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墉:淺談隸書的學習與創作

一、隸書的學習與創作

隸書變化多端,異彩紛呈,或大氣、或雄渾、或委婉、或空靈,不一而足。隸書起源於秦朝,成熟於東漢,沒落於唐宋。清末則異軍突起,名家輩出,繼承漢隸遺韻,伊秉綬、鄧石如、金農、趙之謙、何紹基、齊白石等名家大師各具面貌,皆取其一而成名。

隸書以漢隸為根基,進行全方位、有深度的臨摹與創作。然而當代隸書創作多以展覽為主,篇幅高大,純用漢隸進行創作會有一定的難度,須參考明清隸書諸賢的大型條幅創作,以增強氣勢,再加上漢隸的古茂、雄沉及金石氣,融合現代展廳有限度的裝飾、色彩搭配、適度做舊等手法,使作品古今結合,奪人耳目。既有使人眼前一亮的視覺衝擊,又能展現作品深厚的傳統內涵。

夫隸體有古於八分者,故秦權上字為隸,有不及八分之古者,故鍾、王正書亦為隸。蓋隸其通名,而八分統矣,稱錘可謂之鐵,鐵不可謂錘。從事隸書與八分者,盍先審此?”。大意是說,先由隸書,到了漢代末年產生了真書,在真書沒有定名前,也稱為隸書。因為文字是漸變的,隸之於真,由不分而漸分,於此二者之間,產生了八分的名稱。用以稱舊隸,而以真為新隸。後來真書定名為楷書,於是就把隸叫作八分,也就是隸書。

當代隸書創作以小字大篇幅居多,多以二、三、四個條幅拼接在一起,字寫得工穩平和,字形娟秀,章法以平穩為主,面目比較單一。

熟練掌握筆法的中鋒、側鋒、筆尖、筆肚、筆根的運用,線形的變化,以及字法中的大小、方圓、背向、奇正關係和章法中的聚散、上下字之間的行氣、左右行之間的穿插避讓,這些都是一幅書法佳作必備的各種因素。掌握了這些因素,在臨摹創作中加以利用,則事半功倍。

臨摹是隸書學習的必由之路。臨摹的本質在於培養一種良好的習慣,臨摹一種碑帖,可以想像古人的心態、姿態、狀態,以求最大程度的接近。臨摹一定要認真,認真不是刻意,方法要嚴謹。觀摩原拓是“還原真相”的一部分,對字形大小和行列間距等要有充分認識,比如《石門頌》,字形大小錯落,歪斜欲傾,看到原拓,做到心中有數。《大開通》的章法若被忽視,精華就要去掉大半。

臨帖不能僅滿足於具體而細微的翻版,是一種手段,一種學習原作筆法、筆勢和筆意的手段。筆法體現為點畫的形質,筆勢表現為點畫間及字與字之間,行與行之間的聯繫,筆意反映了通體的意境。臨帖也是一種再創造,妙在似與不似,無我與有我之間。

二、隸書的美學

中國書法的精華就在於它渾厚的文化內涵,其知識面兼容文、史、哲、藝諸門類。“所習四書、五經、性理、通鑑諸書,其兼通十三經、二十一史,博極群書者,隨資學所諸”。所以,一件好的書法作品,需要有精神氣質和詩意境界,在書法作品的章法和諧中蘊涵著哲理,筆勢的流動中充滿了激情。我們在品讀書法藝術之美時,能夠走進宇宙陰陽相生相剋、永無止息是真諦。

書法是以文字為依託的線的藝術,德國哲學家康德曾說,線條比色彩更具審美性質。書法正如詩一樣,是中國文藝最為發達和最富民族特性的部分,是中華民族文化的結晶。《周易/繫辭下》中有“仰則觀象於天,俯則觀法於地,觀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於是乃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情”句。象思維引導中國藝術彰顯的是律動的線。從意境上看,書法藉助線所力圖把握的是宇宙整體上無限與永恆律動,突出了神似,凸現了“不役於物”之境,呈示出了作為整體宇宙內在運動那種生生不息的精神。

隸書在我國書法史上的地位非常特殊,其繼承了大篆金文高古、朴茂、凝重的優點,又變金文的瘦長為扁方,變金文用筆的圓渾為方整。金文的不可辨識性在漢隸中得到了解脫,變不可識讀為可識讀。同時衍生了諸多新體,章草、今草、楷書等,皆從漢隸中生成,其承前啟後的地位毋庸置疑。

漢朝四百餘年,隸書得到了長足發展,異彩紛呈,流派眾多。《大開通》線質圓渾、勁健,章法如鋪街之亂石,極具空間意象之美,與西方藝術空間構成有異曲同工之妙。《石門頌》純以篆之線為主,圓渾舒展、勁健華滋,無蠶頭燕尾之俗筆,在漢隸中獨格高標,似雞群鶴立,實在妙極。《張遷碑》方整峻厚,古茂蒼渾,機巧暗生。《曹全碑》則溫柔嫻雅,骨氣生其間。漢隸之美博大精深,豈可三言兩語以譽之。

唐代孫過庭《書譜》言道:“豈知情動形言,取會風騷之意,陽虛陰參,本乎天地之心”。明季項穆《書法雅言》就書法本體的形質也有精到的論述:穹壤之間,齒角爪翼,物不俱全,氣稟使然也。書之體狀多端,人之造詣各異,必欲眾妙兼備,古今恐無全書矣”。

三、隸書的未來發展出路

繼孫過庭,項穆之後,包世臣的《藝舟雙楫》、劉熙載的《書概》均能致博大、盡精微,既能從哲學的高度宏觀,又能從技巧的角度微觀,無不對“手藝”抱有親切之感,始終不離書法本體,堪稱中國書法理論的抗鼎之作。

隸書創作在當代各書體中屬於弱勢。縱觀當下,習隸者不去學習諸賢的成功之路,變古之法。

學隸必要溯本追源,立足秦漢,著眼清賢,關注當代。學習經典漢碑,融會貫通,博採眾長,以他法融入我法,構建自己的書學體系。

我的書學構想是,堅持漢隸學習方向!行,以厚朴、古茂、蒼茫為審美原則,旁涉金文以增加隸書的高古之意。學習行草以激活隸書的板滯之氣,遠搜旁引,使自己學習的隸書本體不斷豐富,修復學習中的不足之處。

竊以為,書法一道盡在涵養,要耐得住寂寞,守得住孤獨,堅持學書信念。成不驕,敗不餒,放平心態。同時還要學習中國傳統文化,加強自身文化修養,用中國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來涵養書法,如此這般,豈能不入妙境?

王墉:淺談隸書的學習與創作

王墉:淺談隸書的學習與創作

王墉:淺談隸書的學習與創作

王墉:淺談隸書的學習與創作

王墉:淺談隸書的學習與創作

王墉:淺談隸書的學習與創作

王墉:淺談隸書的學習與創作

王墉:淺談隸書的學習與創作

王墉:淺談隸書的學習與創作

王墉:淺談隸書的學習與創作

王墉:淺談隸書的學習與創作

王墉:淺談隸書的學習與創作

王墉:淺談隸書的學習與創作

王墉:淺談隸書的學習與創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