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得百花成蜜後,為誰辛苦為誰甜

“在同一個圓內,直徑是半徑的2倍,半徑是直徑的二分之一……”早上8點半,在六一班釘釘在線直播課堂裡,一個抑揚頓挫的聲音,正在給群裡的孩子們上數學課。孩子們聚精會神地聆聽著,伴隨著師生間互動時的“噹噹噹”提示音,一堂朝氣蓬勃而已回味悠長的課堂呈現在大家面前。上課的老師,就是漢王鎮中心小學數學老師——陳德才。

備講批輔皆信手,在線直播不輸人

陳德才是漢小老師,再有一年就可以退休而頤養天年了。他歷任教研組長、教務主任、校長,從校長崗位退下後,他退而不休,繼續發揮餘熱,主動擔任學校數學老師併兼任數學教研組組長。

初識陳老師,給人的第一印象,是富有年輕人般的朝氣與激情,更有中年人的沉著與睿智,所以讓人一見就很難忘記。

2020年,註定會給中國人留下永遠難忘的記憶,在全民抗擊新型冠狀病毒引發的肺炎疫情時,各行各業都湧現出無數令人可歌可泣的英雄,陳老師就是在平凡崗位上湧現出的一位。

在新學期延遲開學期間,為了確保疫情期間“教師停課不停教,學生停課不停學”,學校制定了空中課堂實施方案,安排教師在線直播教學。陳老師聽說可以通過空中課堂直播教學時,作為數學教研組組長,便主動與學校提出,由他率先給六年級一班、二班上數學在線直播課,他說:“我對這兩個班的情況最熟悉,我知道孩子們的想法是什麼。”雖然上課是陳老師的“拿手好戲”,畢竟直播課堂還是第一次嘗試。於是,他找到學校負責電教的陳沛老師,仔細瞭解釘釘軟件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項。

新的課堂模式還是具有很大的挑戰性,怎樣上好直播教學的第一堂課,對今後的教學和在孩子們心中的第一印象尤為重要。如何把握課堂教學結構,如何提高學生學習注意力,怎樣使課堂不流於形式,怎樣安排教學內容才能得到孩子們的喜歡?無數個疑問一直在陳老師腦海裡徘徊,其實,這也是所有準備上直播課堂的老師一直在思考的問題。於是,他召集年級組的老師們,在群裡反覆討論,徵求意見和建議。星期一早上八點半前,陳老師就迫不及待地守在電腦前,他一邊檢查課件和調試軟件(儘管他已經反覆檢查與嘗試多次),一邊等待著孩子們進入直播間。8點半無聲的鈴聲悄悄響起,陳老師終於“登上講臺”,面對100多名學生和盼望孩子們能早日上課的家長,陳老師用他慣有的聲音打響了直播課堂的“第一槍”:“同學們,今天,我們用這種特殊的學習方式歡迎新學期的到來……”第一堂課,在陳老師的精心準備下上得有聲有色:“李xx,你來說說想法……”“趙xx,你還有什麼疑問?”“張xx的家長,請你要監督孩子做好眼保健操……”“陳老師,明天你還給我們上課嗎?”……聽到陳老師久違的聲音,孩子們在這特殊的時刻也感到了安穩踏實。整堂課教學環節流程,師生配合相得益彰,一句句問答、一個個點贊、一陣陣互動,在屏幕上、在鏡頭裡、在交流中像鮮花一樣綻放。一堂別開生面的課堂終於在師生和家長的讚美聲中畫上完美的句號。課後,陳老師對年級組的老師們說:“這堂課,也讓我學到了很多知識,我還有很多地方需要改進,人還是要活到老,學到老啊!”直播後,一些年輕教師也紛紛向陳老師“取經”,陳老師語重心長地說:“直播課堂教學對老師的要求更高了,必須提前精心準備,‘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嘛!”在陳老師的示範下,全校老師都紛紛登上直播課堂,副校長曾會恩感慨地說:“陳老師,你這可是教壇老樹開新花,桃李芬芳滿天下啊!”

如今,漢小在線課堂教學異彩紛呈,知識複習、在線答疑、疫情防控知識、安全教育、學法指導、德育教育等等,陳老師都會參與其中,在保障空中課堂順利進行中,他功不可沒。

布魯納曾說:“教師不僅僅是知識的傳播者,而且是模範。”這次空中課堂,陳老師不僅給孩子們傳授了很多知識,也給老師們上了一堂精彩的人生“示範課”。

莫道桑榆晚,為教心也甘

說起陳老師,還得從細微處說起。

在漢小,不管你是學生,還是老師,不管是私事,還是學校的大小事情,只要找到陳老師,他都會盡心盡力。“我們這些老同志,都是看著學校一年年的變化走過來的,能為學校多做點就多做些。”這是陳老師經常與老師們聊天時常說的一句話。

他是這樣說的,事實上,他也是這樣做的。

在漢小,一直秉承著一個優良的作風,那就是教師的敬業與奉獻。你要在課餘時間去找某位老師,卻是很少能在辦公室尋到的,他一定會在教室裡,陳老師也不例外。每天中午休息時,陳老師大多數時間都會待在教室給學困生輔導,因此,他也常常會忘記了吃午餐。

提到陳老師,總浮現出很多細節——班主任老師有事請假,他會主動當班主任、學校每次文體活動,他都會親臨現場,幫助調試音響設備、每次教代會召開,他都會做好前期準備……在教室、辦公室、運動場上、各種活動中,都會有他的身影。

在學校裡,每天來得最早的是陳老師,下午走的最晚的也是他。每天早上,他總是把辦公室收拾得整整齊齊,下午離校時,總是他把辦公室收拾好才離開。看著陳老師兩鬢斑白,卻依然精神矍鑠,我好幾次好奇,忍不住問他怎麼會有這麼好的精力,他總是笑著說:“都是因為我天天運動鍛鍊嘛,已經習慣幾十年了,在學校裡我更感覺到心裡踏實。”

對同事如此,對待學生,他也是一副熱心腸。六一班的趙xx,下課在運動場玩耍時,不小心摔倒把頭碰出了血,恰好陳老師經過,他二話不說,立即送到了醫院……

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在陳老師心中,他更關心漢小這所有著80年建校歷史的發展與聲譽。

他經常為學校發展建言獻策,也對學校的教學和管理等直言弊端。記得我剛到學校的時候,談到工作,他總是真誠地說,工作不要著急,困難是暫時的,很多工作都需要一個過程,只要有愛心和責任心,工作就一定能幹好,這些話都讓我記憶猶新,每每想起,“我們這些老同志,都會全力配合學校工作,只要能用得上我們的,我們都義不容辭!”這些飽滿深情的話語總在我耳畔迴響,鞭策中藏著鼓勵,樸實中帶著真誠。其實,大家知道,漢小多年的發展無不凝聚了他們老一輩多年的心血和汗水。

陳老師操心學校的教學,也好幾次找到我談心。談到農村教育時,他總是說,我們不能只注重語數英的教學,要從孩子們的長遠著想,學校更要重視術科教學,加強薄弱學科教師的培養,要把薄弱學科的教學研究搞出成績來才行。在他的倡導下,術科教研組制定了評價方案,教務處也加強了術科常規管理,教研活動也屢次推陳出新。在青年教師培養方面,他會不遺餘力地花時間去指導初登教壇的新秀,也會指導臨聘老師的教學方法,為他們的教學問診把脈。

就是這樣一位“採得百花成蜜後,為誰辛苦為誰甜”的“蜜蜂”,漢小的老師們對他充滿了無限敬意,這一切都源於他對教育的熱愛,對學校的熱心,對學生的熱忱,更是他多年堅守教育初心,不忘育人本質的真實寫照。中心校王高團校長也屢次稱讚他說,陳老師這一生可是我們年輕人學習的楷模,足可謂“高山安可仰,徒此挹清芬”啊!

寫下這些文字,事先也未徵得陳老師允許,他曾說:“教師這個職業,不能計較個人的名和利,這是一份崇高的職責和使命。”本文雖然文字艱澀,陳老師對教育的付出實在是罄竹難書,只能通過日常的相知相處而悄悄記下,算作一種敬佩與感激吧。倘若他提前知道,我想他斷然不會答應的。

愛因斯坦說:“使學生對教師尊敬的惟一源泉在於教師的德和才。”陳老師配得上這句讚美,一如他的名字一樣!(王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