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唯一紀念鐵道兵博物館,兵種建制雖已撤銷,但鐵軍精神永存


不曾想到,在偏遠的深山峽谷中,居然還隱藏一座為兵讚歌的“鐵道兵博物館”,這個在共和國鐵道史上立下豐功偉績的兵種早已撤消,也許已經漸漸被人淡忘,他們是扛槍的工程技術特殊專業部隊,用血肉之軀鋪就的鐵軌橫亙中國大地四面八方,這一條條鐵軌就如同一座座豐碑永存人間。

博物館位於四川省樂山市金口河區、雅安市漢源縣與涼山彝族自治州甘洛縣接壤部位,所在地名是隸屬樂山的勝利村,館址下面便是被外界稱為山洞火車站——關村壩火車站,碧綠江水在山崖下緩緩流淌,兩岸群峰聳立,火車從山洞中發出沉悶聲音,汽笛長鳴、呼嘯而過,仿如在向老鐵們致敬問安!

沒有成昆鐵路就沒大渡河今天的變化和發展,一條鐵路改寫了山村的命運,如今勝利村已成為旅遊觀光景點,走進山坡上村莊天色已晚,博物館裝修不對外開放,為了能參觀,選擇住宿在與管理員有親戚關係的老闆家中,


第二天,黎明既起,清晨山村空氣清新,雞鳴狗吠伴隨著岩石下火車轟鳴,老闆電話讓親戚為我們打開博物館大門,山崖邊上的建築被對岸高山遮擋住了陽光。

開國上將,原全國政協副主席、鐵道兵政委呂正操題寫了館名,由樂山金口河區人民政府創建,2012年6月開館,是國內唯一以英雄鐵軍為紀念主題 的歷史類博物館。走進大廳,身著綠色軍裝戰友向來賓敬禮。

我們那個時代兵就這樣簡單軍裝,“兩面紅旗、一顆五星”,物質條件很差,所以大多瘦骨嶙峋,義務兵期間只有幾元錢津貼用於購買牙膏肥皂;幹部也不過幾十元工資,每天都是繁重的體力勞動、累得精疲力盡,體力單薄的身軀支撐超負荷運轉著。

展廳中保存有戰友們用過簡陋,他們就是用這些原始的工具,“天當被子地當床”風餐露宿,沐雨櫛風,用頑強的毅力和精神逢山開路,遇河架橋。讓"錦繡河山織上鐵路網"。把青春無私奉獻給了祖國。

也許現在的人看到這個東西會不屑一顧,可卻是我們當兵時身家全部,生活和環境異常艱苦,"我們要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那裡落戶那安家。

這是鐵道兵戰友一張合影照,就是這些稚氣未脫的青春少年,把人生最美好歲月默默無聞獻給了大山,用青春的熱血和汗水鑄就了一條條動脈。敬禮,我的戰友們!如今,都已人到暮年,祝你們晚年過好!

那時注重精神鼓勵,根本沒有什麼物資獎勵,更不用說金錢,立功受獎得到一枚毛主席像章就是最大精神慰藉,人是需要一種精神力量!

能到北京受到最高領袖的接見是最高的榮譽,但那是屬於首長們的,義務兵幾年,有的連大山都沒走出過就完成了兵役。揹著捆紮發白的被子和破舊軍裝,或許能儉省下來一套新軍裝,帶著疾病退伍返鄉。

展館分為"領導關懷、鼓舞人心"、"槍林彈雨、建功沙場"、"開山築路、功勳卓著"、 "永誌不忘、繼往開來"等四個版塊,通過珍貴的歷史照片文字資料以及生產生活用品,展示鐵道兵的輝煌歷史和精神風貌,供世人瞻仰,以此激勵後人傳承和弘揚鐵道兵精神。

館後的青山上,矗立著全國鐵道兵聯誼會捐建、原鐵道兵政委宋維栻和原鐵道兵參謀長龍桂林分別為"成昆鐵路建設紀念碑"題寫的碑名和撰寫的碑文。

歷任兵種首長,好多都是赫赫有名的戰將和英雄。鐵道兵從1948年組建到1984年併入鐵道部,這一工程技術兵種,存在了35年。人數量最多時有40多萬,其中8300多人獻出了寶貴的生命。走進這裡感覺親切,不僅是鐵道兵戰友們的孃家,也是我們這些當年軍人的紀念館和懷念之地。

歷史將永遠記住這一天,1984年1月1日,鐵道兵正式歸國家鐵道部建制領導,編制為鐵道部第十一到二十工程局。向軍旗告別後這支從戰爭中走來、在抗美援朝戰爭和新中國社會主義建設中做出了不朽的貢獻英雄鐵軍從中國人民解放軍序列中永遠消失,但他們用血肉之軀鑄就的鐵道兵精神成為人民軍隊和中華民族寶貴的精神財富。 敬禮,老兵,雖然我們或將陸續凋零,但我們把無悔的青春奉獻給了復興中的民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