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銷售額少了近6億,董事長減薪50%,這家服裝巨頭翻身不易

年銷售額少了近6億,董事長減薪50%,這家服裝巨頭翻身不易

調整多年卻難復輝煌,港資服裝巨頭佐丹奴壯志難酬。

3月10日,佐丹奴發佈2019年業績報告:全年銷售額為48.52億港元,相較上年減少11.9%,即6.57億港元(約合人民幣5.86億元);淨利潤為2.3億港元,同比減少52.1%(若按舊會計準則,淨利潤為2.89億港元)。

在業績發佈的前一天,佐丹奴宣佈,為應對疫情影響,高管成員實施減薪,其中董事會主席兼行政總裁劉國權自願減薪50%。

公司曾憧憬“成為服飾零售業界中最好和最大的世界品牌”,這一念想與現實已漸行漸遠。

年銷售額少了近6億,董事長減薪50%,這家服裝巨頭翻身不易

誕生於1981年的佐丹奴是“80後”品牌,初期定位高端市場,於1992年進入中國內地,比班尼路早了好幾年。

彼時外資服裝品牌尚未進駐內地市場,在那個物資匱乏的年代,佐丹奴以“時尚洋氣”“香港品牌”的標籤迅速站穩腳跟。

靠著線下渠道擴張,佐丹奴一度與班尼路、堡獅龍並稱“港資服裝品牌三巨頭”,成為70後、80後的潮流定義詞。

2011年,佐丹奴的門店數量達到峰值2671家,2013年銷售額創下超58億港元的記錄。

好景不長,佐丹奴的業績在巔峰後急轉直下。隨著內地品牌的崛起和國際快時尚品牌的衝擊,佐丹奴在中國內地市場步步失守。作為主要市場,中國內地貢獻了重要的業績份額。

年銷售額少了近6億,董事長減薪50%,這家服裝巨頭翻身不易

截至2016年底,佐丹奴門店數為2397家,按此計算,平均每年關閉門店50多家。

為扭轉下滑業績,佐丹奴多方嘗試。

第一,下血本推“免費加盟”模式。佐丹奴曾提出:不收加盟費,半年增開100-200家加盟店的計劃。

此舉意在擴大品牌規模提升盈利,同時快速消化積壓庫存。但激進的加盟計劃,使得品牌對加盟商的管控變得更難。

直至現在,加盟業務依然是佐丹奴在內地市場發展的重點。截至2019年底,中國內地的加盟與直營門店數量,分別為641家、261家。

第二,發展多品牌,推出廉價品牌Beau Monde等支線,減輕對主品牌的依賴,大舉向三四線城市進軍。

年銷售額少了近6億,董事長減薪50%,這家服裝巨頭翻身不易

但這次試水並不成功。佐丹奴主品牌仍是佔比最大的產品線,目前佔銷售額近九成。

從高端到中低端,產品線一路兜兜轉轉,到了2016年財報會上,劉國權稱,將減少降價頻次,推出更多中高價位的產品,擺脫“低端貨”的印象。這意味著,品牌的定位再次回到原點。

自救仍在繼續,好不容易2018年上半年銷售額取得9.2%的增長,但下半年又出現5.2%的跌幅。

2019年上半年,佐丹奴銷售額減少11.1%,延續頹勢,中期業績會上,劉國權不掩飾悲觀態度,感嘆“花無百日紅”。

年銷售額少了近6億,董事長減薪50%,這家服裝巨頭翻身不易

對2019年業績表現不佳,佐丹奴方面歸因為貿易環境、異常和暖的冬天以及社會問題等多種因素。

佐丹奴在2019年的表現不盡人意。線上,全年電商收入2.67億港元,減少15%;線下,實體店的銷售額跌幅達9.6%,加盟商的批發銷售額減少24.2%。

經營狀態本就不佳,2020年突如其來的疫情,更是雪上加霜。內地市場為佐丹奴貢獻了20.5%的銷售額。近日記者會上,佐丹奴透露,公司在內地的直營店,仍有50間處於關閉狀態,多數集中在湖北。劉國權坦言,公司正在等待市場反彈。

一邊控制成本,積極尋求租金減免、供應商優惠;另一邊,集團高管紛紛減薪10-30%,為期三個月。劉國權減薪最多,按其2018財年稅前薪酬1926.1萬元人民幣計算,此次減薪幅度超240萬元。

此前,劉國權表示,公司將加強現金流管理,在招聘和增加薪水上更審慎,“在當下大環境中,不會做無謂的推廣活動,因為並不一定推動盈利且會增加成本。”

佐丹奴預計,疫情將對公司2020年一季度的業務造成嚴重影響。後期,公司將積極拓展海外市場及持續開發線上渠道。

押寶新市場能否拯救其低迷業績,尚需時間判斷。佐丹奴想要重回快時尚第一陣地,前路充滿挑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