最高的影片。IMDb8.3,豆瓣評分8.0......


簡直就是零差評、神一般的存在。

除此之外,該片還還橫掃各大頒獎典禮。


並摘得金球獎音樂、喜劇類最佳電影和音樂、喜劇類電影最佳女主角。


絕對稱得上令人期待的佳片。

《伯德小姐》

《伯德小姐》:所有人都是這樣長大


《伯德小姐》是導演格蕾塔·葛韋格的導演處女作。


她是一個好萊塢演員,出生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的薩克拉門託。


有意思的是,影片中主角的家鄉就設定為薩克拉門託。

可見該片亦有導演的自傳意味。


《伯德小姐》:所有人都是這樣長大


作為演員並不為人所知的她,卻在導演這一身份上贏得認可


看來人的潛力真是無窮大啊。

老實講,小燚第一次看到該片電影海報時,一度以為是某個偉大女性的人物傳記。


沒想到電影的內容卻大相徑庭。

《伯德小姐》一開場就是媽媽開車載著女兒,二人在車裡眼含熱淚聽完了一段小說的錄音。


正是母女情深意長,二人聊著柔軟的溫馨話題。

接著兩人忽然起了爭執。


女兒的反抗方式很奇葩,直接從行駛中的汽車跳了出去。

《伯德小姐》:所有人都是這樣長大


正是這一跳,讓小燚記住了這個18歲的女主角克里斯汀。

這一跳,也為整部電影定下了基調:


這是一部不一樣的青春電影。


克里斯汀出生在美國加州的薩克拉門託。


但她並不喜歡這個自己生活了18年的城市。


她覺得家鄉很落後、很乏味,她渴望儘快離開薩克拉門託,去自己喜愛的城市——紐約唸書。

《伯德小姐》:所有人都是這樣長大


她也不喜歡自己的家。


父親即將失業,母親每天打兩份工承擔家庭重任,哥哥和嫂子在超市兼職收銀。


這完全不是她想要的生活,她覺得這個家庭糟糕透了。

所以一天到晚都在和家人爭吵。


她和媽媽很難正常對話,剩下的只有對抗。

每次兩人對起來都像世界大戰一樣。


她甚至不喜歡自己的名字——克里斯汀。


所以她給自己起了個名字——伯德小姐(Lady Bird)


她要求所有人都這樣稱呼她,包括給予她名字的家人。

《伯德小姐》:所有人都是這樣長大


很多人會以為伯德小姐(是的,小燚也要這麼稱呼她)很高傲,她應該有高傲的資本。


其實沒有。


她長相一般,學習成績更是一般,家庭條件同樣平庸。

她只是青春期的叛逆而已。

18歲,對於大多數人來說,正是一個不知天高地厚的年紀


她嫌棄家庭,嫌棄家鄉,卻又只能待在這裡。


於是她就開始追求理想中的生活,她想把一切都打造成滿足自己虛榮心的狀態。

哪怕要為此撒下無數謊言。

父親每次開車送她上學,她都要求父親將車停在隔一條街區,說自己喜歡走路。


其實她只是不希望有人看到父親及他開的那輛破車。

她對同學說自己住在豪宅。


其實那根本不是她家的房子,只是她喜歡那樣的豪宅。

《伯德小姐》:所有人都是這樣長大


她羨慕有錢的同學開豪車,一邊私下說同學的壞話,一邊又刻意去接近討好有錢的同學。


她甚至自私拋棄了最好的朋友朱莉,只為討好有錢的朋友。


伯德小姐甚至連找男朋友都必須是最優秀的,可以讓她炫耀的那種。

第一個男友丹尼就是伯德小姐主動在學校的戲劇社追來的。


他是標準意義的高富帥,學習成績也不錯,各方面都很優秀。


就連思想覺悟上都比一般男生要高那麼一丟丟。

《伯德小姐》:所有人都是這樣長大


伯德小姐在一次約會中,提出丹尼可以撫摸自己的胸部。


《伯德小姐》:所有人都是這樣長大


丹尼的回答是:因為我尊重你,所以我不能做出的這樣的事。


伯德小姐瞬間就感動了,認為自己找到了真命天子。


可惜丹尼的人設很快就崩塌了,以一種所有人都想不到的方式。


第二個男友凱爾屬於典型的壞小子類型。


他組樂隊,也會逃課去抽菸,他可以用一杯咖啡和一本書打發一個下午。


也可以瞬間打動我們的伯德小姐。

《伯德小姐》:所有人都是這樣長大


或許是迷戀上他又痞又另類的氣質,這次的伯德小姐更加主動。


甚至主動獻出了自己的第一次。


可沒想到這個幾秒哥明明說自己是處男,其實早就御女無數。

《伯德小姐》:所有人都是這樣長大


從處男到渣男,伯德小姐就在懵懵懂懂的愛情中漸漸成長。

人在失意時第一時間總是想回家,家是溫暖的避風港。


伯德小姐回到家,卻沒有感到絲毫溫暖。

就像不喜歡薩克拉門託這座城市一樣,她一直都厭倦著這個家庭的一切。


因為和家人的爭吵總是在淬不及防的時候發生。


有時甚至突然到自己都沒有意識到為什麼要爭吵,以至於到最後究竟爭吵是為了什麼。

母女倆最激烈的那次爭吵,莫過於母親發現女兒偷偷申請了紐約的大學,從而批評她從來不顧家人的感受,永遠以自我為中心。

而伯德小姐並無悔意,當下就做出反擊:

你告訴我你把我養大花了多少錢

我長大之後會掙一大筆錢,還清我欠你的

這樣我就再也不用搭理你了


而母親的回答也絲毫不留情面:

我覺得,你很有可能找不到,能讓你掙那麼多錢的工作。

《伯德小姐》:所有人都是這樣長大


這是叛逆的伯德小姐與嘴硬心軟的母親。


有沒有覺得非常熟悉?

這也是每一個青春期的孩子與家長的相處方式。

家長拼盡全力付出了所有,希望能給孩子一個美好的未來。

他們熱情到有時都不知道如何表達自己的愛意。

只顧著望子成龍的他們,常常忽視了孩子的真實感受。

子女也一樣,只顧著自己嚮往的生活方式,卻從不考慮辛苦付出的父母。

孩子總是厭煩父母非常囉嗦,卻無法體會話語背後的那些愛意。

愛到極致,是相愛,亦相殺。

《伯德小姐》:所有人都是這樣長大


這是大多數家庭的日常,是生活。

也是極為凸顯《伯德小姐》細膩的地方。

當母女兩人靜下來對話時,你又會覺得這是天下最好的一對母女。

哪怕下一秒就是跳車,就是毫無預兆的爭吵,或是沉默。

影片中有一段對話雖然簡短,卻極為精妙地詮釋了母女的相處狀態:

但是你喜歡我嗎?

我希望你能展現出自己最好的一面

如果現在這樣就是最好的呢?

《伯德小姐》:所有人都是這樣長大


女兒覺得母親並不喜歡自己,她需要得到對方的一個肯定。

而母親始終都是“我是為你好”的態度。

對話總是在僵持中進行著。

小燚沒想到《伯德小姐》的淚點同樣來自母親。


終於到了分別的那一天,要送伯德小姐去紐約上學。

開車到了機場,母親和女兒的對話就提前醞釀著情緒:

你爸爸會送你去安檢口的,反正你總要一個人走。

可我這次是去上大學。

我知道,這裡的停車費很貴,你爸爸會送你。

伯德小姐關上車門,黯然離去。

母親開著車,想著和女兒相處18年的這一切,開著開著就哭了起來。


她瘋了一樣開了回去。

我的眼淚瘋了一樣流了下來。

最後,伯德小姐如願來到繁華的紐約,見識了大城市的紙醉金迷。


她意識到自己並不喜歡紐約。

卻發現自己竟然開始懷念家鄉薩克拉門託。

《伯德小姐》:所有人都是這樣長大


她考了駕照,開車經過薩克拉門託那些從小就熟悉的馬路拐角,商店,還有其他所有熟悉的地方,竟然都變得如此親切,如此美麗。

她開始想念媽媽,那個永遠都和自己爭吵的女人,她發現此刻居然最想念的是她。

她不確定自己究竟是想念薩克拉門託,還是媽媽。

或者說,二者根本就是一回事。

原來家鄉是這樣的一種存在,曾經如此厭倦,突如其來的懷念又如排山倒海。

家鄉是溫暖的家人,是知心的朋友,是銘記的戀人,是逝去的青春。

她突然想要回去,她不要當紐約的伯德小姐。


伯德(bird)是嚮往自由的飛鳥,她卻只想成為薩克拉門託的克里斯汀。


可是她也明白,有些事是永遠回不去了。

《伯德小姐》:所有人都是這樣長大


小燚欣賞《伯德小姐》這部電影,因為它展示了所有人成長過程中的一些關鍵時刻,諸如友情、親情、愛情的選擇等等。


這部青春片並沒有任何青春片的傳統套路,它一點也不狗血,勝在真實。


不僅僅是在美國,它完全跨越了國界,喚起了很多人對於青春期的共鳴與回憶。

就像臺灣作家九把刀筆下的青春:

青春是一場大雨,即使感冒了,還盼回頭再淋一次。

伯德小姐虛榮、頑固、叛逆、衝動,她亦為自己青春期的行為付出許多代價。


一如她的名字,bird(飛鳥)兜兜轉轉,飛來飛去,最終還是明白了停下來的理由。

她曾以為她需要的是逃離,逃離家鄉,逃離家人,逃離朋友,逃離姓名。


等到真正逃離以後,才發現,她找到了真實的自己。


這是她一生中最美好的年華,她開始明白自己並不獨特,她亦達成了與這個世界的和解。

《伯德小姐》:所有人都是這樣長大


那些異常真實的細節,那些羞於承認的尷尬,哪怕它只是別人的成長經歷,我們依然會感到不好意思,好像看到的就是自己。

原來我們一度想要逃離的,正是內心中最為不捨的。


所有人都在這樣的恍然中匆忙長大,這就是青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