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飛活在什麼年代,更容易功成名就而不是英年早逝?

用戶68037212


岳飛及其岳家軍直搗黃龍,收復北方失地,靖康恥在望,但最後以"莫須有"之罪被殺,被殺原因其實就是政治不正確,南宋皇帝趙構偏安一隅,哪有雄心收復失地?岳飛不善揣摩上意,迎回欽徽二宗老皇帝,置高宗皇帝於何地?因此既使有忠心有能力有謀略有武功有戰績,最後也不免一死。討論岳飛活在哪個年代不會落此下場,就首先分析每個朝代政治環境以及皇帝對待戰功卓越將軍的態度以及最後下場如何。

秦朝。秦始皇疑心太重,大將王翦率60萬大軍攻擊越國,部隊傾秦國幾乎一大半,王翦為自保不斷向秦始皇請賞厚功,以此打消皇帝疑心。換之岳飛耿直潔身自好,根本不會做出王翦的行為,最終會被秦始皇懷疑。因此不適合秦朝。

漢朝。雄才大略漢武帝,縱有衛青霍去病擊匈奴西遁,也是沾著與他有親戚關係,衛青功成名就後也是被打壓。李廣難封,李陵失敗被俘其家人被殺。因此岳飛不適合漢朝。

唐朝。唐朝開放包容,氣象萬千,初期雖有凌煙閣24將,有王玄策一人借兵消滅一國的輝煌,但唐玄宗仍左右不了宦官的饞言殺死了曾與阿拉伯軍隊大戰的名將卦常清,高仙芝。岳飛不適合唐朝。

明朝。盛產宦官的朝代,土木堡之變,于謙另擁代宗,之後宦官又擁英宗復位,于謙含冤致死。岳飛如果迎欽徽二宗回南宋,于謙下場是岳飛的例證。崇禎皇帝殺袁崇煥等,也證明岳飛不適合明朝。

清朝。滿人治國,權力鬥爭頻頻,漢人大臣如履薄冰,曾國藩有滅太平天國之偉功,也是戰戰兢兢明哲保身。岳飛倘在清朝,早被滿人皇帝拿下。

三國時期。群雄割據,求賢慕才,英雄輩出的時代。忠字為重的劉備集團,岳飛的精忠報國會被劉備重用。岳飛一部武穆遺書足夠叫曹操"周公吐哺天下歸心"。周瑜在吳國的地位,岳飛也可以達到。

綜上所述,三國時期是岳飛大展鴻圖最好時代。




行吟詩詞


從岳飛為什麼結局不好這點就能看出答案,有一下幾個原因:

1、大環境:宋開國以來,重文輕武。紹興七年一來,岳飛掌控一半以上兵馬,且執意參與國家政務討論,損害了文官集團的利益,所以有人害無人幫的局面。

2、君臣關係:岳飛帶兵後,宋高宗奪了他兵權,岳飛兩次要求帶兵,均遭拒,遂辭養廬山。後烽火連天,高宗請,岳飛幾回拒拒,雖最後出,但君臣關係已疑。

3、岳飛政治能力弱:大量史料記載,岳飛雖在外,卻參與了皇帝繼承人的討論,犯了宋高宗的忌。主戰派執意要搗黃龍,迎回二聖,也犯了宋高宗的忌,一國無二主。

4、當時南宋國力已弱,岳飛執意要收回失地,損害了主和派的利益,與主和派產生矛盾。

5、個人性格:1134年,岳飛被封為逢遠節度使,32歲的岳飛春風得意,說出了“只有高祖與他才有配擁有這份榮耀的資格”的話來。他執掌的軍隊被稱為“岳家軍”,那宋高宗不和你急。

綜合,岳飛只能這樣了,秦檜只不過是替罪羊,是宋高宗肚子裡的蛔蟲而已。


自己就自己


在那個朝代都不行,性格太直,哪個朝代沒有奸臣小人?事圓則緩,著急也沒有,一腔孤勇啊,若能秉承大道與眾人一心才能救國救民,而主觀的一意孤行只能失敗收場。



破譯門人


岳飛在現代,為一方面軍的總司令。不會英年早逝,現在的制度,不會讓統治者感到優慮。招兵,統兵,裝備,研發,分開了的。岳飛生在現在只管把仗打好。如果生在現在對岳飛這種人是幸福的。老了安安穩穩退休。高檔公寓住起,髙工資拿起,沒事帶上警衛到水庫邊釣釣魚。安逸。


中上行




龔曉巖啊


我認為岳飛應活在唐代李世民那時,因為李是明君,重用人才,那時的程咬金,秦瓊,薛仁貴,一些出身低的英雄都重用了,並且還撐著大權。不象宋朝皇帝,黑白不分,昏庸無能,聽信奸言,殘害忠良英雄,那時宋朝英雄並不少,前有水泊英雄,後有岳飛,都沒得到好結果,最後導制宋朝滅芒。


用戶92542475714


岳飛活在那個年代都是必死無疑,功高蓋主,不按主子意思去辦事,迎請二聖還朝是他最大的敗筆口號,新皇上地位受到威脅,岳飛是是一名出色的元帥,但不懂政治,情商低,不會見風使舵,這些他註定了他一生只能做一名被冤殺忠臣,流芳千古。


外賣老趙


1--岳飛生活在漢代更容易功成名就

理由:漢武帝時期,其外交政策更多的表現為武力征服,漢武帝曾三徵匈奴;對待北方侵略性強的遊牧民族更多的是主動出擊而不是像宋代屈辱求和,因此漢代時武將更容易功成名就。

2--岳飛生活在唐朝更容易功成名就

唐朝的對內對外政策都比較開明,唐朝對外政策也是積極主動而非保守,因此像岳飛這樣的武將會有一席之地。


君意圖南


仔細回顧了一下,這麼說吧,如果岳飛早出生幾十年,活在宋仁宗時代,也許會有一番大作為,至於其它朝代的皇帝,還真容不下岳飛的個性,仁宗不僅仁慈,而且十分愛才,仁宗朝也被稱為宋代人才最多的朝代,狄青包拯等許許多多的名人都出自此朝。


共飲江中水


開國時期可以一路衝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