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愛“橋頭堡”

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通訊員 陳應時 張前寶 鄧理心

行走在橋頭鄉的山間田野,一壟壟、一塊塊滿山遍野的茶葉青翠舒展、生機勃勃,與“疫情防控”的紅色宣傳橫幅交相輝映,形成了一道特別的風景。自疫情防控集結號吹響以來,該鄉廣大黨員幹部堅守在一線、奮鬥在一線、衝鋒在一線,堅持防控、復工“兩手抓”,用責任、擔當、奉獻、大愛築牢“橋頭堡”安全防線。

大爱“桥头堡”

政心民心,心心向黨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

橋頭鄉第一時間吹響防控“集結號”,鄉、村幹部全部取消休假,全社會動員,全民參與到疫情防控工作中去,做好人員排查、重點防控、物資籌集、政策宣講等工作,確保了轄區內零疫情。

戰“疫”打響後,橋頭鄉一個支部就是一個戰鬥堡壘。

“喝生薑紅糖水咯,趁熱大家都喝一點。”該鄉食堂工作人員扯著嗓子喊道,“喝了不僅可以禦寒還可預防感冒,外出執勤就不怕冷了。”全鄉迅速成立了10支疫情防控黨員幹部應急小分隊,奔走在全鄉的戰“疫”最前線,200餘名鄉村幹部、輔警、黨員逆行而上,共設置11個執勤點,把黨旗插在了群眾最需要的地方。

“我離崗不離黨、退伍不褪色,疫情就是命令,讓我上吧,還能為村裡的防疫工作盡一份自己的綿薄之力!”該鄉俠頭村退伍老兵、離退村幹部陳祖濃主動向村黨組織請纓參加防疫工作。

全鄉廣大黨員幹部主動為群眾做好釋疑解惑工作,及時向廣大群眾宣傳科學防疫信息,消除群眾恐懼心理。各村黨支部按照屬地管理原則,通過微信公眾號、鄉村微信群、顯示屏、村村響、標語橫幅以及錄製方言版宣傳語,以最快的速度宣傳新冠肺炎相關防範知識及防控政策,強化人員排查、監管重點隔離人員。

動員人民群眾、依靠人民群眾是打贏戰“疫”的堅實力量。

“一輛湖北牌照的轎車停在紅橋社區街上。”2月6日,鄉疫情防控領導小組辦公室接到群眾電話舉報,立即派人核查情況。

自疫情防控以來,該鄉將疫情防控工作落實到實處,把防控工作做細、做實、做嚴,確保防控工作全面覆蓋、不留死角。

疫情期間,全鄉有5位老人過世,但在葬禮上都沒有請戲班唱大戲,沒有外來人員前來弔喪,都是簡辦喪事。非常時期,看似“不孝”的背後實為大義:疫情面前,大家的生命安全高於一切。

“對隔離人員一定要在思想上、生活上都照顧到位,隔離病毒,但不能隔離愛!”該鄉黨委書記鍾兆雄對全鄉幹部反覆叮囑,對集中隔離點隔離的9名重點疫區返鄉人員,要經常噓寒問暖。

“你們要打消顧慮,放下包袱,保重身體,待疫情結束後高高興興、平平安安回家。”2月25日,該鄉黨委政府逐一致電慰問18名橋頭籍滯留湖北的人員,並反覆叮囑他們做好自身防護。

2月28日,為積極響應黨中央號召,該鄉黨員積極開展自願捐款活動,以實際行動馳援疫情防控。截至目前,全鄉292名黨員9名入黨積極分子,共捐款22846.86元,黨員捐款覆蓋率100%。

大爱“桥头堡”

竹廠電廠,廠廠聲歡

“鄉里幫我們聯繫了消毒液、酒精、口罩等防疫物資,給我們解決了大難題,員工安全問題得到了有效保障。”3月2日,該鄉竹木製品加工廠負責人郭君雄介紹到,“在鄉村幹部的指導下,我們搶抓生產效率,20餘名工人都已正常上班,忙的不亦樂乎。”

中竹竹木製品加工廠是2019年該鄉通過招商引資落戶在俠頭村的就業扶貧車間,承擔了該鄉1.8萬餘畝南竹的加工及銷售。

“要想群眾之所想、急群眾之所急,解群眾之所困。”為促進復工復產,該鄉專門成立了恢復生產調研組,對鄉內所有企業、電站、加工廠、專業合作社、商場等經營主體進行了全面摸底,瞭解疫情防護措施、人員、生產、物資儲備、資金儲備等情況。

為確保疫情防護、安全生產“雙線”作戰兩不誤,該鄉合理給予政策傾斜:對保民生、保穩定的部分工廠通過審核後,進行立即復工復產;對部分工廠、商場則在鄉政府指導下酌情復工復產。

該鄉在指導做好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的同時,也幫助解決生產銷售中遇到的困難,確保企業防疫、復工“兩手抓”,齊頭並進。

“疫情發生以來,我們沒有停產過一天,駐企指導員經常來指導我們開展生產,並給我們送來了口罩、消毒液等防疫物質,為安全生產把好了第一道關口。”該鄉紅順電站員工陳由淼說。

全鄉選派了7名駐企業聯絡員對全鄉18家企業、工廠,包片進駐到崗到位,每天按時到位督促檢查進入廠區人員進行體溫測量、登記,針對企業員工防控物資短缺,協調相關部門解決。

同時,組建微信群,讓員工每天自報身體情況,反饋工作中遇到的難題,共同協調解決,讓員工加強自我保護,安心上班。

疫情發生以來,全鄉14家發電站都正常運行,保證了千家萬戶的用電安全,用行動確保了企業防疫、安全生產“兩不誤”。

“我們一直在為今年的春茶加工做準備,今年的茶葉產量計劃在去年基礎上增加10%。”玲瓏王企業負責人面對防疫情抓生產時信心十足,“近期,鄉里除了幫助我們解決用工、防護物資等問題,還督促我們做好體溫監測、登記、消毒等防控措施。”

作為“千年茶鄉”,轄區內已有50餘家茶葉加工廠復工復產。

大爱“桥头堡”

茶葉粽葉,葉葉情濃

春風暖了,茶葉綠了,茶農急了。

“天暖了,你看這個小芽頭再有個兩三日可就全部伸展出來啦,可今年這春茶怕是賣不出好價錢了。”茶農老伍焦慮地說道。

這些天來,老伍每天都要去茶園看上幾遍茶葉的吐芽情況,當星星點點的幼芽變成整片油潤的嫩黃,是老伍最幸福的時刻。

茶葉是橋頭的主導產業,是脫貧致富的“法寶”,全鄉茶葉種植面積達2萬餘畝,每年可創收6000萬元,可為全鄉人平增加5000元收入。可如今,茶農眼裡除了歡喜卻有著些許焦慮和迷茫。

“要幫助茶企解決防控物資、用工需求等困難,確保如期投產。”該鄉黨委副書記、鄉長馮朝輝在調度春茶生產工作時說道。

春茶生產在即,為確保茶農穩定增收、決勝脫貧攻堅,該鄉在全面落實各項疫情防控措施的基礎上,著力抓好茶葉產業的復工復產復市,加快營銷模式轉變,積極做好春茶產銷準備工作。

為確保茶葉交易正常開展,該鄉成立了茶葉開市調研小組,深入茶園實地察看茶葉長勢、瞭解茶葉採摘和銷售等情況,收集梳理茶農訴求,並有效引導,給茶農們吃下定心丸、提振信心。

“之前,還擔心收購茶葉的時間會推遲,錯過這第一批好茶,但是接到鄉政府關於茶市開市的通知後,趕緊去辦了個證,還領了1個口罩。今天在登記處進行了體溫檢測後,安排我在第五收購區收茶。” 3月4日,該鄉茶市開市大吉,尚義村一名茶商高興地說道,“這是一個屬於茶葉的日子,一個屬於橋頭人的日子!”

為確保疫情防控與春茶產銷有序推進,該鄉制定了茶葉開市實施方案,規範收購程序、創新交易方式、落實防控措施,強化現場管理,通過轉移馬路交易市場,開創臨時性規範市場,集中人力、財力、物力,暢通了產銷路徑,有效解除了茶農減收危機。

開市首日,成交鮮葉5000斤,實現交易額15萬元。

“不能出門打零工,在家閒坐不如種粽葉。”該鄉橫店村村民羅柏忠正拿起工具準備整好土新種一批粽葉,說起粽葉,他顯得異常興奮:“我家從2014年開始種植粽葉,以前一塊水田到秋季可收稻穀5擔。而種粽葉後,僅2018年秋,賣鮮粽葉就收入3700餘元,2019年採收了鮮粽葉750公斤,產值更是達到了6000元。”

近年來,橋頭鄉圍繞打造“兩葉一竹”的產業發展思路,不斷解放思想,堅定信心,搶抓機遇,乘勢而上,不僅茶葉產業有了量與質的高速發展,作為“兩葉”之一的粽葉也迎來了新的機遇。

粽葉因種植門檻不高、賺錢快、經濟效益高、錯開了農忙時節,還可與茶葉形成互補,成為越來越多農民除茶葉外的首選產業。經過多年的大力推廣種植,該鄉種植面積已達3000餘畝。

疫情之下,橋頭鄉一手抓春茶生產、一手抓粽葉撫育。為抓實“兩葉”發展,該鄉加大產業的指導與推廣,建立獎補機制、成立專業合作社、拓寬銷售渠道,確保其有產量、有銷路、有收入,從單一的茶葉產業到“雙葉其驅”,從降低產業發展失敗風險到實現“葉葉”有希望、“葉葉”有發展、“葉葉”有效益、“葉葉”情濃。

新冠肺炎疫情“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復工復產”動員令吹響以來,橋頭鄉一手抓防控,一手抓生產,廣大黨員幹部積極當好疫情防控“宣傳員”、政策指導“服務員”、生產技術“指導員”、產銷平臺“推銷員”,定人心、穩生產、保增收,確保雙戰雙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