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為唐代帝陵,緊挨乾陵,裡面無比寒酸,連棺床都是墓碑拼湊

說起中國古代王朝的巔峰時期,唐朝顯然是當仁不讓。在那個盛唐時代,中華不僅享有極高的國際地位,而且國內也一片繁榮景象,開放的社會讓百姓過得十分愜意。

因為盛唐國力強勁,所以處在這個時期的帝王們,死後都也被厚葬,陵墓修建的十分豪華氣派。最具有代表性的,應該是唐高宗和武則天的合葬墓——乾陵。

同為唐代帝陵,緊挨乾陵,裡面無比寒酸,連棺床都是墓碑拼湊

乾陵作為唐代最奢華的帝陵,歷經了千百年的風霜,因為集合了當時最頂尖的建造技術和防盜技術,所以至今也沒有誰真正打開過乾陵,所有的盜墓者在它面前都得鎩羽而歸。

新中國建立之後,郭沫若曾想挖掘乾陵用於考古,但由於出了定陵那件慘案,他的提議被周總理駁回,後人們也遵從著這一規定。

不只是乾陵,包括其他的唐代帝王陵,我們也一直沒有挖掘。直到1995年,陝西文物局才批准,開挖了唯一一座唐代帝陵。

同為唐代帝陵,緊挨乾陵,裡面無比寒酸,連棺床都是墓碑拼湊

這座帝陵名為靖陵,就緊挨著氣勢恢宏的乾陵,但它的命運卻沒有乾陵那麼好,不僅自身規模不大,而且還遭受過多次偷盜,鑑於這種情況,國家才決定進行搶救性挖掘。

在開挖之前,其實考古專家並不知道這裡面埋葬著哪位皇帝,因為按照唐朝人的傳統,出於對先帝的尊崇,後面的皇帝是不會將陵墓修建在乾陵旁邊的。後來陵墓被打開,人們才得知,原來這裡埋葬著的,是唐僖宗李儇。

同為唐代帝陵,緊挨乾陵,裡面無比寒酸,連棺床都是墓碑拼湊

照理來說,唐朝帝陵應該都修建得十分豪華,就算比不上乾陵,最起碼也不會太寒酸。但是當專家們打開靖陵之後,才發現事情並非如此。

靖陵地宮規模十分的小,而且看工藝也十分簡易,根本看不出是一個皇帝該享有的標準。墓室內的壁畫也差強人意,由於曾被多次偷盜,如今剩下的也不足三分之一,看起來破敗不堪。

最令專家們驚訝的是,靖陵周邊製作如此粗糙也就算了,竟然連盛放皇帝棺槨的棺床都不是專門製作,而是借用了兩塊破爛的墓碑湊起來的,就是一般的臣子也不會這麼幹。

同為唐代帝陵,緊挨乾陵,裡面無比寒酸,連棺床都是墓碑拼湊

為什麼堂堂帝陵竟然會成如此慘狀呢?其實也不難想到,唐僖宗在位的時候,大唐早已衰敗,沒了往日的輝煌,再加上連年的戰亂,帝陵自然是沒有功夫好好修建,所以只能濫竽充數。再加上多次慘遭盜竊,靖陵也被盜墓賊毀得七七八八,所以只餘下一座破敗的空殼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