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紀武俠電影已經進入暮年了嗎?

小小嫻


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1、首先武俠電影的定義

武俠電影源自於武俠小說,雖然有的武俠電影根本沒有小說,但是不可否認武俠小說在電影之前就創造出了武俠這個概念。

武俠,武功和俠義並存。武俠電影要有武俠的概念,也要有武功的內涵,有武俠必須有英雄,即使是消失了的英雄。

2、最早的武俠電影可以說是武術電影,基本都是硬橋硬馬,演技和劇情都比較弱,只是在武術招式打鬥上下功夫。20、30年代的武俠電影 更多的是從戲曲裡面轉化出來的。40年代起武俠片開始在香港復甦,那些耳熟能詳的黃飛鴻,方世玉,紅蓮寺,如來神掌這時就開始在電影和電視裡面嶄露頭角。

3、到了60、70年代年代邵氏武俠影片的崛起,我們才看到了今天武俠電影的雛形。

胡金銓的《俠女》《大醉俠》《龍門客棧》 張徹《獨臂刀》《新獨臂刀》大大豐富了武俠片的內涵和意義。這是武俠片的繁榮時期,王羽,狄龍,姜大衛,傅盛,爾冬升這些“頭小,身體條件好”的男明星成為這一時期的代表人物。除了導演自己寫的本子,金庸小說改編的電影,同時還有古龍小說拍的《三少爺的劍》《白玉老虎》《天涯明月刀》《多情劍客無情劍》這些武俠電影。這時還有個大明星李小龍,不過他的標籤是功夫片,並不是武俠片。

4、同樣的類型持續出產會導致創造力下降,後來武俠片裡面開始充斥一些奇奇怪怪的內容,發展到了80年代,武俠電影已經在走下坡路了。那個時候連姜大衛都找不到合適的男主角的。

5、事實上我們看到的那些《笑傲江湖》《東方不敗》《新龍門客棧》《黃飛鴻》《倚天屠龍記》系列都已經與原來的武俠片大不相同了。搞笑橋段和娛樂化內容的加入是豐富了武俠片,但是商業的作用讓武俠電影變的越來越通俗化和不再純粹。

6、直到新世紀《臥虎藏龍》的出現,又讓武俠片開始了新的活力。

不過自那以後,也鮮有好的武俠電影了。

7、2000年以後你能叫的上名字的武俠電影也就那麼幾部,而且裡面也不全是武俠。

下面請欣賞古早武俠片的美貌。

這禪意,這山水,這美貌,這服化道,這精神追求

現在有幾個人靜得下心來拍,又有幾個拍得出這感覺,武俠電影不是現在暮年,是2000年前後就暮年了。

現在是偶爾詐詐屍


白玉為堂金作馬


二十一世紀初期,華語電影中武俠電影出現了一個優質高產期。李安的《臥虎藏龍》獲得了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

影片於2000年7月8日在中國內地上映。電影講述一代大俠李慕白有退出江湖之意,託付紅顏知己俞秀蓮將自己的青冥劍帶到京城,作為禮物送給貝勒爺收藏。李慕白隱退江湖的舉動實際卻是惹來更多的江湖恩怨。

在2001年第73屆奧斯卡頒獎典禮上,《臥虎藏龍》獲得包括最佳外語片、最佳藝術指導、最佳攝影、最佳原創配樂四項大獎,成為歷史上第一部獲奧斯卡獎的華語電影。

截至到目前為止,雖然每年都選送影片角逐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但《臥虎藏龍》仍然是唯一一部獲得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的華語電影。

2019年9月,該片被英國《衛報》評選“21世紀最佳影片100部”位列第51名。

接著在2002年張藝謀指導的《英雄》開創了內地電影的“商業大片”時代。

《英雄》於2002年12月14日上映。電影主要講述戰國末期,七雄並起,惟秦國最為強大,急欲吞併六國,一統天下。為對抗秦國的吞併,六國各地俠客欲刺殺秦王的故事。

該片中國內地票房達2.5億元人民幣,是2002年華語電影票房冠軍,全球票房共計1.77億美元(約合14億元人民幣) 。影片被美國《時代週刊》評為2004年度全球十大佳片第一名 ,提名奧斯卡金像獎和美國電影金球獎最佳外語片,獲得多個國內外電影獎項。

除了以上兩部最具代表性的武俠電影以外,在那個風起雲湧的時代,還湧現了一批製作精良的武俠電影:

《蜀山傳》徐克執導,2001年上映;

《十面埋伏》張藝謀執導,2004年上映;

《龍門飛甲》徐克執導,2011年上映,首部IMAX 3D武俠電影。

這些電影無論是在華語電影歷史上,還是在當時的口碑和票房成績上都取得了非常出色的成績。

而近年來,華語電影市場整體商業價值成爆發式增長,各類題材的電影都取得了不俗的商業價值:

《捉妖記》, 2015年,24.38億,奇幻電影;

《美人魚》, 2016年,33.90億,奇幻電影;

《戰狼2》, 2017年,56.8億,動作軍事電影;

《紅海行動》, 2018年,36.48億,動作軍事電影;

《西虹市首富》, 2018年,25.47億,喜劇電影;

《我不是藥神》, 2018年,30.75億,劇情電影;

《唐人街探案2》, 2018年,33.71億,懸疑喜劇電影;

《流浪地球》, 2019年,49.34億,科幻電影;

《中國機長》, 2019年,28.84億,劇情電影;

《哪吒之魔童降世》,2019年,49.34億,動畫電影。

各類型電影百花齊放,但是沒有任何一部電影是武俠電影,可以這麼說,武俠電影已經是華語電影市場棄兒,已經進入了暮年。


孤鴻電影


新世紀武俠電影進入暮年了嗎,個人觀點作為一名90後,在懵懂的年紀我也有一個武俠夢,也曾拿著自制的小刀追尋著李尋歡的瀟灑,也飛速奔跑著和小夥伴爭論看我的凌波微步,好奇虛竹的北冥神功,掄了一掌就說是降龍十八掌,憧憬著長大後和他們一樣闖蕩個江湖,就想金庸先生總是給故事留一個開放式的結尾一樣,給你無限的遐想和空間,不是新世紀武俠電影進入了暮年,而是人們對新世紀武俠的形式發生了改變,對英雄的定義和心中的樣子始終是沒變的,依舊是那個在危難之際挺身而出的背影,伸張正義,鋤強扶弱。這樣的故事也每天在我們身邊發生著,木裡的三十位英烈,還有為國犧牲的軍人們,默默無聞的科學家等等,他們就是新世紀武俠,只是他們的武功秘籍有了新的變化,有的武功秘籍叫青蒿素掌門人是屠呦呦,有的秘籍叫中國天眼掌門人南仁東,太多了他們都是我們新世紀的武俠,有這麼多的新世紀武俠還怕拍不出新世紀的武俠電影嗎,還怕沒有一個精彩絕倫的江湖嗎。


百草堂


隨著市場的變化及好萊塢工業化電影的影響,新世紀武俠電影屬於過度的依賴電腦特效展現炫酷,從而忘了什麼是武俠。不能說進入暮年了,而是缺乏足夠的匠心精神去扛起曾經輝煌過的武俠電影。武俠電影,武指的是拳拳到肉的競技快感,也是一種打鬥藝術。而俠則是一種精神文化的體現。新世紀的武俠常常會忘記這一點,最基本的俠義精神都不曾表達出來,所有的打戲全靠特效後期補。傳統武俠電影的核心是人,人物的行為、身份、經歷、感情等去凸顯人物生動的形象。在徐克武俠電影中塑造人物角色及精神價值都是善惡分明,嫉惡如仇,充分展現出民族傳統道德價值觀念從而來表達出俠義。王家衛為了拍《一代宗師》籌備了10年,尋遍全國各地各派功夫宗師,影片主演,只要涉及功夫,也都在前期進行了大量的訓練,包括章子怡、宋慧喬。 張震也為了這部電影苦練3年八極拳。看看新世紀的速成電影……


潑辣電影


沒有暮年直說吧,這個都是隨著時間不段發展的,誰也不知道以後會發展到什麼情況,也不會知道現在究竟是在哪個階段,只有結束後才知道分為什麼階段,現在又是哪個階段,只要還有發展就不會知道現在是哪個階段。


七個名字


創新乏力!抄襲不斷!翻拍無限!跟風成癮!高片酬!殭屍臉!花錢僱粉造人氣!毫無演技、沒有演員素質、職業精神!也許武俠已經進入了一個死衚衕了!一個死循環!但是我們應該抱於希望!希望武俠有一天東山再起!畢竟我們每個中國人都有一個武俠夢!武俠情節!東方不敗!


生活285298256


差不多,如果像美國一樣拍些,蜘蛛俠,閃電俠,鋼鐵俠綠巨人之類的或許還能補救


好熱鬧的世界


現在包括以後所有的電視劇,我覺得都會越來越爛,現在的電視劇我都已經看不下去了,不要說以後了。極少數還是比較精彩。比如《琅琊榜》,《偽裝者》。



糟心的小張


前有龍門飛甲,後有奇門遁甲

特效越來越好,故事越講越爛

徐克,李連杰這些人還活著呢

已經爛成這樣了

等到有一天,他們不在了……

“人說亂世不談兒女情,其實亂世兒女情更深”

如此經典的臺詞與畫面,已經永遠留在八九十年代的記憶中了


不李為然


香港武俠電影最鼎盛時期的最佳班底是:徐克的創意,程小東的武打設計,黃霑的音樂,林青霞的氣質,李連杰的真功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