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景上盆後的根怎麼長粗的?

lbq000


“一根二幹三枝”根在盆景中的地位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一品精美的盆景離不開根的承上啟下。在主幹和土壤的位置上,是否有根系的過渡,是盆景製作的關鍵。根系粗壯抓地有力,或者是曲折蜿蜒都是盆景製作的一個關鍵點。

盆景上盆後的根怎麼長粗的?

  • 第一種,露根:

盆景上盆以後,根是怎麼長粗的。談到這個問題,要從根系的最初開始說起。根系原來大多是埋在花土中間。後來在雨水的沖刷,或者是認為的“提根”操作。將根系提出到土壤中。根系在花土中的時候,主要依靠磷鉀,來幫助長大。

根系露出花土以後,會有一個適應期,這時候樹木本身的根系,還是主要依靠“磷鉀”來促進根系的生長。經過一陣的適應期以後,根系會自身發生改變,吸收的養分慢慢的也能從“氮”元素吸收。(這邊可以參考一些,以根帶乾的植物)

根系經歷了有根變為樹幹的一部分的時候,可以吸收到“氮磷鉀”三元素,並且可以合理的消化三種元素。營養成分增加了,那麼在光合作那個下,露出土壤的根系,會短時間裡,加快生長,最後變粗。(最典型樹種是榕樹,露土根系生長速度,和土中的是倍數生長的速度)。

  • 第二種,“蓄鬚根,截大根”:

在盆景的上盆時,我們多要進行截根。也就是將一些粗壯的強根系截斷。截斷粗根系首先是為了上盆,適合盆體容積。第二點就是蓄養鬚根。在根系截斷,就會出現新的傷口。樹木就會集中養分到傷口,以便快速的生長,加速癒合能力。

新的傷口癒合以後,會從癒合的位置上長出鬚根。在蓄根的時候,操作的方法可以靈活運用“蓄枝截幹”的方法。也就先截斷粗根,作為一級根。在往後的換盆的時候,將一級根,延伸出去的多條根鬚做取捨截斷或截短,蓄養出根系。多級根系呈現倍數的增長。那麼樹木吸收養分的效率提高。那麼露出在外面的根系,自然生長粗壯。

  • 第三,栽種土壤:

栽種樹木的時候,第一就是養根。栽種的時候先要對植物的土壤特性精準的定位。植物對土壤的酸鹼性是有一定的偏移的。有些植物適宜使用微酸性或中性土,有些植物適合中性或偏微鹼性的土壤。酸鹼適應是植物根系生長的基礎。

那麼無論什麼樣的盆景植物,土壤的要求都是要求:疏鬆透氣,排水性良好,具有營養成分的土壤。那麼下面分享兩種土壤的配置方式:

(1)微酸性土壤:微酸性的土壤配置的時候,可以使用(田園土+腐殖土+淡水河沙)按照各取1/3的比例混合。在調節土壤酸值的時候,可以適當將腐殖土的量增減,來改變土壤的酸鹼值。

(2)偏於中性的土壤:微酸性的混合作為“母本土”在土中加入骨粉,草木灰,約佔到總土的1/5就可以將“母本土”的酸鹼值,調節到中性。變為微鹼土壤,那麼骨粉和草木水,可以增加到1/3的量。偏於中性或微鹼的土,混合以後,要成分攪拌然後放置1個月時間,在用來栽種植物。

  • 第四,適量的施肥:

植物的枝葉根系的生長,都需要肥料來輔助生長。在植物日常管理中,要以“薄肥勤施”的方式,輔助以植物不同的生長階段來施肥,可以保證充足養分的供應。日常施肥,可以每個月補充一到兩次的“氮磷鉀”綜合性肥料。

在植物的生長期的時候,再加入一定量的“有機肥水”補充。均衡的補充植物的生長,促進枝繁葉茂。植物枝葉生長旺盛了,那麼光合作用就更好。光合作用反過來可以促進植物根系的吸效率,提高養分的利用率。相輔相成,枝繁葉茂,根系發達而粗壯。

  • 第五,使用藥物輔助生長:

在多次的文章中,我一直提到可以使用“赤黴酸”來促進植物的生長。“赤黴酸”有促進植物的細胞裂變,促進植物細胞的活躍性。使用“赤黴酸”兌水1500左右的倍數,澆灌在花土中,能促進植物生長。讓植物在處於活躍期,吸收養分的能力增加。綜合性的促進植物生長。

那麼日常在養護植物想要根系粗壯,同樣的可以使用到“赤黴酸”只是使用的方法不同。將“赤黴酸”兌水1500倍,然後棉布蘸上,擦拭露出在花土上的根系,每間隔10天擦拭一下。根系的皮層吸收到“赤黴酸”,能促進擦拭部位的根系,處於生長旺盛期,提高吸收養分的能力,就能達到快速增粗的目的。

總結:盆景植物根系促進增粗,有很多的方法,但是無論什麼樣的方法,前提是必須讓植物生長健康,然後在輔助以方法的使用。


喧城靜屋園藝館


你好,我是高調生活,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盆景上盆後根是怎麼長粗的。通常情況下我們都知道主根莖暴露在空氣中要比在土裡長得更快。更容易長粗。所以一般盆景上盆後,會用澆水的方式一點點的露出他的根,再施加一些有機肥料,這樣根部會長得越來越粗。

也有些人會用根包裹石頭栽在土裡,然後慢慢的露出根部,長好後再取出石頭,這樣根部會有鏤空的感覺,顯得非常堅韌,老態龍鍾。基本上也是盆景中的佳品了


高調生活


盆景,種在盆中的精緻。主要的構成部分是盆缽和樹木,是將山石、樹木、盆缽、花草結合在一起的藝術。是我國古老的優秀傳統之一,有多達上千年的歷史。也被人們稱之為“立體的畫、無聲的詩”。這其中,除了老樁盆景的主要素材就是老樁了,也就是我們所常見的樹木。它不但生長走向經過調整後美觀。根系的粗壯有力,盤根錯節也是特點。那麼,這樣的根系到底是怎麼長粗的呢?下面,就這個問題,分享些我個人的觀點,希望能有所幫助。

首先,需要糾正的是,盆景上盆了以後,根系是很難養粗的。大多數盆景的粗根,都是在沒有上盆之前養成。畢竟,盆景的本質“盆小土少”,養分的供應肯定會受到不小的影響。別說根系了,植物長大也會有些難,這也是我們常見的盆景植物都不是特別高大的原因之一。

另外,盆景植物一旦上盆,通常追求的都是要穩定造型更好。希望它長勢健康,卻不愛見長勢太快,否則,影響美觀不說,還平白的增添了不少修剪的工作,養護起來也會讓人麻煩。那麼,盆景的粗根都是怎麼養粗的呢?

其實,甭管是根系培養,還是粗根的養成。多數都是會控制在上盆之前,通俗點來說,也就是在給其地栽的這段時間。因為,大地的面積大,深度好,對積水和肥害有較強的抵抗能力。在給盆景植物地栽的期間,大水大肥的供應也沒有太大的風險。這樣,就可以使得植物的養分供應足夠。能夠快速的生長,達到長大長粗的目的。

又或者,在獲取樁材之前,素材的本來形態就有粗根。稍加一些培育,即可上盆為景。但是,一定不要想著從小苗開始培育粗根。那樣不是不行,而是需耗費很多的時間。一般來說,終其一生都有做不到的可能。那些從小就培育的老樁粗根。多是要經歷好幾代人的時間。

對於根系的生長培育,也並不是沒有特殊的辦法。但是,卻要針對不同的樹種來說。那些本就根系發達的樹種,培育起來才更容易一些,例如是六月雪、榕樹等盆景。生長本來就很緩慢的松柏、黃楊類,根系培育會很困難。

結合上述的情況,盆景粗根的培育,最好的辦法是在地栽放養時候。到其上盆了以後,就基本喪失了培育根系的可能。哪怕是地栽培育根系,也需要耗費很長的培育時間。對於喜歡觀根的朋友來說,建議直接獲取根已粗壯的素材更好。如果確定要培育根系,也建議選擇根系發達的樹種。


農村大曹


選擇出枝低的樹種,是用叫粗的沙石土粒和用較大的盆子種植,每月施肥2-3次,移植一個月後開始施肥,移植時一定要修剪根部,抑枝上部枝,上下部枝徒長,讓幹長粗,上部枝需要摘芽,讓根迅速生長變粗。




河南小吳在新疆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808,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tos-cn-p-0000/b7f291fc68ed4c8c975c6c94ae0720a9\

油茶哥


幹生根,溼長葉,故盆土要保持潤而不幹,不幹不澆,幹則澆透,合理施肥,尤其是磷鉀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