褪去《教父》黑幫的外衣,裡面是教科書版的父親

電影《教父》改編自馬里奧·普佐的同名小說,講述了全盛時期的黑手黨柯里昂家族兩代教父在美國的傳奇經歷。1901年,少年維託為了躲避當地黑手黨的追殺,從意大利逃到美國,經過各種艱辛建立起自己的黑幫組織,他一面勾結政界人士幹著非法交易,一面幫助弱小平民伸冤吐氣,得到許多販夫走卒的愛戴。由於拒絕跟毒梟合作,柯里昂家族遭到了一連串的恐嚇和暗殺,維託中槍入獄,麥克臨危受命,將仇敵盡數剷除。為了讓家族的事業走向正軌,麥克子承父業,成為柯里昂家族的第二任教父。

該片算得上電影史上史詩級的一部黑幫電影,至今製作精良的黑幫題材電影無數,《教父》卻從未被超越過。該片獲得第45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改編劇本獎、最佳男主角獎等,並佔據豆瓣電影高分榜第11位。不知道有多少人因為這部影片愛上電影藝術,若沒看過《教父》不足以談電影。

原著是真正意義上原汁原味的黑幫故事,而電影經過改編將筆觸著墨在單純意義的父親身上,通過展現他與家庭及子女間的關係,推進敘事結構;每個環節都將家人作為元素融合在裡面,凸顯家族親情之間血水相融的關係。這也是我個人偏好將這部電影定位在家庭倫理片角度去觀賞,今天我就藉著解析父親一角,對當下父位缺失及越來越偏重中性化審美的社會,展開三個方面的思考。

褪去《教父》黑幫的外衣,裡面是教科書版的父親

01、仁慈與邪惡並存的人格特徵,是父親個性的符號,面對威脅格外顯出勇敢

我是個迷信的人,若是他不幸發生意外,或被警察開槍打死、或在牢裡上吊、或是他被閃電擊中、那我會怪罪這個房間裡的每一個人,到那時候我就不會再客氣了。

柯里昂的性格特徵充分地展示了人性的矛盾點,善與惡在他身上格外被放大。他所秉持的處世原則——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雖遠必誅。

➀ 對家人永遠展露溫情

在家人眼中柯里昂是頂天立地的漢子,家庭的核心,是全家人的精神領袖。他深知家人對他的價值,遠遠超越他在外操縱的勢力。他雖身處黑幫,一生致力於保護家人過著快樂祥和的生活。

柯里昂作為丈夫和父親,不僅做到為家人提供穩定豐裕的物質生活,他堅持將生命裡所有的和藹、和善、和平,與家人共享。

➁ 對黑惡勢力堅決予以痛擊

這邊與家人美酒佳餚嘮著家常,含飴弄孫,轉眼面對黑惡對手,表現出來的冷峻險惡,判若兩人。在萬事之上保護家人永遠是父親柯里昂的職責所在,第一要務;他絕不容許威脅,在他眼中任何對他的威脅都是針對家人的,他會不惜一切代價剷除威脅者。

父親柯里昂一面溫情良善,一面殘酷無情,這種對比蒙太奇,註定給觀眾留下深刻印象,成為教科書版的經典父親。

走出電影反觀我們身邊的父親和丈夫,好多人似乎已經脫離自己的角色,家人變得不那麼重要,甚至會將莫名的怒氣和情緒,宣洩在家人身上。家人柔軟且易碎,彼此溫柔以待方能健碩心靈,抵抗外界的衝擊。

褪去《教父》黑幫的外衣,裡面是教科書版的父親

02、父親觀念執拗,一家人要整整齊齊,男人連自己的家都管不好沒資格談事業

你花時間和你的家人在一起嗎? 不照顧家人的男人,根本算不上是個男人。

意大利人的家庭觀念,是西方國家裡與中國人最接近的,他們的家族關係十分密切,由宗親連結起來的家族關係網,遍佈社會的方方面面。他們看重親族之間的幫持和照應,家人之間的聯繫和維護。

首先,柯里昂小小年紀便誤入歧途混跡黑幫,引領龐大的黑幫組織,一路砍殺搶掠,經歷無數險惡與驚恐;唯有家人使他可以放下警惕和虛偽,做真實的自己,釋放血肉真情。在柯里昂眼裡,家庭是最靠得住的社會單元,是殘酷的人生中唯一能夠尉藉心靈的港灣。

其次,家庭的完整性,是他感受幸福的基本要素。影片裡父親柯里昂常常出現在家裡,足以表明他對家人傾注的愛和關注大於一切,每個家人都會牽動他裡面最柔軟的地方;任何一個家人被傷害,對方都將消逝於柯里昂烈火般的殘暴中。

最後,柯里昂將陪伴家人放在生活首要的位置,他酷愛與家人分享他的時間,更在意家人之間情感的互動。沒有陪伴即無法聯絡情感,沒有情感就無從產生羈絆和牽扯。

男人需要家庭,有完整的家庭和家人,他才能設立清楚的底線,警醒謹慎的生活,因為他背後的家人是他的責任也是他的支撐。就像柯里昂對兒子說的那句話:“女人和小孩可以粗心,男人不行。”

褪去《教父》黑幫的外衣,裡面是教科書版的父親

03、父親是兒女的榜樣,恪守原則,傳承家族價值體系

我一生為家族服務,而不願成為大人物手下的玩偶。

父親柯里昂貴為黑幫著名頭目,他一生堅守他的黑道準則和道義,大丈夫有所為有所不為。

柯里昂在事業方面,雙手沾滿血腥,賣過私酒、收過保護費、主業落在開賭場上,卻對娼妓行業和毒品表現出牴觸和厭惡。這種近乎荒誕的恪守,使他的兒子送命,家族招致破損,付上了巨大的代價。

另一方面對婚姻,表現出超乎尋常的忠誠,面對女人的誘惑不為所動。對兒子桑尼性方面的不檢點不客氣的表露出他的輕蔑。

影片最經典的高潮部分,就是那段蒙太奇段落,柯里昂最不想子承父業的兒子就是邁克,而他個性裡呈現出來的特質,繼承人位置實在非他莫屬。邁克完成了宗教意義上教父洗禮,同時意味著黑道教父的禮畢,真正成為跟他父親一樣的人。柯里昂順利完成第一代教父的使命,將衣缽傳承給子弟。

在意大利人天主教文化背景下的“教父”與神職人員並無關係,通常是指受洗人的入教介紹人,洗禮見證人,相當於義父,在信仰方面有督導的義務。

父親對兒女的意義,不僅是供養,更多體現在家族傳統和明確的價值體系的構建和傳承上。很遺憾,現今的社會這種觀念和美德越來越淡薄。父親萬不可缺位,父親的陽剛、勇敢、忠誠、睿智的表現潛移默化中影響兒女的同時也在塑造社會的價值體系,一脈相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