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旅遊發展存在哪些不足?

明星私搭


很高興回答您的問題,下面我談談內蒙古旅遊發展存在問題。如有不當之處請別在意。

1主題特色不鮮明,創新潛力不夠

現代節事旅遊活動的策劃需要以市場為導向,結合當地的文化特色,而不是憑主觀的臆想。但是在內蒙古地區舉辦的旅遊節慶活動,由於自然條件、地理環境、歷史文化方面的共通性 .在節事旅遊活動主題選擇上雷同,缺乏新意和特色。大部分活動把開幕式視作評價節慶成功與否的決定因素,因而不惜耗巨資精心組織開幕式。其形式一般為封閉式或半封閉式的大型文藝表演, 在開幕式當天舉行眾多的文藝表演、花車巡遊,節事期間進行商品展銷會、經貿治談會等活動,缺乏旅遊吸引力,難以真正起到塑造和傳播城市形象和影響的作用。

2分工不明確,市場化運作程度低

內蒙古的節事活動大多由政府主辦,沒有引進市場化運作模式。政府過於強調節事的政治、經濟功能,淡化了其文化本質,沒有深入挖掘地方特色,沒有考慮市場需求,這是多數官辦節事難以成功的癥結所在。另外,在政府中也沒有專[的組織機構,節事各方面的工作被分到各部門去完成,部門之間銜接不順暢,難免會出現相互推諉、扯皮的現象。 這些都會影響節事旅遊活動的開展。有些根本就不適直舉辦的“節慶”,也要牽強附會地與節慶扯上邊。有些地方舉辦的節慶活動異化為徒有其名的形象工程。

3帶動效應不強,公眾參與性差

節事旅遊最顯著的特點就是公眾的參與性。群眾的廣泛參與是節慶活動蓬勃開展的基礎,公眾參與性的強弱直接影響節事活動生命力的強弱。但內蒙古多數的節事活動只注重表面風光,卻忽略了節事活動的主體節事旅遊者及當地公眾。節事活動的大部分風格是具有華麗宏大的開幕式和閉幕式,經常會邀請名級領導和大企業家出席並講話,大腕明星現場助陣,領導精英濟濟堂。節事旅遊的主體往往因為組織者的“防範心理"被排斥在節事活動之外,怕會破壞節事的“正常運行”, 群眾不能很好地參與其中,享受其中的樂趣。由此造成節事的參與性不強。氛國不濃,直接影響旅遊節事的綜合效益。節事活動的魅力和積極作用也無從體現。

4知名度不高,品牌化層次低

無論是當今世界500強,還是中國本土的100強,幾乎所有的優秀企業都在特定的領域內擁有獨立的著名品牌。這些品牌不僅標誌著企業的品質、形象產品和競爭力,而且在長期的運營下,品牌本身沉澱了巨大的無形資產,大量節省了營銷廣告費用,並保障了企業的持續繁榮。內蒙古目前舉辦的各類節事旅遊活動,雖然數量眾多,但與國內外成功的案例相比,品牌意識較低,很多節慶活動舉辦模式、流程大致相同,很難給人留下深刻印象,持續舉辦並發展成為國際性節事活動的不多。在內蒙古每年舉辦的各類節事活動多達幾十種,但除了昭君文化節和草原文化節知名度較高之外,其他如“託縣葡萄節“草原那達喜”等都是僅限於舉力地的活動,尚不能形成品牌,更不可能有全國乃至國際的認知度。

 

 





遊野雲鶴


內蒙太大了,我只做過一年的內蒙海拉爾滿洲里線規劃操作,但是感觸還是很深的!

交通可達性:最大的侷限,使得性價比不高,花更高的價格,收貨低級的體驗感。

說多了會不會被封號啊[捂臉]

管理層面混亂,造成下層實際接待中各種不足,沒有很好的制約!想到了雪鄉!

季節性強,可遊玩兒時間短,衍生品開發不好!沒有利用好最好的季節!

現在口碑極差的情況下怎麼扭轉,是最大的問題,得對自己狠一點,斷臂求生!當然這不是百姓層面了!

我喜歡內蒙的生活,海拉爾,滿洲里,那裡的百姓熱情好客,合作商其實人都是很好的,可是都需要謀生!誰都一樣利益最大化!

應該深挖本地特色,強化文化內容,創造線路還是隻停留在點到點,參與感極其弱,

畜牧業可以打造的活動太多,首先應該發展抓住本地客源,提升口碑,誰不說俺家長好,更好的發展外地客源, 其實瞭解的還是不透徹,多說無益,片面!



線路規劃師圈姐


我是一名內蒙“土著”,從小到工作都在內蒙古,現在的工作也和旅遊相關,也是因此瞭解到了我們內蒙本擁有獨一無二的旅遊資源,卻在發展上略顯靠後。大致有以下原因吧。

1先天原因:

其一,內蒙古旅遊資源眾多,但同時卻也是幅員遼闊,旅遊資源分散各地,缺少了聚集效應,不能像西安,成都等地景區聚集在一起而吸引想多觀光景區的遊客。

其二,內蒙古草原旅遊優勢獨一無二,吸引了眾多遊客,但草原旅遊旺季集中7 8 9三個月,淡季時間長,難以持續經營。

2後天原因:集中表現為內蒙古旅遊事業起步晚,所以發展程度暫不夠高。

但我們也不難看出,19年底北京-呼市高鐵開通3個小時的短距離將帶來大量遊客,同時也在阿爾山拍攝,引起很高熱度,也推動了當地客棧,露營,越野等多元發展。所以,是金子總會發光,我相信內蒙古的旅遊事業肯定能不斷髮展,給地方人民和遊客都帶來正向利益。

也歡迎大家來到內蒙古感受獨特風光!





和內蒙土著旅遊


內蒙古自治區位於我國北部邊疆,總面積118.3萬平方公里,地跨東北、華北和西北三大地理區域。內蒙古境內有獨特的自然景觀和民族文化,旅遊資源極為豐富,雖然近些年旅遊業發展速度較快,但其旅遊業的發展也受到了諸多因素的制約。

第一,內蒙古自治區位於我國北部邊疆,人口約為2534萬人,人口相對較少,且距離東南部人口密集區的客源市場較遠。客源不足。是制約當地旅遊業發展的重要因素。

第二,內蒙古自治區面積廣闊,從東部的呼倫貝爾市到西部的阿拉善盟最大跨度約2400千米,各旅遊地之間距離較遠,旅遊資源相對比較分散,不能形成良好的集聚效應。

第三,內蒙古自治區緯度較高,屬溫帶大陸性氣候,冬季寒冷漫長,夏季時間較短。草原觀光的黃金時間在夏季,冬季則為旅遊淡季,旅遊業發展具有季節性。

第四,內蒙古交通相對不便,這極大制約了當地旅遊業發展。以鐵路為例:高速鐵路全區覆蓋率較低。而普速鐵路時效性較差,如從呼和浩特市到呼倫貝爾市需要約30個小時,且每天只有兩次列車,而到阿拉善盟,一天只有一次列車。

此外,當地旅遊基礎設施的不完善,生態環境的惡化對旅遊資源的破壞,政府對發展旅遊業的重視程度仍然不夠高……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內蒙古自治區旅遊業的發展。

當然,內蒙古旅遊資源豐富,旅遊業發展潛力巨大,我相信內蒙古的旅遊業會發展的越來越好!



K450528


內蒙古是我國跨越緯度最大的省份,具有豐富的旅遊資源,在我國旅遊市場中佔有明顯優勢。草原、蒙古包下享受美食的旅遊特色獨具一格,但目前內蒙古旅遊發展存在以下這些不足:

一、產業發展規模偏小\r

內蒙古文化旅遊發展呈現出了散而小的特點,旅遊業發展嚴重滯後,產業發展規模偏小,\r目前只有4家國家5A級景區,整體上景區規模偏小,無法帶動全區的旅遊市場快速增長。

二、資源有效開發欠缺\r

根據內蒙古自治區現有的旅遊資源可以看出,內蒙古自治區現有的文化旅遊產品主要集中在低價的觀光遊覽方面,而此類產品的產生\r

可以追溯到上個世紀的八十年代,由此可知內蒙古的旅遊產品老化問題嚴重,嚴重阻礙了內蒙古旅遊業的發展。\r

景區的旅遊產品仍停留在遊覽草原,看日出、騎馬、吃手把羊肉等方面,剩餘的建設知識針對景區的基礎配套設施建設和道路建設等方面,對現有的資源沒有做到開發的最大化,只是從基礎方面向遊客提供吃和住的服務,並沒有開發遊覽、購物和娛樂一體化的旅遊產業模式,嚴重影響了內蒙古旅遊業的發展壯大。

三、產品的文化提升不夠\r

內蒙古自治區豐富的草原資源形成了多個獨特的草原旅遊區,其中包括了輝騰錫勒草原旅遊區和打希拉穆仁草原旅遊區,而草原旅遊區向遊客提供的旅遊產品主要以觀賞草原和民族風情表演為主,缺乏了文化旅遊的層次感。\r

同時內蒙古草原資源太過豐富,以致於草原景區提供的旅遊產品過於重複,沒有形成較大規模的影響力。

四、文化旅遊經營不善\r

文化旅遊經營者參與到旅遊活動中的主要目的是為了經濟效益,但是卻對原生態的草原文化受到了影響,過多的追逐經濟效益迫使內蒙古文化旅遊中心想商業文化靠攏,並且原生態的草原文化演出開始呈現出庸俗化。

五、市場運營活力不足\r

呼倫貝爾是內蒙古著名的旅遊勝地,主要是因為呼倫貝爾擁有美麗的草原、湖泊、森林等特殊旅遊資源,但是呼倫貝爾在對外進行旅遊宣傳過程中,主要偏向於金帳汗部落和紅花爾基森林公園等地,對於其他旅遊基礎設施較好\r

和風景優美的景區卻忽略了宣傳。

我就說這麼多,其他問題歡迎大家在留言區補充評論!








神馬旅遊嚮導


內蒙古旅遊資源豐富,近些年來旅遊事業發展也很快,為內蒙古經濟社會發展做出了很大貢獻。但與旅遊發達地區相比,內蒙古旅遊還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一是自身旅遊資源有侷限性。內蒙古地處北方,多為乾旱、半乾旱地區,旅遊資源以草原、沙漠、森林、湖泊、高山等為主要特色,這些景區與氣候密切相關,季節性強,特別是冬天和早春、晚秋季節,都不能開門迎客,成為內蒙古旅遊發展的一個先天不足。二是一些地區對旅遊業在國民經濟中的重要性認識還有待於提高。旅遊業與多個相關產業密切相連,特別是與吃、廁、住、行、遊、購、娛七個方面更加緊密,對促進當地經濟社會發展有不可估量的作用。目前,一些地區對此這個重要性認識還不到位,致使財政支持力度不夠,招商引資力度小。三是旅遊景區分散,形不成全區一個大的旅遊格局。內蒙古地域遼闊,人口相對密度小,各個地區的景點都不少,但是極度分散,沒有形成類似雲南的全域大的旅遊格局。四是景區宣傳力度小。由於存在旅遊資源的先天不足及認識等方面的問題,內蒙古的旅遊宣傳沒有像山東、雲南等地的力度大,從而影響內蒙古景區的知名度。五是景區基礎設施不完善。一些地區特別一些貧困地區,由於財力不足,沒有更多的資金投入,故很多景區基礎設施簡陋,有的甚至多少年沒有更新。另外一些景區配套設施不全。六是深度開發力度不夠。有些旅遊景區僅限於一些自然景觀,有的有很深厚得文化底蘊,但是沒有挖掘出來,景區的吸引力大打折扣。七是旅遊企業經營方式和從業人員素質亟待提高。由於旅遊季節性強,一些旅遊企業沒有長遠打算,對待遊客有一棍子打死的想法,不會培養遊客這次來了下次還想來的理念,致使回頭客減少;旅遊從業人員素質良莠不齊,在很大程度上也影響了當地旅遊業的發展。以上是個人不成熟的想法,不對之處,敬請批評指正!


遊天下CSC


一是市場化程度低。這是我們內蒙古發展旅遊業目前面臨的最大問題。我們現在還在處在官員旅遊階段,官員旅遊夾雜著會議旅遊。我市每年用於政務接待的費用達380萬元以上,而且還不包括上級和各科局用於接待的費用。今年遊客有40萬人,而門票只賣出5萬張。什麼時候導遊帶來的遊客佔絕大多數,我們的旅遊才真正發展起來了。旅遊投資主要靠政府投入,還沒有形成政府引導、市場化運作的良好格局。現在阿爾山的旅遊到處能夠看到政府的影子:路是政府修的,賓館是政府建的,節日是政府辦的,客人是政府接待的,旅遊企業是政府補助的。下一步我們要引入市場機制,能交給市場解決的都要交給市場,政府對旅遊業主要是規劃、協調、指導、服務。

二是基礎設施滯後。旅遊旺季的時候,旅客來了住不下,住下了服務不好,質次價高。市旅遊局統計全市(包括個體家庭旅店在內)僅有床位3045張。投入不足還體現在綜合功能不全,遊客來了之後走馬觀花看景點,然後就只能呆在賓館裡。購物、遊玩、娛樂等功能不全,遊客感到沒意思,一個地方搞旅遊只靠景點是不行的,還要有許多配套的東西,吃、住、行、遊、購、娛各各環節是統一的、配套的。

三是交通瓶頸的制約問題。從海拉爾、烏蘭浩特等方向來的客人大多要沿原路返回,旅遊最忌諱的是走回頭路,來阿爾山的遊客卻要來來回回走回頭路。鐵路是斷頭路,公路是三級路,特別是受制於飛機,飛機進不來,高端遊客就沒有,高端消費也就產生不了。交通仍然是我們發展旅遊業需要解決的重中之重的問題。

四是服務產品檔次不高,質量差。對我們阿爾山市旅遊業的評價是硬件不硬,軟件太軟。城市髒、管理亂、服務差、檔次低。賓館、飯店很多達不到基本的衛生要求。我們是在二十一世紀的旅遊大發展時期起步的,是在人均GDP1500美元的基礎上起步,黃山是在人均GDP500美元的基礎上起步,起步的階段不一樣,初級階段不是說檔次一定要低,如果起步階段的檔次低了,那麼今後的發展檔次就低。阿爾山提出建設休閒度假型的國際旅遊城市,這樣的起點就更不能低了,所以現在就應該嚴要求,要形成一種習慣、一種文化。如果我們現在就要求不嚴,那以後我們想讓它成為高檔次的接待就不可能,因為它已經形成了那種習慣,變成了一種文化。所以在起點的時候我們就要把標準定的高一些,就是初級階段高起點。軟件太軟,有很多遊客對我們的意見很大。一個旅遊城市它的美譽度是很重要的,因為我們提供的是旅遊產品,名聲怎麼樣很重要。特別是旅遊這個產業還有一個特點,一般情況下,一位遊客到一個景點,一般只能來一次,沒有特殊情況很少有機會來第二次。而遊客選擇到什麼地方去,一般也是依據這個地方的名氣,聽別人介紹怎麼樣。遊客又有這樣一個習慣,遊覽一個景點後就會評論一番,這樣景點的名聲會一傳十、十傳百。為此,我們的賓館、飯店都要爭取有好的名聲,要力爭傳出去的都是好名。


勇的世界


你好很高興回答你這個問題,內蒙古旅遊發展存在那些不足,近年來內蒙古推進旅遊項目建設,但由於對文化資源內涵挖掘不夠深入,規劃不夠科學合理,一是缺乏大型旅遊項目和高檔次的休閒娛樂購物場所;二是大交通瓶頸問題仍未解決一到旅遊旺季一票難求;三是旅遊接待設施檔次不高,很多住宿條件衛生不好,

旅遊業發展面臨的問題 ,旅遊基礎設施薄弱,景區配套設施不夠完善。 內蒙古旅遊資源豐富,大大小小景區不計其數,因而在景區的建設上不夠完善,門票費用較高,我覺得我們內蒙古宣傳沒有那麼大,希望能得到解決,以下照片就是我的家鄉呼倫貝爾大草原如果朋友們喜歡可以關注我謝謝了


呼倫貝爾谷哥


內蒙古的旅遊發展存在的問題和優勢其實都是很分明的。

內蒙古最主要的旅遊資源,那就是草原,內蒙古草原可以說是全中國草原地理優勢最大的地方,同時這也是內蒙古旅遊發展的最大劣勢。

下面,從自然條件、社會條件等各方面簡單闡述內蒙古旅遊發展存在的問題:

第一,草原地貌造成了內蒙古旅遊發展的侷限性,單一化的旅遊發展項目,在這個多元化的社會,在旅遊者越來越高的旅行需求前顯得有些捉襟見肘。

第二,在內蒙古地區缺少專業的旅遊網站。在百度谷歌等搜索引擎上輸入內蒙古旅遊關鍵字搜索,結果大部分為各家旅行社,只有少數幾家旅遊網,如內蒙古旅遊網,並且這些網站常年缺乏維護,打開速度較慢,並且頁面設計缺乏美感,這導致外界對內蒙古的旅遊瞭解,會顯得特別侷限,不便於旅遊宣傳。

第三,內蒙古旅遊業服務人員普遍服務質量較差。這主要是由於內蒙古旅遊行業從業人員沒有固定工資,工作不穩定等原因,很難吸引到優秀的高素質旅遊專業人員,無論是講解還是介紹沿途服務或者景區解說能力都有待提高。

第四,內蒙古旅遊發展資金嚴重缺乏。這主要是由於內蒙古旅遊產業單一化,因此在這方面的投入空缺特別巨大。內蒙古大多數旅行社均存在資金少,規模小,實力弱的特點,難以引進先的信息系統管理化進行大規模多渠道的市場營銷,從而導致內蒙古旅遊在近幾年來嚴重衰落。

第五,旅遊售後服務缺乏,難以培養忠誠客戶客源以及長期穩定的流量。內蒙古旅遊業,尤其是各旅行社對顧客重視程度嚴重不夠,許多外省到內蒙古旅遊的遊客,從滿懷欣喜到失望而歸。宰客現象比較頻繁,在旅行結束後,幾乎也很少對遊客進行售後服務和售後回訪,導致內蒙古旅遊業口碑不佳。

以上5點是內蒙古旅遊業發展存在的一些自然和社會人文問題,針對性改善,內蒙古旅遊業將會恢復過去的興旺。


原野蒼穹行


一是市場化程度低。這是我們內蒙古發展旅遊業目前面臨的最大問題。我們現在還在處在官員旅遊階段,官員旅遊夾雜著會議旅遊。我市每年用於政務接待的費用達380萬元以上,而且還不包括上級和各科局用於接待的費用。今年遊客有40萬人,而門票只賣出5萬張。什麼時候導遊帶來的遊客佔絕大多數,我們的旅遊才真正發展起來了。旅遊投資主要靠政府投入,還沒有形成政府引導、市場化運作的良好格局。現在阿爾山的旅遊到處能夠看到政府的影子:路是政府修的,賓館是政府建的,節日是政府辦的,客人是政府接待的,旅遊企業是政府補助的。下一步我們要引入市場機制,能交給市場解決的都要交給市場,政府對旅遊業主要是規劃、協調、指導、服務。

二是基礎設施滯後。旅遊旺季的時候,旅客來了住不下,住下了服務不好,質次價高。市旅遊局統計全市(包括個體家庭旅店在內)僅有床位3045張。投入不足還體現在綜合功能不全,遊客來了之後走馬觀花看景點,然後就只能呆在賓館裡。購物、遊玩、娛樂等功能不全,遊客感到沒意思,一個地方搞旅遊只靠景點是不行的,還要有許多配套的東西,吃、住、行、遊、購、娛各各環節是統一的、配套的。

三是交通瓶頸的制約問題。從海拉爾、烏蘭浩特等方向來的客人大多要沿原路返回,旅遊最忌諱的是走回頭路,來阿爾山的遊客卻要來來回回走回頭路。鐵路是斷頭路,公路是三級路,特別是受制於飛機,飛機進不來,高端遊客就沒有,高端消費也就產生不了。交通仍然是我們發展旅遊業需要解決的重中之重的問題。

四是服務產品檔次不高,質量差。對我們阿爾山市旅遊業的評價是硬件不硬,軟件太軟。城市髒、管理亂、服務差、檔次低。賓館、飯店很多達不到基本的衛生要求。我們是在二十一世紀的旅遊大發展時期起步的,是在人均GDP1500美元的基礎上起步,黃山是在人均GDP500美元的基礎上起步,起步的階段不一樣,初級階段不是說檔次一定要低,如果起步階段的檔次低了,那麼今後的發展檔次就低。阿爾山提出建設休閒度假型的國際旅遊城市,這樣的起點就更不能低了,所以現在就應該嚴要求,要形成一種習慣、一種文化。如果我們現在就要求不嚴,那以後我們想讓它成為高檔次的接待就不可能,因為它已經形成了那種習慣,變成了一種文化。所以在起點的時候我們就要把標準定的高一些,就是初級階段高起點。軟件太軟,有很多遊客對我們的意見很大。一個旅遊城市它的美譽度是很重要的,因為我們提供的是旅遊產品,名聲怎麼樣很重要。特別是旅遊這個產業還有一個特點,一般情況下,一位遊客到一個景點,一般只能來一次,沒有特殊情況很少有機會來第二次。而遊客選擇到什麼地方去,一般也是依據這個地方的名氣,聽別人介紹怎麼樣。遊客又有這樣一個習慣,遊覽一個景點後就會評論一番,這樣景點的名聲會一傳十、十傳百。為此,我們的賓館、飯店都要爭取有好的名聲,要力爭傳出去的都是好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