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愛生命、尊重生命、欣賞生命、感恩生命、敬畏生命


珍愛生命、尊重生命、欣賞生命、感恩生命、敬畏生命

百節年為首,春節是中華民族最隆重的傳統佳節,它不僅集中體現了中華民族的思想信仰、理想願望、生活娛樂和文化心理,而且還是祈福攘災、飲食和娛樂活動的狂歡式展示。但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型冠狀病毒”的疫情,在年前從武漢傳播開來。年二十九,武漢“封城”;大年夜,陸軍軍醫大學、海軍軍醫大學、空軍軍醫大學等醫院的白衣戰士馳援武漢。隨後,全國不少城市都宣佈推遲開工、上班、開學,時至今日,疫情依然在蔓延。原本交流問候傳遞親朋鄉里之間親情倫理、增深感情、歡樂祥和、親朋好友歡聚的傳統佳節,卻被告知“宅在家,不出門,戴口罩,常洗手,勤通風,多消毒,量體溫”。商場關閉、小區封閉。我們過了一個十分揪心的“春節”。

每天醒來,第一件事就是打開手機,看著那不斷增加的確診病例及死亡數字,深深地刺激著我們的神經。那些永遠閉上的眼睛,那些失去體溫的熟悉的身體……

成人尚且恐懼,孩子們呢?

我知道我們的許多家長既不願意又不好意思告訴孩子是如何出生的,更不願意與孩子提及交流死亡的話題。但在這個非常的時期,我覺得(流行語:我不要你覺得,我要我覺得!嘻嘻。)我們真的有必要,去幫助孩科學地來認識,我們親密的朋友——生命及死亡。

一、什麼是生命及死亡

1、什麼是生命

生命是什麼?生命是渺小的,就像大海中一朵朵小浪花,一點不起眼;生命是偉大的,就像一顆顆璀璨的夜明珠,是無價之寶。生命就是在嚴冬中挺立的竹子;生命是高大的松樹;生命是欣然怒放的梅花。

生命也像一道亮麗的風景線,燦爛而又賞心悅目;生命更像一條充滿荊棘的小路,途中的許多困難會阻礙你的前進。

生命是兒時的無知,童時的天真,青年的成熟,中年的練達,老年的圓滿。

生命的哲學定義:生命是生物的組成部分,是生物具有的生存發展性質和能力,是生物的生長、繁殖、代謝、應激、進化、運動、行為表現出來的生存發展意識,是人類通過認識實踐活動從生物中發現、界定、彰顯、抽取出來的具體事物和抽象事物。

生命的生物學定義:生命是生物體所表現出來的自身繁殖、生長髮育、新陳代謝、遺傳變異以及對刺激產生反應等複合現象。

我對生命的理解(也可是說是從社會學的角度理解的生命):

(1)生命是一種存在;

(2)生命是一種現象;

(3)生命是一種能力;

(4)生命是一種活動:

(5)生命是一種體驗生活的過程;

(6)生命是最寶貴的財富;

(7)生命是一種義務、責任和擔當。

2、什麼是死亡

死亡,是一門不得正視、不得不重視、不得不面對、不得不學習的課程。

生命匆匆,我們隨時隨地都會被時間帶走。爸爸媽媽,總有一天,也會死?

誰都不會陪孩子一輩子,孩子早晚總要學會面對。與其晚不如早些告訴稚嫩的孩子:什麼叫做死亡?

“不知死,焉知生?”

由於我國對於死亡忌諱的傳統,導致我國關於死亡教育的發展起步晚,發展緩慢。然而,隨著物流橫流的社會發展,隨之而來的校園欺凌及暴力、刑事犯罪、意外事故、心理壓力使得現代人的幸福指數堪憂,未成年人的犯罪率、自殺率和意外死亡率越來越高,且自殺的人群逐漸向低齡化發展。意外傷害、兇殺和自殺是排在青少年死亡前三位的原因。男青少年對個人死亡的意識越薄弱,他們做出的冒險行為就越多。

在孩子整個成長過程中,生老病死是他們必須面對的重大人生問題。

美國學者利奧·巴斯卡力博士曾深切地指出:“死亡是生命的導師”,而人們對死亡的懼怕是起於無知,如果孩子對死亡產生的好奇、疑惑沒有適當的宣洩渠道引導,將使其失去認識死亡意義的機會,而無法體悟生命的真義。傳統的刻意迴避只會增添死亡的神秘色彩,從而讓孩子徒增莫名的恐懼。因此,人對死亡越知覺、越瞭解,則對生命的看法就越加積極,就會在生存的過程中努力創造精彩的生活。死亡實為生命導師,在生命教育中不可忽視。

死亡是指喪失生命,生命終止,停止生存,是生存的反面。哲學上說,死亡是生命(或者事物件)系統所有的本來維持其存在(存活)的屬性的喪失且不可逆轉的永久性的終止。。

對孩子進行死亡教育不僅讓其懂得如何活得健康、活得有價值、活得無痛苦,而且還要死得有尊嚴。並使其對生死進行思考,理解死亡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規律,從而樹立科學、合理、健康的死亡觀;使其正確地認識死亡的各種表象、情境和反應;消除其對死亡的恐懼、焦慮等心理現象,教育其坦然面對死亡;使其思索各種死亡問題,學習和探討死亡的心理過程以及死亡對人們的心理影響,為處理自我之死、親人之死做好心理上的準備;懂得尊重、維護和不傷害他人及被他人傷害生命(減少和預防校園欺凌及暴力);瞭解死亡的原因、預防與延緩死亡的措施;勇敢地正視生老病死的問題,加深其對死亡的深刻認識,使其認識到人生包括優生、優活、優死三大階段,並將這種認識轉化為珍惜生命、快樂地度過一生。

二、為什麼要珍惜生命

1、生命來之不易

(1)螳螂的故事

珍愛生命、尊重生命、欣賞生命、感恩生命、敬畏生命

螳螂是一種昆蟲,由於雌螳螂要孕育後代,所以必須吸取大量養分以備產卵,因此雌螳螂在完成交配之後,就會殺死雄螳螂。

對於雄螳螂來說,繁衍也就意味著死亡,小螳螂的出生總是伴隨著父親的死亡。也可以說小螳螂的出生是用爸爸的性命換來的。

(2)企鵝的故事

珍愛生命、尊重生命、欣賞生命、感恩生命、敬畏生命

雌企鵝在每年的5月至6月份,會產下一枚蛋,但此時它們身體儲存的能量就會消耗殆盡,必須立即返回大海進行捕食。雌企鵝把蛋交給雄企鵝。雄企鵝把蛋放在腳掌上,用育兒袋包裹起來,孵化時間大約65天。這期間,雄企鵝將不吃任何食物,多數時間將在睡眠中度過,依靠燃燒身體中儲存下的脂肪度日。為了在寒冷和大風中倖存下來,雄企鵝們會擠成一圈,然後輪流換到中間。如果在小企鵝出生後,媽媽仍沒有回來,爸爸就會將小企鵝坐在身下,拿育兒袋將小企鵝全身覆蓋,再從食道中分泌出乳白色的乳狀物質來餵食小企鵝。

此時勞累了兩個多月的丈夫要和妻子換班,把“獨生子”面交雌企鵝撫養後,雄企鵝將告別“嬌妻”和愛子,沿著去年夏季來時之路踏上百公里外的海中捕蝦抓魚補充自己的肌體,直到小企鵝長到3個月時,羽翼漸豐,能基本跟隨母親自立時,才準確無誤地返回自己的“家園”接“母子倆”去外海生活,從而完成其一年一度的季節性遷移和生兒育女、繁衍後代的重任。

(3)人的誕生

珍愛生命、尊重生命、欣賞生命、感恩生命、敬畏生命

下一代的生命,是上一代用生命換來的。

胎兒期,就是指受孕到出生這一時期,約40周,即通常說的十月懷胎。胎兒的發育階段為280天。

媽媽肚子一天天地大起來了,每個月例行去醫院檢查身體。不知是什麼原因,睡覺到半夜總會有想吐的感覺,但又什麼也吐不出來,很難受。翻身這個簡單的動作也不是很利索就能做到了,搞不好腿還會抽筋。休息的時候去街上為寶寶選一些物品。不敢生病,即使生病也不敢吃藥。不敢做劇烈運動,不敢提重物,不敢爬高。膽顫心驚十個月,生孩子就是過“鬼門關”啊。

2016年9月15日衛計委公佈了一個令人吃驚的數據,上半年的孕產婦死亡率同比去年同期上升了30.6%,為18.3/10萬。孩子們啊,你們的出生,是母親以死亡為代價換來的啊!

2、生命很脆弱

2017年8月10西漢高速陝西段重大事故。23點34分,一輛車牌號為豫C88858號的客車自成都駛往洛陽,途經京昆高速公路安康段秦嶺一號隧道南口(1164㎞+930m)時,撞向隧道口發生交通事故。事故造成36人死亡,13人受傷。

珍愛生命、尊重生命、欣賞生命、感恩生命、敬畏生命

2018年11月3日晚,駕駛人李某駕駛遼AK4481號重型半掛載重牽引車,沿蘭海高速公路由南向北行駛,經17公里長下坡路段行駛至距蘭州南收費站50米處,與31輛車連續相撞。

珍愛生命、尊重生命、欣賞生命、感恩生命、敬畏生命

“災難並不是死了兩萬人或八萬人這樣一件事,而是死了一個人這件事,發生了兩萬次。”作者 / [日本] 北野武

3、生命很短暫

珍愛生命、尊重生命、欣賞生命、感恩生命、敬畏生命

2018年4月27日下午6時10分許,陝西省米脂縣第三中學學生放學途中遭到曾是該校學生、時年28歲的兇手趙澤偉的襲擊,造成21名學生受傷,其中9人死亡。2018年9月27日9點9分,“米脂4·27故意殺人案”罪犯趙澤偉被執行死刑。

4、生命只有單程票,有去無回

生命沒有來世、沒有下一次,不可能從頭再來。

珍愛生命、尊重生命、欣賞生命、感恩生命、敬畏生命

5、生命無價

要使孩子明白;生命不僅屬於自己,也屬於家庭。父母含辛茹苦地孕育他們,他們承載著家庭、父母的希望。他們一出生,家人就開始為他們付出辛勤的勞動。所以,他們更應該珍惜自己的生命!

珍愛生命、尊重生命、欣賞生命、感恩生命、敬畏生命


珍愛生命、尊重生命、欣賞生命、感恩生命、敬畏生命


三、怎樣珍惜生命——學會愛

愛,即人類主動給予的幸福感,是指一個人主動地以自己所能,無條件尊重、支持、保護和滿足他人無法獨立實現的人性需求,包括思想意識、精神體驗、行為狀態、物質需求等。愛的基礎是尊重。愛的本質是無條件地給予,而非索取和得到。愛是純正的正義。愛是無私的奉獻。

所以,愛是一種發自於內心的情感,指的就是對某個人或某個事物有純潔而深摯的感情。這種感情所持續的過程也就是愛的過程。

愛,是一種生命現象,愛,是這個世界的靈魂,她屬於整個生命系統。因為愛,我們才覺得美好。生命才擁有了智慧、期待和求索。愛,出自心靈,出自本然。是生命最美最自然最渴望的情愫和狀態。是一個生命對另一個生命或事物的珍重、眷顧和牽念。是對世界的憐惜和悲憫。

“愛”在漢語中是一個多義的字。它包含了愛情、母愛、父愛、友情、親情、博愛以及人對所有事物的根本情感。愛在藝術、哲學、美學等科學文化領域,是一個普遍的主題,也是一個永久的主題。

這是繁體字的“愛”。

珍愛生命、尊重生命、欣賞生命、感恩生命、敬畏生命

它的上面是母親的“母”,母愛如天。

珍愛生命、尊重生命、欣賞生命、感恩生命、敬畏生命

它的下邊是父親的“父”,父愛如山。

珍愛生命、尊重生命、欣賞生命、感恩生命、敬畏生命

旋轉九十度就是“神”,我愛人人,人人愛我。

珍愛生命、尊重生命、欣賞生命、感恩生命、敬畏生命

(1)愛自己

告訴孩子,作為人,首先要學會愛自己,努力提升自己的能力,讓自己擁有一個陽光的心態。如果你的心靈千瘡百孔,住進你心裡的人,又怎能感受你的溫暖與體貼呢?

想要幸福,先好好善待自己,經營好自己,才有能力去愛別人。隨口一說的愛太廉價,所有的愛都是有成本的,學會將心比心,凡事多換位思考。

人心都是相互的,做最好的自己,才能遇見更好的別人。

愛自己,珍惜自己的生命。人對自己生命、幸福、成長、自由的確定,同樣根植於其愛的能力,也就是說根植於關心、尊重、責任和認識。如果一個人有能力產生愛,他也就愛他自己。自私的人,愛自己不是太多,事實上是仇視自己。一個人如果不懂得愛,不會愛,連自己都不愛,怎麼奢望他(她)愛別人而不害別人?

如果你愛自己,你就會像愛自己那樣愛其他的人。只要你對其他人的愛不及對自己的愛,你就不會真正地愛自己,但是如果你同樣地愛所有的人,包括愛你自己,你就會愛他們像愛一個人,這個人既是上帝又是人類,這樣的人就是一個愛自己,同樣也愛其他所有人的偉大而正義的人。 一個連自己都不愛的人,一個連自己生命都不珍惜的人,怎敢奢望他珍惜別人的生命。珍愛生命,才是人生最重要的事。

但我們卻有不少孩子常拿自己的生命開玩笑:自虐、自殘、自殺,作踐生命。

(2)愛父母

要使孩子明白:“身體髮膚受之父母”,我們的所有都是父母給予我們的,父母給了我們生命,從我們呱呱墜地,發出第一聲啼哭,含辛茹苦,撫養我們長大,教育我們做人。父母是我們人生道路的鋪路石,我們每走一步,都有他們細心地叮囑,無盡地關懷和殷切地牽掛。成功了,他們不圖什麼回報,只有發自內心的欣慰和自豪;失敗了,他們沒有報怨,只有默默的支持和悉心的寬慰。如果沒有他們,這個世上也不會有我們的存在。

如果有一天 生你養你的兩個人都走了。這世間不會有誰會每時每刻地管著你了,管你工作怎麼樣了?管你瘦了還是胖了?管你的身體怎麼樣了 管你吃得好不好?管你睡得好不好?因為管人是很累的, 誰會願意這樣的去勞累呢?那還不是父母嗎?所以 孩子們啊, 在父母生病的時候 ,你們也要多去關愛他們啊 ,在他們生病的時候他們也需要你們的關愛啊 。

“羔羊跪乳,烏鴉反哺”,愛父母是人生中感恩之心最重要的一環,一個不孝敬父母的人,沒人跟你交朋友,不會有人跟你合作,也永遠你會成功和幸福。

珍愛生命、尊重生命、欣賞生命、感恩生命、敬畏生命

但是我們有的孩子竟然殘忍的傷害甚至殺害自己的父母。

(3)愛家人

告訴孩子,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姥爺姥姥、親戚兄弟姐妹,都是他的親人,不論學歷、職務、貧富。親人只有一次的緣分,無論這輩子你和他們會相處多久,都請好好珍惜共聚的時光。下輩子,無論愛與不愛,都不會再見。充分利用這個特殊的假期,好好珍惜他們,為他們做點力所能及的小事。

珍愛生命、尊重生命、欣賞生命、感恩生命、敬畏生命

(4)愛老師

古人曰:一日為師終身為父。師傅,既是師也是父。在這個世界上最關心我們的除過父母就是老師了。

人生而在世,有三不笑:不笑天災,不笑人禍,不笑疾病。

人立地為人,有三不黑:育人之師,救人之醫,護國之軍。

2019年高考作文題目是看圖作文:“你們再看看書,我再看看你們”看到這個字眼瞬間戳中淚點,一位慈祥的班主任從高一帶著學生一直帶到高三畢業,三年裡的點點滴滴存在心間,臨近高考最後一個晚自習班主任說道:“你們再看看書,我再看看你們,可能從畢業後就很少再見到你們了,你們永遠是我的學生。”

老師依依不捨卻又特別希望孩子們離開,走向更好的發展舞臺,高考這個字眼既讓人難過又讓人開心,無論怎樣你們必須前行,不僅僅帶著老師的期望還帶著父母的理想,他們沒有實現的理想在孩子身上定能實現。

珍愛生命、尊重生命、欣賞生命、感恩生命、敬畏生命

(5)愛同學

現在絕大多數家庭的孩子都是“獨生子女”。一對獨生子女的父母養了一個獨生子女的孩子,被六個以上的大人寵著,由此帶來一系列問題。

首先,由於父母和祖輩的溺愛嬌寵,容易使孩子變得自私,凡事先考慮自己的利益得失,很少為別人著想。其次,由於對“獨苗苗”百般袒護,長者不願約束孩子。孩子在家庭這個最早加入的社會結構中,未能養成尊重長輩、遵守紀律的自覺性,而是任性驕橫,家庭成員關係顛倒,走向外部社會也不懂得尊重別人。第三,獨生子女沒有兄弟姐妹為伴,幼時缺少與小夥伴一起遊戲的集體活動,既不易養成與人協同合作精神,又缺少競爭性,所以社會適應能力差,容易形成孤僻、缺少熱情的個性傾向。第四,在家裡,父母代勞獨生子女的許多本應自理的工作,易於形成依賴性,自主精神和自主能力都差,也缺少勞動自覺性。第五,家長望子成龍,請家教,買鋼琴,逼孩子認字、作文、彈琴、習畫、學外語。孩子缺乏應有的遊戲時間,會產生厭學情緒。且長期灌輸技能學習,少接觸社會,缺失對事物的思考分析能力,偏離對正常社會的正確認知。所以,在處理同學之間的關係上很容易出問題,譬如:以大欺小、以多欺少、倚強凌弱、以暴制暴、冤冤相報、睚眥必報、魯莽衝動、以怨報德等問題。輕則民事賠償、紀律處分,重則開出學籍、刑事處罰。

珍愛生命、尊重生命、欣賞生命、感恩生命、敬畏生命

(6)愛他人

孟子曰:君子所以異於人者,以其存心也。君子以仁存心,以禮存心。仁者愛人,有禮者敬人。愛人者,人恆愛之;敬人者,人恆敬之。有人於此,其待我以橫逆,則君子必自反也:我必不仁也,必無禮也,此物奚宜至哉?其自反而仁矣,自反而有禮矣,其橫逆由是也,君子必自反也:我必不忠。自反而忠矣,其橫逆由是也,君子曰:“此亦妄人也已矣。如此,則與禽獸奚擇哉?於禽獸又何難焉?”

尊重別人就是尊重自己,尊重他人的生命,就是對自己的生命負責。

限於篇幅,案例略去。

珍愛生命、尊重生命、欣賞生命、感恩生命、敬畏生命

(7)愛祖國

珍愛生命、尊重生命、欣賞生命、感恩生命、敬畏生命

人類最高的道德標準是什麼?那就是愛國心。——拿破崙

梁啟超曾言:故今日之責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少年獨立則國獨立,少年自由則國自由,少年進步則國進步,少年勝於歐洲,則國勝於歐洲,少年雄於地球,則國雄於地球。

周恩來曾立志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愛祖國對孩子來講就是好好讀書。一個人知道為誰而學,他就能學好。讀書養才氣,讀書才是門檻最低的高貴。

人生首要的任務是做人,而做人的首要任務在於讀書。人的本性中包含著聰明靈巧,只是要到學業完成時才能顯現出美的本質。

什麼是有文化?梁曉聲曾說:“根植於內心的修養;無需提醒的自覺;以約束為前提的自由;為別人著想的善良。”

人之所以痛苦,是書讀的不多,卻想的多。

人不教化何以成人?人不學習何以做人?

2011年陝西漢中漢陰殘疾考生李衛昂首挺進考場,被網友稱作“堅強哥”。

珍愛生命、尊重生命、欣賞生命、感恩生命、敬畏生命

親愛的家長朋友們,一定要讓孩子明白:為誰而活?

人們活著是為了尋找生命的意義,這也是人們一生中被賦予的最艱鉅的使命。尋找生命意義有三個途徑:工作(做有意義的事)、愛(關愛他人)以及擁有克服困難的勇氣。苦難本身毫無意義,但我們可以通過自身對苦難的反應賦予意義。在苦難中,一個人可能仍然保持勇敢、自尊、無私。人的內在力量是可以改變其外在命運的。

一些不可控的力量可能會拿走你很多東西,但他唯一無法剝奪的是你自主選擇如何應對處境的自由。你無法控制生命中會發生什麼,但你可以控制面對這些事情時自己的情緒與行動。

生命在任何條件下都有意義,即便是在最為惡劣的情形下。尊重他人的生命,對自己的生命負責。

一定要培養孩子敬畏生命的意識。

敬畏生命:顧名思義就是對生命的尊敬和畏懼,有生命才能做許多有意義的事情,才能為個人和社會創造價值,這需要對生命的尊重。沒有人不怕死,誰都不想死,對死亡都有一種與生俱來的恐懼感,這很正常。既然生命早晚都會結束,為什麼不好好的生活呢?享受生命的過程,實現生命的價值。那我們就要好好的珍惜生命。這兩個是前因後果的關係,只有敬畏生命,才能更好的珍惜生命。

“敬畏生命”,不僅對人的生命,而且對一切生物和動物的生命,都必須保持敬畏的態度。保持生命,促進生命,就是善;毀滅生命,壓制生命,就是惡。這是道德的根本法則。

生命對任何人都很公平,都只有一次的機會,不論貧賤高貴。死而不可復生,沒法從頭再來。生命不僅僅屬於自己。任何人都不得非法剝奪他人的生命。所以,我們必須敬畏生命。

請告誡孩子:生命是如此脆弱,我們要善待自己的生命,保護好生命,讓生命綻放出絢爛的光彩!

世界因生命而精彩。珍愛生命的人,無論何時何地,無論遇到多大挫折,都不會輕易放棄生的希望。

請告訴孩子:保證生命的基本條件是什麼——?

第一:健康——遠離誘惑,自尊自制;

第二:自由——遵守法律,行為底線;

第三:情義——無價之寶,人生真諦;助人就是助己,人生的起源就是情,沒有情的話生命都不存在。

培植關愛生命、尊重生命、欣賞生命、感恩生命、敬畏生命、成全生命等美好的情感態度價值觀,是生命教育的重要任務。

尼采說:一個人知道為什麼而活,就能忍受任何生活,他就能活好。

珍愛生命、尊重生命、欣賞生命、感恩生命、敬畏生命

2020年農曆春節,大概是中國人過得最不喜慶的一個春節,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出現,讓原本的新春盛典成了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在惶恐不安中,人們囤積口罩、搬空超市、哄搶雙黃連,閉門不出、謝絕親友,同時,也給我們的家長提供了與自己孩子絕好的共處交流機會。這麼多年與學校、學生及家長的交流,未成年人校園欺凌及犯罪的研究,深感一個最最重要的原因,在於我們從家庭、學習及社會對於生命教育的缺失。因此,我以為,在此非常時期,家中有中小學生的家長,正好可以利用這個突發事件,與孩子一起好好探討一下生命的意義。今天,那位吹哨人醫生李文亮去世了。人生除了生死其它都不是事。因為此文是應約寫的短文,限於篇幅,一是向死而生的話題說的不多,二是不同年齡段的生死問題沒有展開說,三是案例沒有用。只能是算拋磚引玉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