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鳶都錄昌樂志


故事:鳶都錄昌樂志

情連昌樂

昌樂縣,隸屬山東濰坊市,位於山東半島中部。昌樂縣先後被評為“中國平安建設先進縣”、中國“五五”普法中期工作先進縣、“中國科技進步先進縣”、“中國魅力名縣”、“中國最令人嚮往的地方”、“中華文化國際旅遊名城”、山東最佳投資城市和山東旅遊強縣。在我們的印象中昌樂最為出名的還是他們的寶石。

昌樂歷史沿革


故事:鳶都錄昌樂志

昌樂縣古稱營丘。

商歸諸侯逢伯陵管轄。

秦屬齊郡。

西漢設劇(侯國)和劇魁(侯國)。

東漢為營陵縣,屬北海國。

晉時營陵先屬東莞郡,後歸高密國。

隋朝改為營丘,屬北海郡。

北宋建隆三年(962年),設安仁縣,不久改為昌樂縣,隸屬濰州。

乾德三年(965年)析壽光縣長壽鄉置安仁縣,尋改昌樂縣,故治在今縣北10裡。

明初移今治。

元至元三年(1266年),改為巡檢司,併入北海縣。

明覆置昌樂縣,隸屬青州府。

民國初年,屬膠東道,後改淄青道;民國十七年(1928年)裁道,直屬山東省。

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9月),昌樂縣民主政府在臨朐縣堯山區大桃花村成立;

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5月),解放,縣政府進駐昌樂城,隸屬魯中區第三行政公署

地理昌樂

故事:鳶都錄昌樂志

一、位置境域

昌樂縣位於北緯36°11′-36°46′、東經118°43′-119°10′,環渤海經濟圈與山東半島城市群的交匯點,是山東半島的交通樞紐和出入口,東距海濱城市青島150公里,西距山東省會濟南180公里。土地面積1101平方公里,其中耕地626平方公里。

二、地形

昌樂地勢南高北低,西高東低。海拔最高381米,最低25.6米大部分區域在海拔40-150米之間。地貌為低山、丘陵、平原相間。中西部、中北部多低山。東部多丘陵。南北兩端系平原。

三、水文

昌樂縣河流分屬濰河、白浪河、彌河三大河流,汶、白、丹、於、桂五條水系,在中西部呈輻射狀流入區外。水面面積20.6平方公里,分佈在水庫、塘壩、河道。有32條河流(超過5公里)。

四、氣候

昌樂屬北溫帶季風性氣候,四季分明,日照充分,雨量充沛。溫和溼潤,春秋較短,冬夏較長。2011年,全縣平均氣溫12.7℃,日照2339.1小時,降水量907.3毫米。全年80%以上的雨量集中在5月至9月的汛期。

昌樂自然資源

故事:鳶都錄昌樂志

一、礦產資源

昌樂礦產資源現已探明和開採的有有藍寶石、油頁岩、石灰石、地熱、膨潤土、玄武岩、煤等26個礦種。其中藍寶石有礦面積450平方公里,儲量數億克拉,是世界上罕見的大型藍寶石礦床之一。石灰石礦區集中,品位高,約有120億立方米。油頁岩總儲量10.5億噸,含油量平均10%,最高達16.25%,發熱量在2300-2500大卡之間,儲量居中國首位。

二、地熱資源

昌樂地熱資源豐富,儲量大、溫度高。

三、水利資源

昌樂縣是一個資源型缺水縣,多年平均水資源量16185萬立方米,人均水資源佔有量268立方米,昌樂縣佔中國人均佔有水資源量2200立方米的八分之一。截止2011年,全縣建起了大中型水庫3座,小型水庫103座,塘壩407座,揚水站560處,機電井7550眼。

故事:鳶都錄昌樂志

人口民族

1、人口

1986年,昌樂縣總人口516299人。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結果顯示,全縣總人口556592人。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結果顯示全縣常住人口為61.59萬人,同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時的59.30萬人相比,10年共增加了2.29萬人。其中,男性為31.23萬人;女性為30.36萬人。

2、民族

少數民族有蒙古族、回族、拉祜族、東鄉族、納西族、僳僳族、佤族、哈尼族、傣族、黎族、侗族、白族、土家族、壯族、布依族、朝鮮族、滿族、藏族、維吾爾族、苗族、彝族、布朗族、普米族、怒族、獨龍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