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近代史介紹

在中國近、現代工商業發展史上,天津的地位曾經絲毫不遜於上海:上世紀三十年代是天津的鼎盛時期,天津曾是中國第二大商業城市和北方最大的金融商貿中心。

天津近代史介紹

1937年,天津的貿易額已經佔全國貿易額的三分之一。20世紀40年代,解放北路金融街上設有49家國內外銀行,其中12家國內銀行的總行設在天津。

有270多家國內外保險機構,還有功能完備的證券交易所。當時天津也是通渠之地,海運、航運,在全國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有“南有上海,北有天津”的說法。

天津近代史介紹

圖片: 天津神社,今鞍山道加油站位置

天津地處中國華北地區、東臨渤海、華北平原東北部、海河流域下游,是海河五大支流南運河、子牙河、大清河、永定河、北運河的匯合處和入海口,素有“九河下梢”“河海要衝”之稱。

天津是中蒙俄經濟走廊主要節點、海上絲綢之路的戰略支點、“一帶一路”交匯點、亞歐大陸橋最近的東部起點,也是中國北方最大的港口城市,首批沿海開放城市。

天津近代史介紹

圖片: 解放南路與美國人討價還價的小販

天津自古因漕運而興起,唐朝中葉以後,天津成為南方糧、綢北運的水陸碼頭;金朝在直沽設“直沽寨”;元朝設“海津鎮”,是軍事重鎮和漕糧轉運中心;明永樂二年(1404年)正式築城,是中國古代唯一有確切建城時間記錄的城市。

清咸豐十年(1860年)天津被闢為通商口岸後,西方列強紛紛在此設立租界,天津成為中國北方開放的前沿和近代中國洋務運動的基地。歷經六百多年,造就了天津中西合璧、古今兼容的獨特城市風貌。

天津近代史介紹

民國時期、建國初期、改革開放以後,政府對天津和北京的相關政策有哪

是的。 在北洋政府倒臺後北京失去政治中心的地位,其繁華程度自然不能和清朝時候相比了。 而天津地處海陸交通要衝,商賈雲集。自然比較繁榮。

天津近代史介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