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開月朗,水到渠成,人生的好結局需要再等一會兒

居家隔離期間,老家有位朋友與丈夫提出分手,究其原因是受不了男方多年來財路不暢,賺錢不爽,抗疫居家無有進項,而自己微薄薪水要養活一家幾口,身心疲憊,說再也等不得丈夫發財養家的那一天。

聽後愕然。

有道是,唯有時間瞭解愛,也唯有時間能夠見證成長。怎麼走著走著就要掰呢?

雲開月朗,水到渠成,人生的好結局需要再等一會兒

唯有時間瞭解愛

互聯網時代,一方面是高科技與投資、娛樂界造富不止,造出許多個“高帥富”“白富美”來,不僅造,還要炫;一方面是普羅大眾缺門少路,進步不易,求財乏力。兩相對比,差距拉大,愈加顯出個高下優劣來。

生活本是平淡,罔言知足常樂,但在環環相扣此起彼伏的過程中,物慾極為躁動,人心甚是不平,縱使患難夫妻,言詞不睦亦在所難免。

只記得《水滸傳》裡有句詩寫得好:誰無暴風勁雨時,守得雲開見月明。

古時資訊不發達,男女締約婚姻需經“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不論相識與否竟一聘成禮。明馮夢龍《醒世恆言》第九卷載陳多壽生死夫妻一章,讀後不無啟示。

話說江西分宜縣有兩個莊戶人家,一個叫做陳青,一個叫做朱世遠,兩家東西街對面居住。陳青有兒叫多壽,朱世遠有女名多福,兩位家主因愛好下棋而訂下兒女親家;至陳多壽年十五,經書皆通,原指望應試、登科及第,光耀門楣,何期運限不佳,得了個“癩”的惡症,一發不可收。小小娘子朱多福經歷父母悔約、逼退婚、小官人十六歲病兇、十九歲上退親不允、二十一歲上做親,悉心照料又三年,將近十載生不如死的生活,可小娘子心存善願,始終如一,不嫌不棄,直至最後巧合偏方治癒了丈夫的頑疾,身貌復原如初;陳多壽二十四歲病癒,重新讀書,溫習經史,到三十三歲登科,三十四歲及第,官至僉憲,夫妻恩愛無比,生下一雙兒女,盡老百年。真是“時運未通亨,年來禍害侵。時運終見日,福壽自天成。”又謂“從來美眷說朱陳,一局棋枰締好姻。只為二人多節義,死生不解賴神明。”

朱多福這位小娘子堅定的信念,長久而耐心的等待,鼓舞了一個男人戰勝頑疾的信心,拯救了兩個家庭,也最終成就了自己。

凡事不用太著急,人生的好結局需要再等那麼一會兒,以上朋友如平心靜氣 ,互相鼓勵,夫唱婦隨,勤加運作,料想興家發財定是遲早的事情。

自古雄才多磨難,從來紈絝少偉男。一個人的成長、成名、成功、成就總不是一帆風順的,需要有時間的打磨和經歷的沉澱。

民國女作家張愛玲說過出名要趁早,可大器早成的她中年在美國卻相當不順。雖然歷史上早慧早成名早立業的大有人在,但更多大器晚成的人猶如秋菊經霜愈加清香四溢了。

“晚清中興四大名臣”之一的左宗棠就是如此。他二十歲鄉試中舉,但此後六年之中三次赴京會試,均不及第,只能在家留意農事,遍覽群書,咸豐二年(1852年),左宗棠已經四十一歲了,當時太平天國大軍圍攻長沙,在郭嵩燾等人的勸勉下,左宗棠成為湖南巡撫張亮基的謀士,策劃守城軍事,太平軍圍攻長沙三月不下只能撤離,左宗棠由此開始一生的功名,成為平定太平天國運動的重要人物和洋務運動的發起人之一,更是平叛陝甘、收復新疆的功臣,後來中法戰爭爆發,他七十一歲的人又自請督師福建,遂成民族英雄。

明朝李時珍六十多歲時才寫成《本草綱目》。

北宋蘇洵年少不好讀書,而是喜歡任俠壯遊,十八歲還不會斷句和作詩文,“二十五歲始知讀書”,但參加第一次鄉試就落第了,後來“年二十七,始發憤讀書”,此後參加科舉不順,就在家教授蘇軾和蘇轍兄弟讀書,北宋嘉祐初年,蘇洵已經五十七歲了,他帶二子進京應試,受到歐陽修的重視和推薦,從此文名大盛,名列唐宋八大家之一。

唐郭子儀威名蓋世,功高至偉,但他在安史之亂爆發前,一直未受重用,並因母親去世而守孝賦閒在家,時年五十八歲。待他平定持續八年的安史之亂、扶大唐社稷於將傾時,他已經六十六歲。

更別說姜子牙了,年輕時他曾以屠夫、賣酒為業,一直過著默默無聞的生活,但他卻始終堅持學習天文地理、軍事謀略,研究治國安邦之道,最後在七十二歲“渭水之濱磻溪垂釣”時得遇西伯侯姬昌,成為中國古代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韜略家、周朝開國元勳和商末周初兵學奠基人。

機緣時運固要耐心等待,人生的飛躍與輝煌還需要磨鍊性格,堅忍堅強。天漢二年(前99年),漢將李陵出塞攻打匈奴戰敗被俘,司馬遷替李陵說了幾句解釋的話,因而觸怒漢武帝,被投下監獄,次年被處以宮刑。受此飛來橫禍,奇恥大辱,司馬遷本想一死了之,但想到自己多年蒐集資料,以求完成父親未竟事業,並實現自己文以載道、“以文史揚名於天下”的文化歷史使命,選擇忍辱負重,最終於五十五歲時完成《史記》這一流傳百世的史學經典著作,從而超越了自我,達到生命的昇華。

《詩經•擊壤歌》曰: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鑿井而飲,耕田而食。帝力於我何有哉!

《論語·雍也》子曰:“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

因為立場的原因,馬克思一家四次被驅逐出境,在長達40年的時間裡,高貴、優雅、聰明的燕妮帶著孩子跟著馬克思過著到處流亡的生活,其艱難程度難以想象。但燕妮始終沒有動搖,始終對馬克思不離不棄,心心相印,在生活上無微不至地照顧,在事業上堅定地支持幫助,從而成就了人類史上的偉大事業。

雲開月朗,水到渠成,人生的好結局需要再等一會兒

層林盡染自登高

家庭和人生的幸福需要財富來支撐,但也不僅僅是這些基本物質的東西。自古以來,平靜素樸純粹恬淡的生活對自然資源的使用本身來講就是一種極高的境界啊!

人來到世界上,不僅為著一日三餐,裹腹蔽體,還是要有一個精神的價值所在。

現代社會日新月異,一切都走上了快車道,有的高科技企業用人的年齡標準一再推前,甚至三十五歲就要被定義為行將退休的年齡;思維觀念的日益趨利,則將把人類引向物化的變異。

把目光放長遠,人生真的不用這麼急。

上了年紀的人透過時光,或能看到諸般事物的從容與平衡。而八〇後女生、有過農村艱苦勞作體驗的豆瓣紅人MEIYA,穿行在高、窄的城市裡孤獨奮鬥,卻也不忘寫作、閱讀、跑步、旅行和美食,以釋放掉壓力、焦躁、急迫感和不安全感。偶讀她作品的見解,或許能喚回朋友心中那隻迷途的羔羊:

早早找到自己的人生夢想,遵循天命的人,固然很幸運;但是,那些還沒有找到自己應該走的道路的人也不必感到萬分痛苦,因為一切都還來得及,你要給自己慢慢來的機會。我們鄉下的老人常常告誡年輕人的一句話:飯要一口口地吃,路要一步步地走。

不管你想要怎樣的生活,你都要去努力爭取。你要做的就是不要給自己的人生設限,傾聽內心的聲音, 遵從自己內心的意願,慢慢來,一切都來得及。

好運的降臨,尤其需要加倍耐心地等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