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利用疫情這個"機會",給自己充電

有一個叫"舒適圈"的詞非常流行,那麼什麼是舒適圈呢?溫水煮青蛙的故事大家一定都聽過。在心理學上,故事裡的第一種情況被稱為"危機圈",它是一種對生存和環境產生危機感,力求革新和變化的環境。而第二種情況被稱為"舒適圈",它是一種對現有的一切感覺適應、舒服,讓人因循守舊、不思進取的環境。

永遠呆在舒適圈裡不走出來的人,他的生活不能說是失敗的但註定是平庸的。但是怎麼走出來呢?每個人都在探尋。

如何利用疫情這個

18年暑假的學車經歷真的是一段小噩夢,沒有例外每天都要去練車,酷暑難耐不說,還要忍受著恐懼,生怕一腳油門自己就離開這個美麗的世界了。記得剛開始那幾天,每天腿都在打哆嗦,每天面對的都是教練的訓斥呵責,要多難聽有多難聽。好幾次都想懟回去,想退縮不去練了。科三我聽到教練最多的一句話就是,你這樣的肯定考不過,準備好補考費就行了。但是經過我的努力順利的通過了,教練當時跟我說,你真是個"奇蹟"。如果當時真的退縮了,或許迎來的真的是教練更大的嘲笑。其實這就算是一個走出舒適圈很好地例子。

如何利用疫情這個

人生中的第一次,同樣是一次旅行。第一次和發小兩個人去南京參加了一個零元生存挑戰賽,認識到了很多大佬。有給主席獻過花的斜槓青年,有代表國家在聯合國發過言的香港中文大學學霸。出發前的心情是糾結,過程是開心的,結果是完美的。"煙籠寒水月籠紗,夜泊秦淮近酒家;"要說遺憾,只能是必須結束旅行。在外面"流浪"真的是一件美妙的事情。

如何利用疫情這個

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做考蟲高校合夥人。做社群,辦活動,認識了一群志同道合的好朋友。從大二第一次承辦四六級模擬考試,吸引了近200名學生參加,到做"21天學習打卡活動"的班長,再到現在做內容運營的組長,積累的是經驗,鍛鍊的是能力。願自己在這個平臺能夠取得更大的進步。

如何利用疫情這個

如何利用疫情這個

考研行動派

趁著年輕,多去看看這個世界是什麼樣的,因為自己還有無限種可能。讓自己更強大一些,強大到在任何一個環境都能活得下來,也給自己的生活多留一些彩蛋。

這世界上還有這麼多人奮力去追求著自由,而我們已經有了這麼自由的軀體,為何不去努力拆掉思維裡的牆,自由地飛出去看看這世界的模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