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孩子的戲曲夢!豫西山村走出的豫劇領軍人最難忘一碗湯麵條


苦孩子的戲曲夢!豫西山村走出的豫劇領軍人最難忘一碗湯麵條


豫西山村苦孩子的戲曲夢


苦孩子的戲曲夢!豫西山村走出的豫劇領軍人最難忘一碗湯麵條


從一個山溝的苦孩子成長為一個劇種的領軍人,李樹建的故事本身就是一部曲折動人的“連本大戲”。李樹建出生時,正值三年自然災害的1962年那個青黃不接的春天。家裡已經有了三個姐姐、一個哥哥,生活本來就困難,一年的糧食不夠一季兒吃的,又多了他這一張嘴,家裡生活就更困難了。這部人生大戲是從豫西的一個小山溝裡開始唱起來的。

汝州市以前叫臨汝縣,是一個戲窩子。在李樹建出生地河南臨汝縣觀音堂村,曾經有一位老生演員死了兩天沒人管,因為誰也不知道他是哪兒的人。李樹建的祖上就弄了張席,一裹,埋到了自留地裡了。

“從那之後,俺家的祖輩每年上墳時,順便也給他上墳。我記事兒的時候,跟著家人上墳,也給他燒紙。村裡人都說,這是戲子墳。”李樹建聽三爺講,暴病而死的這個演員,演的戲是《八義圖》。似冥冥之中有天意,《八義圖》就是後來赫赫有名的《趙氏孤兒》,而李樹建在根據《趙氏孤兒》改編創作並廣受好評的《程嬰救孤》中,恰恰飾演的就是主角程嬰。

帶著對“戲子墳”和《八義圖》的敬畏之心,幼小的李樹建就對戲曲情有獨鍾。人家看戲在前臺,他卻喜歡鑽後臺。小學二年級時,他就開始跟著人家哼哼著學戲。李樹建往往背書的時候少,背戲詞兒哼唱腔的時候多,因為這事兒沒少挨老師的吵。
和李樹建要好的幾個頑皮孩子,除了上學常膩在一起,放學後也經常一起放羊、放豬兼割草。有時候,幾個孩子天當幕布地當舞臺分配好角色,就演開了。演得最多的是《紅燈記》中的“鬥鳩山”。沒有鑼鼓點,自己哼著“肉梆子”,沒有酒碗,隨便找個瓦片,一仰頭,一甩脖兒,就唱開了:“臨行喝媽一碗酒,渾身是膽雄赳赳。”

李樹建對戲的痴迷越來越強烈。聽說哪兒有戲,他能跑十幾裡去看戲。除了戲,別的都拋在了腦後。村裡人打趣說李樹建是當年那個死在舞臺上的“戲子”託生的,沒準兒能唱出名。


苦孩子的戲曲夢!豫西山村走出的豫劇領軍人最難忘一碗湯麵條


艱難追夢路上的“恩情”


苦孩子的戲曲夢!豫西山村走出的豫劇領軍人最難忘一碗湯麵條


為了唱戲的夢想,李樹建開始走出窮山溝考劇團。扒著煤車趕路,有時睡到汽車站、火車站,夏天有蚊蟲,冬天凍得受不了,只想找個劇團。

15歲、16歲這兩年,李樹建幾乎跑遍了洛陽及周邊的所有劇團,甚至還跑到過武漢的劇團,結果考了17個劇團都是一個結果:嗓子不錯,不會演戲!

李樹建至今記得考的最後一個劇團是在義馬,“考完之後,天快黑了,身上沒有一分錢,怎麼辦?就順著鐵路線,一直往東走,手裡抓個石頭,生怕有野生動物竄出來。就這樣,我走了百十里地,到後半夜走到了洛陽。”

萬般無奈下,李樹建找到洛陽戲曲學校,想通過學習彌補自己的短板。當時的校長是程進有,他的夫人李淑敏是這個學校的教師。聽了李樹建的唱腔,瞭解了他學戲的勁頭兒,夫妻倆被打動了,給有關部門打報告,作為變過聲的演員來培養。豫劇能有今天良好發展局面,離不開一大批痴愛河南戲的伯樂們。

直到今天,李樹建都念念不忘一碗熱氣騰騰的麵條。那是李樹建借了一輛自行車從洛陽騎到臨汝,騎到龍門就再也騎不動了。天馬上黑了,李樹建就忍飢挨餓咬牙繼續往前騎。途中遇到一個老先生關切第問這個滿頭大汗、疲憊不堪的小夥子這麼著急是要去哪兒?得知李樹建去臨汝。老先生說:你瘋了,這麼遠咋回去啊,你騎一夜也騎不到家!你今夜就住我家吧。還在街口給李樹建買了碗湯麵條。

這個名叫水寨的小村成了李樹建最溫暖的記憶,事後多年,李樹建做客當地電視臺,在節目中尋找這位好心的大叔,無奈一直沒消息。雖然今天成了大家眼裡的藝術家,但李樹建為群眾唱戲、回報人民群眾的恩情,早已成了他永恆的人生追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