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治是出家了嗎?還是死於天花,具體介紹下?

鐵寶說歷史


【順治皇帝出家說都是謠傳】

順治皇帝,本名愛新覺羅福臨,其父是皇太極,其母是孝莊,在皇太極暴死於瀋陽故宮之時,本來他是沒有機會得到這個皇位的(他是皇太極第九個兒子),由於當時幾乎發生了內訌,在加上孝莊給多爾袞吹了吹枕邊風,皇帝的大位竟然從天而降砸到了這位6歲孩童的頭上,就這樣,在其叔父多爾袞的輔佐下,他竟然神奇的成為了一統天下大清朝入關後的第一位皇帝,更幸運的是,他的這位叔父竟然英年早逝,在某次出塞打獵的途中竟然猝死了,這一年,順治13歲,他提前親政了。

當時的這些來自於東北白山黑水的滿族人,非常懼怕中原地區的一種病-天花,幾乎他們種群中極少有免疫抗體的,如果不幸感染上天花病毒,那基本是九死一生,皇室為了躲避這個病毒,在清史稿中都有記載,每年在疫情的高發期都要出宮躲避疫情,稱之為“避痘”,而且在宮內都供奉痘神以保佑平安,但是順治皇帝終究沒有能躲過一劫,在他23歲的時候,由於其最愛的女人董鄂妃病故,他幾乎肝腸寸斷,茶飯不思夜夜痛苦,結果本來還算強壯的身體被熬的幾乎虛脫,免疫力也大大下降,就在這個時候,他不幸感染了天花病毒,在一些史料中對於順治的發病和診治都有詳細的記載,最後御醫對於這種病毒性疾病還是束手無策,順治最後還是沒有能熬過去,最終他死於天花。


順治時候,由於是第一位入關後的皇帝,滿族火葬的風俗還沒有轉變為土葬,所以順治是最後一位實行火葬的皇帝,據史書記載,當時順治的火葬儀式是一位叫做茆溪行森的禪師主持的,在熊熊的大火中,福臨被燒成了灰燼,禪師在收斂完所生的骨灰裝入寶宮(骨灰罈)後,禮成而退,最後在清宮內務府的操辦下,順治皇帝被葬入了實現準備好的清東陵孝陵地宮中。這些正史中都有詳細的記載,所以順治出家說都是意淫的,全是假的!


老豬的碎碎念


順治帝的死亡是清朝歷史上著名的疑案之一。順治十八年,公元1661年,年僅二十四歲的順治駕崩,然而,隨著他短暫一生的結束的是他死因的眾說紛紜。關於順治帝的結局有三種說法:一說順治帝因患天花不治病死,一說順治帝因愛妃董鄂氏去世而傷心出家,還有一個比較離譜的說法是順治帝率軍南征至廈門被鄭成功大炮擊斃。

一、天花病死說:

順治帝在愛妃董鄂氏母子相繼病逝後傷心欲絕,長期的悲痛使順治帝的精神和身體受到雙重的打擊,身體也每況愈下。不久後萬念俱灰的順治帝提出要剃度出家,但是遭到了以孝莊太后為首的滿洲親貴和大臣們的強烈反對,順治帝也只好作罷,後來不久,他就染上天花,最終不治而亡。

二、剃度出家說:

關於順治帝剃度出家的說法我們查遍史料都難尋蹤跡,這種說法主要盛傳於坊間,但是順治帝的出家原因則也有關於其愛妃董鄂氏的死亡。以上兩種說法都和董鄂妃有關,由此可見順治帝與董鄂妃的愛情確非空穴來風。



三、炮擊致死說:

還有一種說法就是順治帝死於南征。這種說法現在看來有點荒誕。我們沒有查到任何順治帝御駕親征的記錄,並且也沒有任何史料表明順治帝在定鼎北京後出過京。因此這種說法應為野史。


綜上所述,我覺得順治帝最終應該還是因為董鄂妃去世傷心而感染上天花最終不治而死。他在臨終前選擇了非嫡非長的皇三子玄燁即位,而玄燁生母佟妃並不受寵,唯一的解釋就是玄燁之前出過天花。


歷史課課代表


順治皇帝留給我們一個美好的愛情故事:為了董鄂氏而出家,從此遁入空門看破紅塵!可是美好的愛情故事背後往往是殘酷的現實——順治並非出家,而是得了天花去世!

困擾大清皇朝的天花病毒

天花,對整個大清朝來說就是一個災難,從清兵入關以來天花就像幽靈一樣威脅著整個社會。上至皇公貴族,下至黎民百姓,無不“談花色變”。順治七歲入關,入關以後一直被重點保護,為此還專門修建了“南苑行宮”用於避痘。但就在這樣重重保護下,順治還是染上了天花。

關於順治的去世,《清世祖實錄》上只有廖廖幾個字:順治十八年的正月丁巳(初七)日夜子刻,“上崩於養心殿”。但在《王熙自定年譜》中卻記載了順治病危時候立《遺詔》的情景:

順治十年八正月初二日,順治帝突然病倒,病情嚴重。第二天,召王熙到養心殿。初六日子夜,又召王熙到養心殿說:“朕患痘,勢將不起。爾可詳聽朕言,速撰詔書。”

順治皇帝得天花期間對於立儲君一事,在外國傳教士湯若望的回憶錄裡也有記載。當時順治感覺自己病危,便傳召湯若望前來商量冊立儲君之事。湯若望力推玄燁,也就是後來的康熙帝,理由就是玄燁小時候得過天花,而且已經好了,眾多皇子中只有他才對天花有“終生免疫”。最後順治帝聽取了湯若望的建議,立玄燁為儲君。

因此我認為,順治皇帝得天花病的可能性更大,至於傳聞說他出家,而且還是為了董鄂氏而出家,只能說那就是個美好的傳說。順治在位18年冊立了15個皇妃,生了14個孩子,大家覺得他會只專情於董鄂氏嗎?而且還會為了她而放棄大好的江山去出家?我覺得不可能!


水煮汗青


清世祖愛新覺羅•福臨(1638年~1661年),清朝入關的首位皇帝,黃臺吉第九子。年號順治,廟號世祖,諡號體天隆運定統建極英睿欽文顯武大德弘功至仁純孝章皇帝,在位18年,享年24歲。

對於福臨之死,《清史稿》則也只有一句話“十八年春正月壬子,上不豫。丙辰,大漸。赦死罪以下。丁巳,崩於養心殿,年二十四。”

對於順治之死,傳統的說法就是因董鄂妃之死而心灰意冷看破紅塵出家為僧;

清初著名詩人吳偉業的《清涼山贊佛詩》有“房星竟未動,天降白玉棺”一句,相傳就是隱喻董鄂妃去世後順治皇帝因過度傷心而看破紅塵、“西行”到清涼山(五臺山)出家的故事。據說順治皇帝的兒子玄燁也就是康熙皇帝后來六次西巡,其中有五次都去了五臺山,其目的就是為了去尋找和探望父親。不過這也不完全可靠。

另外一種則是董鄂妃及愛子之死帶給他巨大的精神打擊,身體每況愈下,後又染上了天花最終病死。

不過還有第三種說法,就是被順治曾試圖征服臺灣時,被鄭成功的大炮炮擊致死(見於鄭成功家傳手抄本《延平王起義實錄》一書)有些學者則以康熙續任後處死鄭芝龍全家,後來又打敗鄭氏集團為佐證。


歡迎關注【最愛肉丸子先生】,以輕鬆有趣的方法,帶你暢讀歷史!

最愛肉丸子先生


順治是清朝入關後第一位皇帝,是清朝皇太極第九子,是清朝時代的第三位皇帝,六歲便開始登基,由他的叔父輔佐他治理朝政。二十四歲時突然駕崩。

關於他的死有下列幾種說法:

一、染天花而死

順治在寵妃董鄂妃病故後,受到了巨大的打擊,身體每況愈下,適逢當時天花盛行,順治不幸染上,不久後不治身亡。

二、炮擊斃命

鄭成功的後人鄭萬齡偶然發現手抄本《延平王起義實錄》。書中記載:有人密報鄭成功,高崎之戰中,順治皇帝在廈門思明港被炮擊沒,達素畏罪自殺。

三、出家為僧

董鄂妃一死,順治皇帝悲痛欲絕,看破紅塵,於是削髮為僧,遁入空門。

關於這位少年天子的最終命運,後人眾說紛。


時光隧道2019


很多影視劇裡,有順治的形象時,不可避免的就要談道順治的死因。很多年前有一部電視劇叫康熙王朝,這部劇可以說是紅遍大江南北,劇中交代,順治是因為一心向佛,在加上心愛的董鄂妃去世的打擊,使他看破紅塵,一心要出家,那麼這個猜測有根據嗎?

其實,電視劇不是沒有根據的隨便拍的,猜測順治出家使因為在北京一所寺院裡,一直保存著順治皇帝的雕像。順治皇帝對佛家非常尊崇,從十四歲開始,順治皇帝開始接觸佛教,並且沉迷其中,成為佛教教徒。順治是在同一個偶然的機會下接觸到了佛教,當時,他出宮去南海子,太監慫恿他前往海會寺,順治玩心仍在,就去了。到了海會寺之後,順治結識了佛學大師玉林繡,玉林繡高深的學問和獨特的見識讓順治在政治壓力中得到了一絲放鬆。後來,順治皇帝又請玉林繡大師來宮裡常住,還請大師為自己取一個法號,名字要醜一點的,這就是劇中行痴法號的由來。在大師面前,順治經常以弟子自稱,可見對於佛學,順治是非常尊敬和謙遜的。

順治沉迷於佛教,很大的原因是來源於他的壓力,在佛家世界裡,順治能得到放鬆。順治帝六歲登基,雖然年紀很小,但是卻非常有皇上的威嚴。登基大典時,順治要坐在龍輦上,由於她年紀小,奶媽想與他一起乘坐輦車,小皇帝當即訓斥說,這不是你應該做的地方。順治是有他的驕傲的,五歲時,順治與皇太極打獵,小阿哥就射中了一頭鹿。但是,登基之後這種驕傲卻被抹殺了。順治想有一番作為,可是朝政大權完全掌握在叔父多爾袞手中,這讓他非常苦悶。為了穩固帝位,孝莊太后不惜下嫁給多爾袞,這對年少的順治皇帝來說,又是一種羞辱。

而且,當時清朝並不安穩,全國上下到處都是抵制滿人的呼聲,順治為此一直尊崇儒家,但是滿洲貴族並不買賬。小小的年紀就要承受這麼多的壓力,順治的內心非常疲憊。但是佛學卻能讓疲憊的心得到寬慰。

後來,順治瘋狂地迷戀上了將軍的妻子,也就是董鄂妃。董鄂妃的丈夫病死後,順治迫不及待的將他接進宮裡。與他的父親皇太極一樣,順治也是個情種,多董鄂妃的愛針織多於父親對海蘭珠的愛。因為董鄂妃把順治當成丈夫一樣的愛,而其他人都把他當皇上,所以兩個人如膠似漆的相愛著。可是好景不長,董鄂妃為順治生下了一名皇子,小皇子身體不好,很早就夭折了,董鄂妃內心悲痛,身體自然也不好,後來又惹上了天花,不久就去世了。

失去了心理支柱,順治的身體每況愈下。順治先是為董鄂妃舉辦了隆重的葬禮,然後請來無數高僧為董鄂妃超度。做完這些之後,順治寫信給玉林繡,說明自己在董鄂妃死後,身體已經不能支持日常處理政務裡。如果愛妃沒有去世,自己可能會支撐到四十歲,但是現在愛妃去世了,三十歲也支撐不了了。可見,董鄂妃的辭世,給順治的身體和心理帶來了沉重的打擊。

董鄂妃去世後,順治一心要出家為僧,還讓玉林繡的徒弟行森為自己剃度,但是被玉林繡阻攔下來,玉林繡知道,自己為順治講佛法,是為了使自己的佛寺成為權威,打死你hi如果順治出家當了和尚,那麼就是為佛門帶來了滅頂之災。所以玉林繡不惜用生命阻止順治出家。最後,順治迫於孝莊太后的壓力和群臣的阻攔,沒有出家。

順治出家的願望沒有圓滿,所以順治就讓自己寵信的太監吳良輔代替自己當了和尚,萬一自己身體不行了,吳良輔也不至於受到迫害。在送吳良輔去寺院的路上,順治就感染了天花,回宮後就一病不起,很快就去世了,辭世時還不到二十四歲。



小迎迎阿




首先,我們看一下順治皇帝的生活軌跡。順治皇帝的身體一直沒有什麼大問題,但是在1661年春節剛過,順治皇帝便一病不起。連續7天,順治皇帝僅僅召見了幾位親信大臣。留下了一個很長的遺詔,便撒手人寰。最關鍵的就是這封遺詔,其實,這封遺詔和罪己詔差不多,因為這封遺詔的大部分內容,都是皇帝在總結自己各方面的過錯。只有最後幾句,提到了讓皇三子玄燁繼承皇位的問題。其實,從遺詔的模式來看,這封遺詔很有可能是親信官員們總結的,而負責這個問題的就是皇太后孝莊。



從這封遺詔來看,皇帝一般不會這麼批評自己。這封遺詔很有可能是孝莊皇太后在表達對自己兒子的不滿,由官員們進行整理。此時的順治皇帝去哪了呢?即便是順治皇帝病重,留下遺詔的時間總有吧?還有一個問題值得懷疑,那就是皇位繼承人問題。遺詔中表示讓皇三子玄燁繼承皇位,但是,董鄂妃有兒子在世,按照順治皇帝對董鄂妃的感情,肯定會擁立董鄂妃的兒子繼承皇位。所以說,這封遺詔很有可能是後來補上的,孝莊太后等人經過認真考慮,選擇了老三玄燁繼承了皇位,也就是歷史上赫赫有名的康熙皇帝。



既然遺詔是後來補充的,那麼,順治皇帝去哪了呢?順治皇帝很有可能選擇了出家為僧。因為在順治皇帝在位時期,就與佛教有很深的淵源,順治皇帝也說過類似的話。順治皇帝對董鄂妃的感情非常深,董鄂妃去世以後,順治皇帝很有可能選擇出家為僧。在野史中,傳說順治皇帝一直在山西地區做和尚,在公元1711年才去世。當然,這僅僅是一個傳說,目前沒有任何證據能夠直接證明順治皇帝去世出家為僧。我們只能說,從目前的情況來推測,順治皇帝出家的可能性,遠大於感染天花的可能性。



按照清朝官方的說法,清朝順治皇帝死於公元1661年,死因為感染天花。但是很多史料都沒有沿用這個說法,而是暗喻順治皇帝已經出家。在現代的一系列電視劇中,絕大多數電視劇都採用了順治出家的說法,例如《康熙王朝》《延禧攻略》等等。即便是街頭巷尾的段子中,順治皇帝出家的說法也是有鼻子有眼。關於清朝皇帝的各種傳說很多,例如雍正去頭、乾隆是漢人等等,其中,順治皇帝出家為僧的說法最接近歷史。至於其他的說法,基本上都是沒有根據的段子,根本就架不住推敲。



最後,我們總結一下順治皇帝。如果順治皇帝沒有出家,而是繼續做皇帝,也就不可能出現康熙皇帝的豐功偉績。按照順治皇帝的性格和能力,清朝很難有那麼大的發展。至於平定三藩叛亂、遠征準噶爾部,自然是不可能出現的。清朝的穩定局面預計會推遲好幾十年,但由於順治皇帝的“去世”,康熙皇帝上臺。清朝進入了康熙時代,在康熙皇帝的努力下,清朝的統治逐步穩定,各種內憂外患逐步解除。到了康熙皇帝在位的末期,清朝在各方面已經十分成熟,雍正皇帝已經不再擔心外部問題,而是專心處理內部事務了。

本人不是歷史學家,不過是根據電視劇和一些清代歷史資料的情節做出猜想,故事為主,歡迎網友吐槽! 請關注頭條號:日堯居k古史!堅持原創。


日堯居


歷史上順治帝福臨是得天花死了,他並沒有出家。關於順治帝在五臺山出家的說法都是民間傳言,不過正史資料更傾向於順治帝是死於天花之說。因為在順治帝病死之前他曾經口授遺詔,知道自己患痘命不將久。

順治十八年正月初六晚上,順治帝召翰林院學士王熙到養心殿。這一點在王熙的《自撰年譜》都有記載,當時順治帝是這麼跟王熙說的,他說“朕患痘,勢將不起”,並同時讓王熙根據自己口授的遺詔,趕緊撰寫詔書。結果次日順治帝就駕崩了。

福臨6歲登基,由叔父攝政王和碩睿親王多爾袞輔政,在這7年裡,福臨基本上是個傀儡皇帝,他心中也有苦悶,卻無處排解,漸漸的痴迷上了佛法,也有過出家的念頭,尤其是在董鄂妃去世以後更加強烈。

此外根據順治帝駕崩之前,朝廷曾經下令讓民間禁止炒豆,禁止潑水,禁止燃燈,這些都是人在得天花期間需要忌憚的事,可見順治帝是真的因為患上天花不治而亡的。


愛歷史的小曹氣


在我看來,順治皇帝應該是出家,遁入五臺山削髮為僧。

先來簡單介紹下順治皇帝,順治皇帝愛新覺羅·福臨(1638年3月15日—1661年2月5日),清世祖,清朝第三位皇帝,也是清軍入關以來第一位皇帝,年號“順治”,順治皇帝是皇太極的第九個兒子,母親是大名鼎鼎的影視劇中的大玉兒也就是孝莊太后。


在中國古代社會,皇帝那是萬乘之尊,當皇帝應該說是所有男人的最高夢想,可是順治不這麼想,在他做了很多年皇上,也有了好幾個皇子,也得到了很多作為皇帝應該有的東西,他卻煩膩了龍椅,認為自己在皇位上就是如坐針氈,生不如死,在最心愛的董鄂妃死去以後一個月以後,他更覺得自己是真正的孤家寡人,皇宮裡沒有自己可以留戀的東西,所以他毅然拋棄皇位遁入空門,出家當了和尚,這被後世稱為清初三大疑案之一,即“順治出家”。皇帝不當,去當和尚,還真有此事,之所以認為順治是出家,我提出三點佐證,具體如下:


一:為情所困,董鄂妃之死對順治打擊太大

董鄂妃對順治來說,是亦情亦友的傾心愛人,她們志趣相投,真心相愛,對於彼此就是最親的人,兩人哭在一起,笑在一起,那種難捨難分的感情的確能感天地、泣鬼神。董鄂妃去世以後,順治痛不欲生,恨不能追隨愛妃而去,感覺自己塵世再也沒有什麼留戀的,於是四大皆空,對於他來說,出家是唯一的選擇。


二:順治帝信奉佛教已久,有佛緣

清皇室在關外時,藏傳佛教就對其有著深刻的影響。順治帝的生母孝莊皇后是蒙古族人,自幼就深受佛教的薰陶,加之國事沉重繁忙、政治氣氛緊張,又恰逢年輕寡居,所以孝莊太后依靠信奉佛教來解除內心的苦楚和壓抑,平時訓斥大臣都會說到:“若有不忠,佛祖在上,必有報應”。這些其實都是會在無意識中影響年少的順治皇帝,再有順治皇帝的愛妃董鄂妃也是篤信佛教,兩人經常一起研讀佛經,董鄂妃去世的時候說“一口氣不來,往何處安身啊”,這句話是無異禪師廣祿卷裡面的話,原句是“一口氣不來,往何處安身立命”。這裡也體現了董鄂妃禮佛的設定,母親和最愛的女人都是禮佛之人,清朝入關殺戮太重,自身也自責懺悔,再加上順治本身性格使然,順治是個既任性又脆弱、既多情又哀愁的人,當然也自然篤信佛教了。



順治在位期間,早年出行就在北京的海會寺,與主持憨璞聰和尚見面交談,憨璞聰和尚高深的佛學造詣以及高雅的言談舉止,都深深地吸引了20歲的順治帝。後來憨璞聰和尚進宮講經說法,還推薦了玉林琇入宮,順治帝每天都沉浸在佛法佛經的海洋中,完全沉迷於佛的世界,越發對佛法痴迷,他讀佛經的時候知道,原來釋迦摩尼佛祖竟然也是身為皇宮太子出家,達摩祖師也是國王的王子,自己為什麼不能出家呢,這皇位對自己來說沒有什麼留戀的,他感覺自己要是有個正式的佛家子弟法號以及出家不更體現佛法的虔誠嗎,所以他毅然逼別人剃度,毅然出家。遁入五臺山削髮為僧。


三:《清史演義》《清代野史大觀》書中記載順治出家情形

《清史演義》《清代野史大觀》書中記載順治出家,傳說康熙親政後,多次以進香為藉口,多次到五臺山看望自己的親爹順治,而且光緒年間陸續五臺山清涼峰寺廟內發現一批清廷後宮裡所用的日常物件內廷器物一模一樣,這也說明清涼峰廟宇裡一定有皇家王者在修行過,這也算順治出家的一個證據。康熙第四次赴五臺山時,得知順治已經昇天,他悲痛萬分,觸景生情,一時情難自禁,於是在五臺山清涼峰麓賦詩一首祭奠順治:“又到清涼境,讒言卷復垂。勞心愧自省,瘦骨久鳴悲。膏雨隨芳節,寒霜惜大時。文殊色相在,惟愧鬼神天。”這也說明順治死於五臺山是事實。



以上是我個人看法認為順治是出家了,你們看後有什麼看法呢,歡迎評論區留言哦!


小聰歷史客棧


按正史記載,順治皇帝是沒有出家的。

順治是大清入關後的第一任皇帝,在位十八年,而多爾袞死前,朝政大事其實都是多爾袞決策的,但是在多爾袞死後,他徹底清除了多爾袞的勢力,勵精圖治,將本來極其不穩定的大清王朝穩定下來了,但還是在政治上不甚如意,便沉浸到了和弟媳董鄂妃的愛情裡。然而好景不長,在他二十四歲的時候突然被傳暴斃身亡了,正史上關於他的死亡的記載:“丁巳,夜,子刻,上崩於養心殿。“另外,順治帝駕崩後,被埋葬在清東陵之中。但是真實情況至今也算是一個津津樂道的未解之謎了。

至於野史和民間記載就說法多樣了。這一部分在我的頭條文章裡關於順治帝出家,和清朝皇家陵墓,都有文章。有興趣可以去看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