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職臨時主持工作?把單位原來分工推翻,重新分工,符合規定嗎?

手機用戶52864596621


正職調走,副職主持工作推倒前任做法調整分工,是職場中非常微妙的一門學問,不是想推倒就能推倒的。

正常情況,前任離職副職臨時上位主持工作,聰明的人一般不會急於求成,貿貿然推倒前任佈局,即便要動也只是局部或小範圍改變,不會全部推倒重來。原因有幾點:1、還在主持工作的時候就急於推倒重來,容易給人留下一朝天子一朝臣的壞印象,位子沒坐穩就想立山頭,口舌是非多不是好事;2、在沒有轉正前,再怎麼樣你也是副職,只是主持工作,剛上任動作太大難以服眾,也容易觸及他人利益產生內部矛盾,一旦有人不滿,在施政時容易受到掣肘,幹不出成績,轉正就是問題。3、主持工作與一般副職最大的區別是全局思維,你考慮事情要站在全盤考慮,而不是基於某一個領域,這需要一個適應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如果不摸清情況貿然做大動作,很容易馬失前蹄,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面對這種情況,老道點的都會採取平穩過渡的方式應對,不著急砍三板斧,首先保證不出事,在此基礎上力求有所突破,逐步在工作中打上自己的烙印。

即便一定要搞大動靜,也要根據實際情況來決定怎麼做,做多大動作。

如果前任還在單位,只是調到另外一個部門或者提拔了,副職主持工作原則上不宜做大動作。俗話說,不看僧面看佛面,前任還在,你甫一上任而且還是以副職身份主持工作就輕易推翻他的佈局,動他的人,等於是否定他此前的做法,認為他的做事方式是錯的,這和赤裸裸打臉沒有區別,無形中在前任心裡栽了根刺。前任可能表面不會說什麼,心裡多少會有意見,甚至懷恨在心。下一步你想轉正,指不定前任會做什麼腳。前任能夠在單位立足,必然有他的過人之處,在自己沒有實力之前,最好不要輕易去得罪。說白了,他還是你的領導,如果你夠聰明,你在做動作之前至少應該和他有個溝通,這樣一方面擺出你的態度,沒有因為領導的離任而過河拆橋,顯示你對領導的尊重,讓他說不出你的不是,另外一方面當面鑼對面鼓把事情說清楚,告訴他前因後果,對事不對人,也可以取得他的理解,不至於因為調整產生誤會,影響下一步自己的轉正。

而如果前任已經調離本單位,相對來說做動作的風險要小得多。你可以按照自己的思路去調整分工,不過從有利於工作和扶正的角度考慮,不建議動作太大。而且,在做動作之前,也要考慮前任的影響力。假如前任領導調離,但他在本行業或領域仍有較大的影響力,此時你調整分工必然會有所顧忌,恐怕也不太可能全部推倒重來。

至於符不符合規定,這只是程序問題,倒不是特別重要。在調整分工前,你肯定得取得上級領導支持,或者與上級領導進行過溝通後,才有可能調整,不可能自己想一出是一出,不彙報不請示不溝通,那樣的話你這個分工沒有足夠支持恐怕是紙上談兵,也進行不下去。能夠當領導的,這點政治覺悟應該還是有的。如果沒有,那就是二愣子,副字大概率去不掉,估計也就是主持主持等待新人空降,為他人做嫁衣裳而已。


80後小公


某地技術監督局就發生過這麼一起事,正職到齡退休,組織部門讓資歷最深的副職主持工作。本來主持工作只是一個過渡性措施,副職資歷雖深,直接接任正職還有些差距。但恰好那段時間沒有合適的人選,正職一直空懸,副職也主持工作長達一年多近兩年時間。主持工作長了,副職有了想法,找領導說過幾次,領導也承諾幹得好,直接扶正。這個副職也是個有本事的,有了領導的允諾,開始在單位大刀闊斧幹起來,他給單位同事也放出了準備扶正的風聲,單位同事本來就挺服他的,有了這個消息,工作起來就更得心應手了。在副職的努力下,區域內的技術監督工作大有起色,他頂著壓力封存了電力公司幾百萬元的電錶檢測校正儀器,又對其他企業又打又罰,風氣為之一清。可是,就是幹得太賣力了,引起了各企業的反彈,他們不停地找黨委、政府,施加壓力,當地政府為了經濟發展,不得不低頭,副職轉正的事就此作罷,主持了近兩年的工作,最終被調離原單位,而且還是平調。由此可見,主持工作要有度,不能太過強勢,否則就可能適得其反。

副職臨時主持工作,最好是蕭規曹隨,不要做大的改變。其他副職和自己身份相仿,如果平時人緣好,還可以在大家的支持下,做一些小調整。如果平時不得人心,想在分工上做調整,往往十分困難,得不到大家的支持和配合,或者陰奉陽違,背地裡使拌子。因為要主持全局工作,因而原來分管的一些業務工作,可能就沒有精力,可以分散到其他副職,或者能力強的科室領導人。儘量尊重其他副職和科室領導人的意見,提前做好溝通,獲得大部分人的支持,才可以試著調整分工的事。如果明知道正職崗位空缺不會太長久,或者得不到同事們的支持,建議還是穩當點,和大家商量著來,保證工作不出現疏漏就行了。

如果組織有意讓主持工作的副職轉正,或者明確其主持工作的時間可能會長一些,這時候就要有擔當精神,事是人幹出來的,有了這樣發揮自己的能力的舞臺,最好能抓住。根據平時自己掌握的情況,利用自己有機會接觸並掌握、瞭解職工工作實際和能力的機會,大膽調整分工,把能幹事的人,調整到適合的崗位上,在短時間內使單位工作有起色,讓領導認可自己的能力,加重轉正的砝碼。


職言管語


副職主持工作當然可以推翻原來的分工,但一般人不會這麼幹,畢竟重新分工動了其他副職的奶酪,如果轉不了正那得有多尷尬。

01.在正職暫時空缺的情況下,組織部門可以宣佈讓排第二的副職臨時主持工作。

按照領導職務配備要求,每個單位一般都要配備一名正職,若干名副職,正職就是單位的一把手,單位所有的工作都要服從正職安排,特別是現在嚴禁黨政分設,之前還有局長和黨組書記鬧彆扭的情況,現在除了一些機構改革合併的單位以外,所有的單位黨政一把手都由同一個人兼任,也就是說,一把手在單位是有絕對權威的。一般情況下,一把手是不會出現空缺的,比如正常退休、轉任等情況,在一把手離開領導崗位之前,組織部門都已經安排好了接替人選。但畢竟還存在其他一些特殊情況,那麼在組織部門還沒有物色好人選的時候,就會暫時宣佈讓排第二的副職來主持工作,否則單位群龍無首,工作肯定沒辦法開展。

02.如果不是一把手被查等特殊情況的話,副職主持工作一般都會轉正。

當然了,副職臨時主持工作就會面臨能不能轉正的問題,即便在本單位轉不了正,也會把你外派到其他單位轉正,因為讓你主持工作肯定是有一定道理的,他不會隨隨便便就讓副職轉正。畢竟,主持工作也就相當於履行了單位一把手的職能,你想想,組織部門讓你過了半天一把手的癮,卻突然宣佈讓你繼續當副職,誰心理能好受得了。不過,也有一些特殊情況,比如,一把手因違反紀律問題被查,這種情況下,一把手空缺的時間會稍長,而在空缺期間選出來臨時主持工作的副職,就不一定能夠轉正。

03.臨時主持工作期間,一般不會打亂原來的分工,除非這個副職對轉正成竹在胸,或者被權力衝昏頭腦。

任何一個副職都是有一定工作水平的,一般不會在臨時主持工作期間大肆打亂原來的分工,畢竟,你只是臨時主持工作,萬一哪天突然外調個正職,那你的處境得有多尷尬。雖然主持工作也是履行一把手職能,但沒幾個副職會真正從心裡尊敬你,這個時候你再動他們的奶酪,他們肯定不會支持你。如果你轉了正,其他副職開始肯定也不會對你言聽計從,如果轉不了正或者外派到其他單位,只能是給大家落下話柄。


04.結語

副職臨時主持工作,其實就是臨時履行一把手的 權力,他當然可以根據自己意願去調整單位的分工,但實際工作中很少有人會這麼幹,畢竟這種吃力不討好的活特別得罪人。即便你對轉正成竹在胸,也要表現地謙虛一些,劉備還多次讓荊州呢,何況一個小小的單位一把手。

歡迎關注“中省直遴選”,有問題歡迎隨時交流。

中省直遴選


本人是基層工作多年的公務員,藉著題主提出的問題,談一下本人的看法。要事先聲明的是:由於本人沒有在企業工作的經歷,就不涉及有關企業方面的事。

首先要說的是:副職臨時主持工作,在實際工作中是會時不時會碰到的事情,但一般時間會比較短。這也就是“臨時”的本來意義。也就是說:在行政、事業單位,因各種各樣的原因,一把手己經離職,但接任人選還未正式決定,但工作又不能耽誤,所以只好在副職之中,由組織部門領導或者政府分管領導出面,召開會議,明確宣佈由一位副職暫時主持工作,行使一把手的權利。實際上,

此時主持工作的副職,相當於看守內閣的總理。雖然可以領導其他副職,安排機關、單位的各項工作,但其真正的任務只有一個:保證機關、單位的各項工作能夠正常運轉,就算完成任務了,大事、重要事一般就不宜做了。因此,這位主持工作的副職的人選,有時為比較熟悉單位業務工作的副職,有時為比較德高望重、善於團結人的副職。總之,與誰在下一步接任一把手,確實不一定有必然的聯繫。

可難以避免的是,臨時主持工作的副職有時會揣測領導的意圖,或者琢磨領導有什麼暗示,往往浮想聯翩,情不自禁。公平地說:這也屬於正常範圍,是人之常情。起碼對於大多數人來說,面對唾手可得的權利,不想入菲菲一番,確實可以列入聖人範圍了。職場中人,要說對權利毫無想法,那還真不是很客觀

其次,臨時主持工作的副職,推翻單位原來的分工,重新予以分工,確實是一種非常不成熟、不理智的行為。正是因為主持工作,是上級領導或組織部門負責人指定的,是一項臨時工作任務,因此,在實際工作中,主持工作的副職一般就應該蕭規楚隨,保持機關單位的各項工作正常運轉,不耽誤工作即可。一句話:

暫時守好攤子,其他的就不宜再管了。至於推翻原來的分工,就屬於大折大建,重新排列組合人力、物力、財力之列。這樣做,有三個方面的消極後果:1、超越了其臨時的職務權限,臨時主持工作之人一般沒有這項職權,上級領導也肯定會對其產生比較負面的看法,智者不為啊;過早暴露自己想當一把手的意圖,十分容易產生來自其他副職的扺觸情緒,甚至對立情緒,客觀上為自己的工作設置了障礙。2、調整分工,也就是調整自己和其他副職的分管範圍,在一定程度上是對其他副職工作的肯定或否定,難免會觸及相應利益格局的調整,有人喜之不禁,有人心生怨恨,等於給自己樹立了對立面,是很魯莽的做法。3、如果還對單位下屬二級科室負責人甚至普通工作人員也做出一定的調整,涉及面會更大,肯定也會得罪一些人的,那就是有點急不可耐,近似於蠢了。

因此,做為一個臨時主持工作的副職,推翻原來的分工,雖然還不能明確地說違反了什麼規定,但可以肯定:會過早暴露其想當一把手的心底秘密,給自己樹立一些對立面,遇上有不同意見、甚至工作上不太配合的人,極易發生正面衝突,產生難以預料的後果。客觀上也等於給自己出難題,是標準的沒事找事。畢竟,

在行政、事業單位工作,確實有一些言不清、道不明的潛規矩,既然不在其位,自然也就不謀其政。臨時主持工作時調整工作分工,毫無疑問屬於名不正、言不順的範圍。更為要命的是:如此轟轟烈烈的大調整,如果正式任命的一把手是另外一個人,不是臨時主持工作的副職,其調整的結果又得不到一把手的認可,那就是王安石的變法——徹底失敗,還白白地得罪了幾個人或一批人,那可就徹底雞飛蛋打,尷尬無比了。

總之一句話:職場之中,無論做什麼事,即要遵守明規則,也就是法律、法規、政策,又要按潛規則辦事,切切實實地把握好,或者稱之為分寸,切不可率性而為。否則,事與願違,種瓜得豆,便是很現實的結果。確實不可不慎啊。


水波不興3291


那要看什麼情況。

假如這個臨時主持的副職領導已與因事暫不在崗的正職一把手做過私下溝通並達成了共識,而且單位中有參與決策權的幾位領導都已開過碰頭會通過了,這種情況下就是集體決策的結果,反映的是正職一把手或整個領導班子的意志,而非主持工作的副職領導個人意志。這是符合組織程序的。

假如臨時主持工作的副職領導在沒和其他任何領導溝通的情況下,私自個人拍板改變下屬們的工作分工安排,這就是越權。


上策視覺


符不符合規定,不是最主要的,關鍵是他是臨時負責人,掌握了臨時最大權力,他在這個時候調整分工,肯定是想做出對自己今後有利的安排,其他人暫時只好忍著。

當然,他有些猴急了,除非能確定自己是繼任者並能轉正職,否則還是不要打亂分工,維持現狀的好。一旦自己不能轉正職,帶來的風險太大了,而且還惹眾怒了,那時候丟人就丟大了。


大黃蜂101


臨時主持工作,只要各部門各室能夠正常運轉開展工作,就沒必要進行分工調整,除非出現工作運行受阻,單位正常建設受到嚴重影響或發生特殊情況逼不得已的情況下,才進行分工和崗位調整;無論是人事調整更是分工調整,都是要召開本級黨委(組)會議集體研究決定,如果臨時主持工作的副職被任命為本級黨委(組)書記時,召開黨委會議研究是符合程序和規定的;如果沒有擔任黨的書記職務,組織召開黨的會議是不符合規定的。當然,如報經本級黨委書記或上級黨委和組織部門同意後,也是可以召開會議研究的;分工,是黨內領導分工,無論是本級領導班子或是中層領導幹部,都必須經會議研究決定,而不能以行政手段代替黨的會議。


楊柳輕風81


臨時主持工作有多種,不交代背景等於空談。第一種,正職高升,副職作為候選人,這時候首要保持穩定團結,可做小範圍積極妥善的改進提高自己的權威。第二張,正職外出學習公幹,不久就回來,這時候副職保持原貌,不出岔子就可以。第三種,正職犯錯誤下臺,副職備選,可以經上級同意做一系列大的調整,尤其是前正職的跟班,蛀蟲等調整出重要崗位,讓能者居之,培養自己的骨幹力量。


小齊愛喝奶


別人怎麼說也是在官場混的人,不可能不懂規矩。他敢這麼做就有他的道理,上級組織部門說明已找他談過話了,轉正只是程序上的問題或其他暫時的問題。再則退一步講他是一個很正直的人或許看不慣原來的規則的人和事,也無可厚非。只要不是用權力謀私利都是好官。


用戶5138343501534


組織部門對此沒有明確規定。但是,涉及到人事崗位變動需要班子成員集體研究決定。這位副職心太急了!既然是臨時主持工作就應該等到正式以後,再著手改革和員工的工作崗位的調整。他這樣著急做,一旦出現變故會很尷尬,把自置於被動之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