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軍名鴿為何作不出冠軍子代?

一羽普通的賽鴿,有幸得了一次或數次好名次,經過人為包裝便成為名鴿,其子孫後代立時成龍變鳳身價倍增榮耀之極。更有那有錢有識之士,慷慨解囊揮金如土,盡收帳下,沖天之豪氣令人乍舌。

搜鴿網為鴿友們帶來養鴿賽鴿小常識以及鴿界趣事,關注搜鴿網微信公眾號,下載搜鴿網APP(各大應用市場可以搜索到),為您帶來實用養鴿小文章,大家共同探討,共同進步,共同學習,如有問題更可留言,有問必答。

在賽鴿發展事業正旺的今天,一人擁有數只或數十隻世界級名鴿者大有人在,各種媒體也爭相報導,今天這個名鴿的後代奪得冠軍,明天那個名鴿的直系取得金牌,真叫人眼花潦亂、羨慕不已,不得不佩服這些名鴿的威力所在。可細想卻又稍有疑惑,一羽名鴿,通過各種途徑傳播繁殖的後代何止千百,偶爾爭得個把好名次本不足為奇(假冒偽劣暫且不說),可名鴿就是名鴿,此冠不同於彼冠,歡呼吹捧響徹雲霄,多少人又加入新一輪摸頂禮拜爭、相引購的行列,好像一鴿在手便勝卷穩操所向無敵也。

事實上,絕大多數引進者是期望越大失望也越大(只是讓某些人門庭若市、生意興隆,暗中竊笑罷了)。其中一部分人,為了減少經濟損失,經過一番張冠李戴、移花接木的苦心運作,又去欺騙其他的追星族了。這就是目前鴿界魚目混珠、濫竽充數,價格和價值偏離,名氣和實用價值大相逕庭的主要原因之一。眾多的想當然和盲目哄抬,導致了鴿界這種海市蜃樓現象。我們不妨把那些中看不中用的所謂名鴿看作是價格昂貴的古董,擁有者只是為了滿足某些心理上的佔有慾望而已。追求名鴿,是經濟能力強勁者的實力體現與氣勢(當然不乏商業運作),但虛的終究是虛的,肯定不會長久下去。當人們經過狂熱的衝動而在教訓中逐漸冷靜的時候,這種虛幻就會消失,可這種消失是在人們付出金錢與時間的沉重代價後才得以體現,未免可惜、可嘆。

名鴿所以成為名鴿,在很大程度上是人為製造包裝的結果。不就是一隻普通的賽鴿得了幾次好名次嗎?何必硬要說成是同類的龍鳳。一羽冠軍鴿的產生,除了有它自身的因素外,還有天、地、人的綜合作用。有句話談得好,“一種天氣一種冠軍,一個距離一個冠軍”。就是這樣的一個天氣,就是這樣的一個賽程,也就是這樣一隻正處顛峰狀態的鴿子,冠軍產生了,名鴿產生了,那怕有幾秒鐘的差別。那麼稍後一點的亞軍、季軍就不好嗎?一群鴿子從集鴿、運輸到放飛歸巢,這其中的遭遇和經歷又有多少是人所知曉的,比如開籠先後、吃食飲水、遭遇天敵等差異。

也許就是這種種差異中的一種便決定了冠亞軍的座次,人們往往習慣於注重結果。一鴿得冠全舍昇天,你爭我搶飛速傳播,炒作吹捧遮天蔽日。可事實上用這些冠軍之後做種絕不如當初引進時所想像的那樣。我們難道沒有這樣的經歷:記錄鴿做種有時往往大失所望,而一些“計劃外生育”,卻又鬼使神差般出人意料讓你喜從天降。箇中原由誰又能說得清道得明呢?其實這一切的無定數又何償不是賽鴿的贏人之處?冠軍的兒女不一定是冠軍,這就像科學家的兒女不一定是科學家,奧運冠軍的兒女也不一定生奧運冠軍一樣,沒什麼大驚小怪,否則無論你出再多的錢,人家也不會把冠軍鴿賣給你。

各地的各種賽事不計其數,那些冠軍、亞軍又有多少是真正來源於名鴿。比如聯合鴿舍(公棚),擁有眾多名鴿的名家送鴿之多、送鴿血統之硬使一些工薪族鴿友望塵莫及,自覺形穢,可決賽結果往往是花開遍地各有所獲,倒也顯不出什麼名鴿的威力。高價的名鴿到底如何?有句廣告語說得好:誰用誰知道!

作為名鴿的冠軍鴿,哪怕是數次奪冠,也只能說明其本身競翔條件的突出,但再優秀的賽績也不能體現做種的價值。我們引進的目的就是育種,如果做種平淡無奇豈不勞心傷財?談到育種,就會涉及到一些基因遺傳的問題,而這種由於多種外界因素的綜合作用而奪冠的行為,在理講上是不可能遺傳給後代的。也許這也是人類體育運動中,為什麼人們不總是在冠軍的後代中培育選拔運動員的原因吧。

奪冠軍是偶然的,是賽鴿不確定的一種行為表現。而基因遺傳卻是必然的,它只能把生物種群所固有的,不可改變的確定性狀遺傳給後代。有些名鴿確實是名符其實,物有所值,千里挑一。其遺傳性強,後代賽績卓著。但這畢竟只是極少數,一羽鴿子,雄才大略一旦顯露,珍藏唯恐不及,誰肯輕易割愛?好鴿可遇不可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