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家寶寶屬於安全型依戀嗎?

先請各位家長做一個有趣的依戀類型測試:

這些描述中哪一個更符合你的愛情關係?或者是更符合愛情關係中的你?

第一類描述:我覺得自己還是比較容易親近的人,而且不管是依賴別人還是讓別人依賴自己,我都覺得相當的舒適自在,我不會總是擔心自己會被拋棄,或者是跟別人太親近。

第二類描述:跟人親近會讓我覺得有點不舒服,我發現自己很難完全信任別人,也很難讓自己依靠別人,只要有人跟我太親近,我就會覺得坐立難安。而另一半對親密的需求,常常讓我不自在。

第三類描述:我覺得別人是勉強順我的意來親近我,我經常擔心另一半並非真心愛過,或者不想跟我在一起。我想要和另一半達到水乳交融的境界,但這種想法有時會把人給嚇跑。

以上是三種描述。

大家想想哪一個描述更符合你在婚姻或者是在戀愛當中的行為模式呢?

你家寶寶屬於安全型依戀嗎?

如果你的情況符合第一種描述,屬於安全型的依戀

如果你的情況符合第二種描述,屬於逃避型/迴避型依戀

如果你的情況符合第三種描述,屬於焦慮型依戀。

寶寶的依戀類型

大家瞭解了自己的依戀類型後,我們來看一下孩子的依戀類型。心理學家安斯沃斯通過一種親子分離的測驗來評估孩子的安全依戀類型。

操作大致如下:首先讓父母跟孩子在一個陌生的環境裡遊戲一段時間,然後讓媽媽離開房間,一個短暫的親子分離就發生了。

在分離過程當中要看一下孩子的行為反應模式是什麼樣的,接下來媽媽回來的時候對孩子進行安撫,看看孩子對父母安撫的反應又是什麼。

通過觀察孩子的反應,安斯沃斯總結了幾種類型的孩子。

第一類孩子,也是大部分的孩子,屬於安全型依戀。

當他母親離開的時候,他們會變得焦躁不安,沒有辦法完全放鬆。等到媽媽一旦回來,他又立即變得很開心,過去跟媽媽要抱抱,要安慰,然後很快就平靜下來,又能夠繼續遊戲。

第二類孩子對媽媽或者是親密照料者的離開,幾乎沒有反應,不管是媽媽來了還是媽媽走了都表現得非常平淡,沒有任何情緒波動,你會感覺這些孩子往往像是用他自己內心的力量來安慰自己,而不依賴於父母的力量。

所以這類人往往都會在人際上變偏冷漠,或者是偏孤立,很難跟其他人建立親密的關係,安斯沃斯稱把這一類稱之為逃避型的依戀。

第三類孩子只要看到媽媽或者照料者不在,他就會變得焦躁不安,非常的不安,而且還會非常的黏人,一刻也不允許母親離開。

父母回來時,他還會去抗拒父母的安撫。他始終沒有辦法在陌生的情境下安靜下來,媽媽的分離會讓他產生非常強烈的焦慮,對媽媽的歸來也沒有表現出歡迎,反而是以更加憤怒或者是一些其他不良的情緒來對抗父母,這類孩子的依戀屬於焦慮型。

你家寶寶屬於安全型依戀嗎?

根據此方法,總結來說,想要了解1-3歲孩子的依戀類型有兩個要點

第一,當父母離開孩子時,孩子表現出焦躁不安

第二,當父母與孩子重聚時,孩子會高興地歡迎依戀對象,並且很快能夠安靜下來

如果上述描述都符合,孩子是安全型依戀。

如果孩子符合第一點,不符合第二點,也就是在你回到他身邊時,孩子是排斥和抗拒的,那麼孩子是焦慮型依戀。

如果孩子兩點都不符合,那麼孩子可能是迴避型依戀。

在第一篇文章中介紹了依戀關係建立的三大階段,在每個階段很多家長都會感受到不同的養育挑戰。

在後臺收到了一些家長的提問,我挑選出幾個問題,再細緻分析下與依戀關係建立有關的育兒現象,並簡單地給出一些建議。

01很多媽媽苦惱說孩子只認我,換人抱就哭,怎麼辦?

這個問題常發生在孩子4-8個月期間,這是孩子建立首要依戀對象最敏感的時期,但一個尷尬的問題是,大部分媽媽從寶寶4月開始要上班了,此處給三點建議:

(1)要相信孩子的適應能力,他會學著從第二依戀對象那裡獲得安慰;

(2)如果媽媽出現在孩子的面前了,那麼去抱起他,因為第二依戀對象失效了,再苦再累也要撐過孩子的8個月,這段做好了,以後會輕鬆的;

(3)這個時間段,你可以盡情地愛自己的孩子,不要考慮是否太過親密,會讓他過度依賴,放心,你可以溺愛得再任性一點。

02 寶寶看到我要出門就纏著不讓走,怎麼解決?

此問題一般發生在孩子9-15月期間,這是從階段一向階段二轉折的時間,孩子需要適應分離帶來的焦慮感。

我建議大家一定要養成分離時說再見的習慣,還要養成孩子結束某個玩具或者從某個地方離開,與玩具或場所說再見的習慣。

再見意味著暫時消失,或者還可以復現,這樣會輔助孩子形成客體永恆概念,降低分離焦慮。

在這個期間還有一個常見問題,就是斷奶。很多媽媽是在孩子滿一週時斷奶了,於是都會考慮這個事情在孩子心理的陰影面積。

對於這個問題,我想告訴大家,如果有條件,可以讓孩子哺乳期儘可能長些,這不僅僅是營養的需要,更是一種心理需要的滿足。

但如果客觀條件不允許,必須斷,一定要做到:一次成功,不要反覆。如果孩子屬於過度敏感的孩子,建議設立一個替代性安慰,比如安慰奶嘴,或者某種在吃奶時常常觸摸的物件,比如玩偶等等。

03 孩子特別愛吃糖或過度想要看動畫片,這問題怎麼解決?

這是15月-24月期間的典型寶寶。

這個階段要建立安全依戀一定要對孩子的需求敏感,這是我們必須要做到的,對他需求敏感並不代表是完全地去滿足孩子的需求。

我們要清楚的知道我們的孩子喜歡什麼,不喜歡什麼,他喜歡在什麼時間幹什麼事情,不喜歡在什麼情況下做什麼等等,這也就是我們對孩子的情緒表現,喜好,日常作息規律,有一個非常全面、非常精細的認識。

瞭解孩子需求的內容,可以在孩子的生活安排上做到提前考量,或者是做到能夠給孩子把他生活所需的東西及時給到,按照某種量每天都給。

所以我建議家長不要一味地限制孩子這種需求的獲取,既然你已經打開了他的這種需要之門,讓他體驗到一些事物,那麼你接下來就應該以一種合適的方式,做好一種有節奏的方式去滿足他的需要,比如每天上午可以吃兩顆糖,每天睡前講兩個故事等等。

這麼做是讓孩子感知到他的日常所需,媽媽都會按照某種序列去給他,因此他會感知到父母的愛非常可靠,外在的環境是可以依靠的。

04 孩子不願意上幼兒園,哭著吵著要回家,怎麼辦?

這個問題一般很複雜也很簡單,複雜是因為引起的原因各家不同,孩子不去幼兒園的原因也很多樣,但也非常簡單,核心原因一般有兩個:

一是孩子的依戀關係類型可能是非安全型

幼兒園陌生情景給他帶來了太大的壓力,如果是此類問題,家長需要接納認可孩子的焦慮,並以新視角解讀孩子焦慮或緊張的事情;

二是孩子共情能力不足,無法與其他孩子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

在幼兒園不能跟老師或小朋友產生良性互動是一件很鬱悶的事情,如果出現這種情況,孩子往往會很無聊,感覺幼兒園無趣。關於共情能力如何培養,我後面會有專門的文章論述。

總的來說,在解決諸如分離焦慮或兒童其他緊張情緒問題時,我想家長做到兩點一定會有利於親子關係建設:一定要對孩子的需求敏感;思考問題一定要從孩子的角度出發。

剛才所講的那些孩子不同時期表現出來的依戀現象和問題,也引出了另一個我們要要思考的問題:依戀關係類型的差別是來源於什麼地方呢?是什麼造成了不同的依戀行為呢?

你家寶寶屬於安全型依戀嗎?

父母教養方式對依戀的影響

心理學家安斯沃斯認為,孩子的依戀類型跟父母的教養方式有直接的關係。

他通過在家庭的觀察發現:那些個性溫和,對孩子反應比較多的父母,他們的孩子是安全依戀的概率會更高。

這些知道自己有父母可以依靠的小孩,他們往往會是最勇敢的,自信的。

如果父母是那種個性冷漠,不太回應孩子需要的類型,那麼他們的孩子是逃避型依戀概率會更高。

如果父母的反應古怪,行為反覆,那麼,這種家庭出來的孩子更可能是焦慮型依戀。

這種孩子尋求安慰的努力有時候會有反應,有時候沒有反應,因此,他摸索不出父母的反應規律,所以他往往會有更強烈的焦慮感。

其實,後續的很多心理研究也指出不能排除先天遺傳的影響,一個冷漠的父母可能具備冷漠特質的基因。也就是基因遺傳的作用,父母冷漠,所以孩子也遺傳了冷漠的特質。

還有另外一種情況,也值得思考,可能是因為孩子表現不安全的依戀類型在前,父母的養育特點在後。

也就是說恰恰是孩子的不安全依戀行為導致父母在回應孩子的需要的時候往往會更消極,畢竟這樣的孩子不討人喜歡。

關於這個問題學界還存在爭論,但是有一條是確定的:那就是父母對孩子需要的積極正面響應對孩子的情感關係和自我價值感絕對是有好處的。

小結

在對於孩子依戀的需要和反應上,不同年齡段的孩子所需要的依戀需求是不一樣的,越小的寶寶需要我們關注的和給予的越多,隨著孩子逐漸長大,就要給他們充足的關注養育的規律性,從而建立信任關係。

今天一方面我們認識了依戀的三種類型,作為家長的你也測試了一下的依戀類型。

你屬於哪種依戀?安全型、焦慮型、還是迴避型?

定製化早教、專業眼動測評,更多內容請關注“啟睿寶嬰幼兒成長測評”微信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