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東北歷史上重要的的瓦爾喀人哪裡去了?

歷史上,中國的東北曾經很大。現在我們擁有的只是內東北,外東北是丟掉了,隨著外東北丟失的是一些歷史上在我國境內生活過的少數民族。比如,今天我要講的一個民族——

瓦爾喀人

中國東北歷史上重要的的瓦爾喀人哪裡去了?

雜誌上的瓦爾喀人(注:他們生活在俄羅斯遠東地區,即外東北,不是西伯利亞地區)

瓦爾喀人是女真人的一個分支,我們要了解這個民族,就要了解女真的一些情況。大家不要認為女真只是滿族的先祖,女真是一系列東北部族在戰爭和生產勞動中逐漸形成的氏族部落聯合體,也是眾多民族的祖源人群,在我國境內,女真人民形成了滿族和赫哲族等民族,在境外還有那乃人、烏爾奇人等,見 。這些民族的分合情況很複雜,比如赫哲人在金代屬於生女真,在明清屬於野人女真的重要組成部分。康熙時代對赫哲人的征伐太甚,才導致赫哲人形成了與滿族不同的民族心理意識,和滿族人分道揚鑣。“赫哲”作為族稱最早出現於康熙二年(1663年)三月的史書記載中。清朝對赫哲人用兵的主要原因是“慢不朝貢”,清朝統治者認為,“爾之先世,本皆我一國之人,載籍甚明,爾等向未之知,是以甘以自外” ,認為“其性暴戾,當善為防之”。

瓦爾喀人,是個比較特殊的民族,歷史上他們和滿族先祖以及赫哲人都有親緣關係。

但瓦爾喀人屬於東海女真。關於建州女真、東海女真和野人女真,參見 。一般認為,東海女真分三部分,分別是瓦爾喀部、虎爾哈部、渥集部。

明末清初,瓦爾喀人居住在居圖們江流域及烏蘇里江以東濱海地區,東至海濱及沿海島嶼之地。大致分佈地在今烏蘇里江及穆稜河兩岸,屬於古肅慎族的分支。

中國東北歷史上重要的的瓦爾喀人哪裡去了?

16世紀末17世紀初女真各部的分佈區域

明朝初年,圖們江流域的女真人接受了明朝的招撫,設立了建州等衛,後因一些原因相繼的向南遷移,參見 和 。而留在原地的這些女真人被稱為東海女真瓦爾喀部。

歷史上女真人各部之間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瓦爾喀人曾經是一個分佈廣泛的部族。

當建州女真逐漸形成滿族後,以努爾哈赤為代表的滿族民族英雄開始了統一女真的戰爭行動。我不知道現在為什麼有這麼多噴子在網絡上嘲諷努爾哈赤這樣的歷史人物。大家應該知道,努爾哈赤的先祖在金代就開始大量接觸漢文化,並且一定程度上漢化,參見 。從猛哥帖木兒開始,學習漢文化是成長中必然要接受的教育,參見 。滿族人在入關前就已經相當漢化。

有些人認為努爾哈赤只會說滿語,這是對歷史不瞭解,從猛哥帖木兒那時甚至更早都會讀漢文書籍,猛哥帖木兒有不少來自在金朝做官的先祖留下的漢文藏書,被他的後人獻給了朝鮮國王。這些古籍有《蒙古世祖皇帝》、《知風雨》、《善惡報應》、《南無報大》、《陰陽占卜》、《福德智慧》、《飲食燕享》、《日月光明》、《陰陽擇日》、《開天文》、《真言》、《佛經》七冊、《禮度》、《勸學》等。參見 。到了努爾哈赤時代,他必須學會說漢語,因為這是生活的需要。努爾哈赤的祖父和父親都要嚮明朝進貢,努爾哈赤年輕時要在在山裡採集土特產拿到撫順馬市和漢人交易,出售或者交換商品,與漢族商人和官吏關係密切,如果不會說漢語怎麼能行?當然,努爾哈赤平時主要說滿語,畢竟他那個時代是滿族民族情緒高漲的時代。

現在,有些人攻擊這些說法,會問漢化的少數民族為何還會殘酷壓迫漢民族?我只想說,高度漢化的民族必須像北魏那樣的鮮卑人和後唐沙陀人那樣的完全融入進漢族的少數民族,才不會太壓迫漢民族,畢竟是一家人了。除此之外,凡是既漢化又保留有本民族特點的少數民族出於保護本民族統治階級特權的目的,都不會刻意逢迎人數眾多的漢人,因為一旦模糊了和漢人的等級差別,不出意外,他們一定會全部融入到漢族當中,一點痕跡都留不下。我看過一些地方誌,現在某些地區和大家生活在一起、與漢人毫無差別的人兩三百年前還是不折不扣的少數民族,留待合適的文章舉這個例子。

清朝早期雖然已經漢化,但是還沒有失去本民族的鮮明特點,清朝統治者可以敬重少數上層漢族人士和漢族中的智識人物,但不會把全體漢人都敬若上賓!不要有什麼歷史虛無主義的想法,歷史上民族融合大多數情況下是漸進的,少數時間內是激進的,甚至有殘酷的一面,但這並不能影響到今天各民族大團結、同是中華一家親的民族和諧局面。

少數民族在入主中原之前做過大量殘酷的事情(戰爭或屠殺),肯定有其無法迴避和無法抉擇的歷史背景。本文講到的努爾哈赤和皇太極征服瓦爾喀人就是這樣,逐漸展開。

清朝征服女真各部落一是為擴大民族人口基數,獲得足夠的從事生產和戰爭的人口;二是消除後顧之憂,防止在入主中原時腹背受敵,客觀上簡化了東北民族關係,防止了民族分裂勢力產生,這是有歷史貢獻的。但由於清朝征伐過甚,以及調離少數民族過多,東北人口空虛,當清末沙俄入侵時,缺少抵抗人口,不得不割讓外東北,這也是不爭的事實。

清朝統一東海女真,先從臨近建州女真的瓦爾喀部開始。約在萬曆二十四年(1596年),努爾哈赤派費英東率兵“初征瓦爾喀,取噶嘉路”,揭開了統一烏蘇里江流域及其以東濱海地區的序幕。我們後文敘述。

還是回到瓦爾喀人這裡來。150年前,瓦爾喀人的先祖或架著小船出沒於烏蘇里江上捕魚捉鱉,或踏著滑雪板穿行在外興安嶺的林海里狩獵熊虎。這個民族只事漁獵,不事農耕,喜愛依山傍水而居

。他們夏天住在圓錐形泥草屋(撮羅)裡,冬天住在地窖子裡。

《清史稿》載,瓦爾喀人的屬地南至現在吉林琿春,東至俄羅斯伊曼城,北至黑龍江省饒河,西至富錦市,說阿爾泰系語言。可見當時分佈很廣。但是,現在中國境內已經沒有登記為瓦爾喀的民族了。在俄羅斯,瓦爾喀人也不多了,題圖上的瓦爾喀女性叫瓦麗婭,嫁給了俄羅斯人,丈夫叫瓦西里,在海參崴做邊貿生意。夫妻兩人對中國人很友好。

雖然現在瓦爾喀族不足一千多人,但在歷史上,努爾哈赤和皇太極,兩代人都和朝鮮爭奪他們。而且,清朝對瓦爾喀人的爭奪成功後,明朝基本放棄了對東北大部分地區的經營和控制。這個民族在中國歷史進程中有值得一書的地方。

寫到此時,已接近凌晨三點。我因年後一直在單位(不是名字旁的單位)參加抗疫工作,連家都沒回過,實在沒時間一次把文章寫完。我就不再預設分幾次寫完了,寫幾篇是幾篇,敬請讀者朋友耐心等待閱讀。

前天中午我在單位旁邊拍到春天的花朵,作為尾圖放在這裡。花都開了,春天的氣息更加濃郁,希望就在眼前,一切困難都會過去。

中國東北歷史上重要的的瓦爾喀人哪裡去了?

迎春花開,百花即將怒放

未完待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