沖廁所前的 1 個小動作,關乎你的健康!大部分人都忽略了

因為疫情,我們度過了史上最長的宅家春節假期。在每天的重複生活中,早早領會了人類生活的本質,基本逃不開四個字:吃喝拉撒。


拉撒行為,佔比一半。然而,在固定的如廁程序中,大部分人缺少了一個關鍵步驟:


沖廁所

蓋馬桶蓋


沖廁所時,蓋上馬桶蓋,是一個對健康更有利的選擇。


因為,它可以防止一部分便便顆粒,在沖水的瞬間跑出來。


沖廁所的時候,馬桶發生了什麼?


沖廁所前的 1 個小動作,關乎你的健康!大部分人都忽略了


當我們的排洩物 ,在高速的水流下被吞入下水道的時候,一些孤獨的便便顆粒與尿尿液滴被衝離了大部隊,獨自濺上了馬桶上空。這些細小顆粒,便以「氣溶膠」的形式,停留在了空中。注:廣義上,氣溶膠(aerosol)是指:懸浮在氣體(如空氣)中、直徑 0.001~100 微米所有固體和液體顆粒。


20 世紀 50 年代,馬桶沖水行為可能導致生物氣溶膠產生的想法被最初提出。


2012 年,有研究人員將接種了「艱難梭狀芽胞桿菌」的糞便懸液加入馬桶,分別使用開蓋和關蓋兩種方式沖水。


結果顯示,開蓋沖水後,被檢測到的細菌濃度是關蓋沖水的 12 倍多。


開蓋沖水後,「艱難梭狀芽胞桿菌」可以在馬桶上方 25 cm 內的高度內被檢測到,且能夠檢出的時間持續至沖水後 90 min。


研究人員得出結論,使用開蓋沖水會使「艱難梭狀芽胞桿菌」的汙染風險顯著增高,並提議棄用無蓋馬桶。


2014 年,有人利用紫外線顯色顏料與高速攝像機,將開蓋衝馬桶時候產生氣溶膠的過程拍攝了出來。


研究人員將顯色染料放入馬桶中,按下衝水按鈕,發現肉眼可見的水滴可以噴濺到 2 英尺(約 60 cm)之外的地面。


液滴落在了 2 英尺附近

沖廁所前的 1 個小動作,關乎你的健康!大部分人都忽略了


為了看見肉眼無法識別的小顆粒,實驗者又在馬桶中倒入了乾冰。


藉助紫外線燈和高速攝像頭,實驗者捕捉到這樣一個畫面:


飛出馬桶的微小水滴,噴射到了 6 英尺(約 1.8 m)外梳妝檯上的牙刷上。


沖廁所前的 1 個小動作,關乎你的健康!大部分人都忽略了


所有馬桶都這麼厲害嗎?


由於工作原理的區別,不同類型馬桶產生氣溶膠數量、噴射的距離也會有很大的區別。


市面上的馬桶,大致分為虹吸式與直衝式。


直衝式馬桶與虹吸式馬桶的管道區別


沖廁所前的 1 個小動作,關乎你的健康!大部分人都忽略了



虹吸式馬桶,可以簡單理解成把便便吸進去。虹吸是一種物理學現象,利用液麵的高度差來實現。


沖水時,馬桶內的水和便便,會持續通過馬桶內的 S 型虹吸管,從開口於更低的位置流出,直到達到新的平衡。虹吸式馬桶沖水後,會發出咚咚咚的聲音,聽起來,便便好像是被吞到了下水道。


虹吸式馬桶底部典型水流

沖廁所前的 1 個小動作,關乎你的健康!大部分人都忽略了

圖片來源:Aerosol Generation by Modern Flush Toilets


直衝式馬桶,顧名思義,是利用水流的速度,把便便衝到下水道里。這類馬桶一般池壁比較陡,不工作時儲水的面積也比較小;工作時候,聲音也比較大。


這類馬桶在工作的時候,便便和尿液會受到水的衝擊,濺出的液體相對更多。


有研究針對不同類型馬桶進行了實驗,發現虹吸式馬桶產生的生物氣溶膠含量,僅有具備同樣沖水量的直衝式馬桶的 1/14。


如果你家裡使用的是虹吸式馬桶,恭喜你,可能擁有了更衛生的如廁環境。


儘管如此,不管是虹吸式,還是直衝式,都會產生一定距離的氣溶膠,只是多與少、遠與近的問題。


乖乖蓋上蓋子,是更保險的選擇。


特殊時期,謹慎使用公共廁所


沖廁所前的 1 個小動作,關乎你的健康!大部分人都忽略了


2013 年,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的一項研究發現,家庭用馬桶的衝力產生的氣溶膠,沒有公共廁所多。


因為公共廁所常用的是加壓系統,沖水閥產生的液體微粒是家庭馬桶的 3 倍,衝一次廁所產生的液體微粒數量可以達到 14 .5 萬個。


疫情期間,如果迫不得已,需要在公共場合使用廁所,我們建議:


① 進入廁所前,佩戴好口罩。

② 並且優先選擇有蓋的、虹吸式的馬桶如廁,避開直衝式的馬桶或者蹲坑。

③ 為了後續如廁者的健康,也建議蓋上蓋子,再按沖水按鈕。


這麼多年沒蓋馬桶蓋,我們會生病嗎?


看到這裡,也許你吃中飯的胃口,已經所剩無幾。


但是,對於馬桶中噴出來的氣溶膠,不必過度焦慮,至少,它不一定會讓你生病。


病原體衝出馬桶

人接觸了就會生病


病原體是否致病,和很多因素相關,比如:


病原體的數量、病原體本身的致病性、暴露個體的免疫力、在環境中的活性等等。


沖廁所前的 1 個小動作,關乎你的健康!大部分人都忽略了

雖然說,隨著廁所沖水次數的增加,毛巾、牙刷等用戶可能需要面對一次又一次的「便便攻擊」,病原數量也可會隨著時間增加。


但如果你時常打開廁所的窗戶通風,定期清洗、更換在廁所裡的洗具,也會降低感病的風險。

對於健康人而言,不用過度焦慮,你只不過是與自己的便便親密接觸了一下而已。如果你不想回味這奇妙感覺,從現在開始好好蓋蓋子吧。


對於免疫力本來就弱的群體來說,比如老人、孩子、孕婦、患者,我們更建議嚴格執行蓋子沖廁所的策略。


至於病毒的致病性這一變量,目前沒有明確的定論。


剛剛出爐的《新型冠狀病毒診療方案(試行第 7 版)》,在病毒「傳播途徑」中,增加了這樣一行字:


「由於在糞便及尿中分離到新型冠狀病毒,應注意糞便及尿對環境汙染造成氣溶膠傳播或接觸傳播。」


沖廁所前的 1 個小動作,關乎你的健康!大部分人都忽略了

圖片來源:《新型冠狀病毒診療方案》(第七版)


謹慎起見,在疫情時期,不論是從防範新冠病毒的角度,還是出於日常健康考慮,沖廁所時都建議好好蓋蓋子。


畢竟,作為一個馬桶蓋,也都是有尊嚴的。


別讓它成為孤獨的擺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