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我們坐著江渝號輪船出門

夕陽西下,伏在船舷的欄杆上和暗戀的女同學一起吹江風,那真是人生中最美好而浪漫的時刻。


曾經,川江邊的細娃兒喜歡做的一件事,坐在江邊的岩石或沙灘上,看來來往往各種各樣的輪船,百看不厭;夏天時在江裡洗澡,每每遇到客輪駛過,一點兒不害羞,光著屁股向輪船上的旅客揮手,夢想有一天,也坐著輪船出門遠行……


那些年,我們坐著江渝號輪船出門

峽江邊的孩子們和我少年時一樣,站在岸邊向船上旅客打招呼1985年。


我第一次乘坐川江輪船是1980年的夏天,馬上要讀高中了,跟父親的同事馬叔叔,從家鄉小縣城雲陽到萬縣,去驗光配近視眼鏡。馬叔叔沒買到艙位票,在四等艙找熟人擠了一晚上。我沒地方睡覺,第一次坐船很興奮,也睡不著,和一起上船的同街小夥伴在船尾耍了一整夜。

那時候客輪全部叫“東方紅”加編號,1984年7月1日之後,都改稱“江渝”或“江漢”,再加編號,分屬於長江輪船總公司重慶與武漢分公司。

川江上主要是江渝號輪船,由中小型客輪組成,一至二位數編號的是中型客輪,三位數編號的為小型客輪,每天上上下下往返於重慶至宜昌、武漢之間,按時停靠沿途各城鎮的港口,像涪陵、萬縣這樣的中心城市,還定時停泊重慶至上海超長線的江渝號輪船。當年,下川東地區沿江的涪陵、長壽、萬縣、雲陽、奉節等十多個縣市,陸上交通不是十分便捷,江渝號輪船作為主要的外出交通工具,市民出門都要乘坐。隨著川江航運業的快速發展,地方輪船公司的川陵、川東、東方號等客輪,加入川江中短途航線營運,更方便了居民的出行。


那些年,我們坐著江渝號輪船出門

江渝5號輪


當年我從家鄉雲陽縣城去市裡和省上,是坐上水船,都是晚上搭乘江渝號輪船,第二天早晨到萬縣。停靠到中午以前再開航,過忠縣、豐都、涪陵、長壽,日夜兼程,第三天上午到達重慶港,然後換乘火車去省城。出川坐下水船,夜宿萬縣的江渝號輪船一大早到雲陽,乘船順江而下,經奉節、巫山和湖北巴東、秭歸,傍晚時攏宜昌港,再坐火車去北京、武漢、廣州等城市。

坐船出門經常要候船,那裡麵包含著無窮的樂趣和情感。我坐上水船的時候多,是晚上候船,喜歡買最晚的班次,逆流的上水船又通常晚點,每次候船都是到深夜。這樣我可以消消停停吃了晚飯,平時耍得好的朋友來送行,一同到碼頭。天熱的時候坐在江邊歇涼,一邊等候輪船,一邊擺些有關青春的龍門陣;冬天,水枯的川江退出一大片沙灘,碼頭梯子兩邊搭起很多做小生意的竹蓆棚子。我們切幾兩滷菜,喝幾杯老白乾,一邊烤火,一邊候船。


那些年,我們坐著江渝號輪船出門

上世紀90年代雲陽港,碼頭石梯兩邊搭起很多做生意的竹蓆棚子,方便候船旅客吃飯和休息。塗戰勳 攝


後來有了女朋友,她陪我在江邊候船。我倆坐在碼頭的石梯上,她總是把頭靠在我肩上,默默地坐著。女友在外面上過大學,分到機關當幹部,用現在的話來說是公務員,而我只是一個工人。三十多年前大學生與工人之間的地位懸殊,是不被社會認可的,她父母堅決不同意我倆往來。也許女友感覺出我身上的一種潛能,願和我在一起。平時我倆沒地方見面,小縣城裡那時沒有公園,連街上的綠化帶也沒有,幾乎人人都互相認識,怕遇見熟人,告訴了她父母。江邊夜晚候船,是我倆難得的機會和地方。

每次看見下游很遠的地方出現一個亮點之後,那是輪船的探照燈,這時進港航程和停靠躉船、下客上客的時間加起來,起碼還有一個小時。我把女友送上碼頭上面的大街,比較安全了,讓她自己回家。說實話,當年我多麼不想看到那個亮點。送走女友,往回趕的時候,客輪正拉響兩聲進港長笛,即將停靠躉船,我正好趕上。

江渝號輪船一般只設二至四等臥鋪艙和散席艙,普通公差人員可報銷三等及以下的臥鋪票,如果坐散席艙,單位按四等臥鋪票價補助差額。船票上沒有鋪位號,旅客上船後憑船票換鋪位牌,對號找到自己的艙室鋪位。有些一同出門的人為了節約,只買一張臥鋪艙票,兩人擠一個鋪位。散席艙沒鋪位,自由找地方坐,但可以按旅途長短,花兩三角錢,租一床麥稈席,隨便鋪在那裡就能睡覺,旅客多的時候,特別是春運期間,甲板上、通道里都擠滿了席地或坐或臥的人,連過路下腳的地方都沒有。


那些年,我們坐著江渝號輪船出門

輪船上的服務員在艙室給旅客倒開水。


在換鋪位牌時,船上服務員會把在同一個港口下船的旅客,安排在一個艙室,這樣方便管理。外出求學那會兒開學返校,同艙室全是在一個港口上船下船的學生,熱鬧得很,吃飯的時候,大家嘰嘰喳喳的在餐廳圍成一圈。夕陽西下,伏在船舷的欄杆上和暗戀的女同學一起吹江風,那真是人生中最美好而浪漫的時刻。

江渝號輪船上的服務項目多,小賣部有菸酒、糕點零食和土特產,可以花上一二元錢去錄像廳看錄像、去遊戲廳耍遊戲。餐廳都設在二樓尾部,晚上臨時改作舞廳,女士免費,男士花五角錢購票入場。船上有淋浴室,可洗熱水澡,當年下川東地區沿江縣市普遍沒有使用天然氣,冬天乘船趁機舒舒服服地洗個熱水澡,是一件很享受的美事。


那些年,我們坐著江渝號輪船出門

上世紀80年代川江輪船上的閱覽室。


江渝號輪船停靠碼頭時,躉船上總有商販叫賣當地的土特產:涪陵榨菜、忠州豆腐乳、雲陽桃片糕、奉節臍橙、巫山雪棗……有一次我在巫山港躉船買了一袋橘子,結果船開了,那個賣桔子的大娘用竹竿勾著小竹簍,一個勁兒遞給我,遞了好遠,我還是沒能接到。這多年過去了,這位大娘可還安好?只有永遠留下記憶在腦海了。


那些年,我們坐著江渝號輪船出門

江輪停靠碼頭,躉船上小賣部的服務員正在向旅客出售商品。


坐長途江渝號輪船,吃過早飯後到船上閱覽室看報刊,午飯後睡個午覺,下午拿著畫板去船尾寫生,畫速寫,晚上躺在上鋪看小說,一個標準的上世紀八十年代“文藝青年範兒”。那是多麼悠閒的旅程啊!

上世紀九十年代後期,迅猛發展的陸上快速客運方便、快捷、價廉,完全取代了緩慢、平穩、悠閒的川江輪船客運,江渝號輪船全部退出長江客運,改為旅遊船,一部分破舊不堪的老江渝號輪被拆解,或賣作江邊的水上酒店、餐廳船等。那些地方輪船公司大多破產清算,生存下來的也轉向經營旅遊船和大力發展貨輪運輸。

承載我青少年時代許多夢想的江渝號輪船,在川江上再也尋不到蹤影了,只留下了這些記憶在心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