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这个县,1947年才设立,有“陕西一叶肺”之称

打开我国地图,你会发现,陕西省的地图像一个跪着的兵马俑,而这个兵马俑的胸部位置,有两块酷似肺的绿色区域。其中东边的那一块正是黄龙山。

陕西省这个县,1947年才设立,有“陕西一叶肺”之称

黄龙县

黄龙山所在的黄龙县是全国八大防护林区之一,被誉为黄土高原上的“绿色明珠”“陕西一叶肺”。黄龙县也因为黄龙山而得名。那么“黄龙山”这个名字是如何来的呢?

据说大禹治水的时候,横跨陕西和山西之间有一座大山名叫梁山,堵住了黄河的去路。为了疏通河道大禹凿开龙门,将梁山一分为二,其中山西一侧名叫吕梁山,而陕西一侧还叫梁山。后来因梁山的山崖呈黄色所以命名为黄崖山。黄崖山附近还有一座山名叫伏龙山,共同形成一个山脉,由此便合名为“黄龙山”。

还有一种说法是说梁山上常有黄色的云笼罩在山顶,远远望去,如腾飞的巨龙,人们认为这座山有神灵庇佑,因此将之命名为黄龙山,为了祈神求雨还在山上建造了黄龙庙。

关于第二种说法,民间还有一则故事。

想当初,开天辟地的时候,黄龙县这个地方便有一座山,像一条卧着的巨龙,头尾鳞爪清晰可辨,人们称之为龙山。

陕西省这个县,1947年才设立,有“陕西一叶肺”之称

黄龙山

那一年,久旱无雨,禾苗都干枯了,老百姓眼看就要渴死了,老天也不下雨。于是,有人便商量着上龙山上求雨。人们头戴柳条编成的帽子,敲锣打鼓,来到山顶跪拜。没想到果然灵验,天空很快下起了大雨。

就在这时,平日里郁郁葱葱的龙山,吸收了雨水后,呈现一片金黄色。于是人们便将“龙山”改名为了“黄龙山”,而且还在黄龙山上建立黄龙庙,每当干旱的时候,就会敲锣打鼓,上山祈雨。

黄龙山的名字尽管很早就出现了,但是黄龙设县却是很晚的事情了。那是抗日战争期间,国民党军炸开了花园口,致死河南、安徽、江苏等地一千多万人口流离失所,无家可归,这时有许多人逃荒到了陕西。

1938年1月1日,当时的国民党陕西省政府设立了黄龙山垦区办事处,招收附近区县的流民来此垦荒落户。1941年设立陕西省黄龙设治局,管理垦区所有事务,这个黄龙设治局就相当于县的行政建制。

1947年黄龙第一次解放,陕甘宁边区政府设立了黄龙县。此后一度撤销了黄龙县。1961年才恢复了黄龙县的建制。

陕西省这个县,1947年才设立,有“陕西一叶肺”之称

黄龙县大部分地方都为森林所覆盖

如今,黄龙县是延安市的一个辖县,境内森林覆盖面积达87%,空气清新,加之境内文化遗迹众多,成为新兴的旅游风景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