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餘年》後的思考--冷凍人技術

《慶餘年》很無疑,是一部極具想象力的科幻片,它顛覆了我們大多數人的固有思維,葉輕眉和範閒不是穿越回了古代,而是因冷凍復甦於未來。這就牽涉到了一直處於爭論中的冷凍人技術。

《慶餘年》後的思考--冷凍人技術


1967年,美國心理學家詹姆斯·貝德福德因胃癌轉移,治癒無望,選擇成為了第一位冷凍人。科學家首先把他身體內的血液抽乾,然後再用二甲基亞碸替代血液,最終將軀體放在低溫的液氮溶液裡保存起來。

《慶餘年》後的思考--冷凍人技術

詹姆斯·貝德福德對人類的科技非常有信心,認為只需50年就可以攻克胃癌,但是很不幸,時至今日人類也沒能徹底治癒胃癌。

至今已有數百人成為冷凍人,但沒有一位被複蘇,因為科學家們沒法證明,在長時間的冷凍條件下,細胞是否依然保存完好。特別是人體最為複雜的器官——大腦,很有可能在冷凍過程中,就已遭遇損傷了。因為大腦有很多功能不同的區域,將這些組織完美冷凍的溫度並非完全相同,接受冷凍劑類型也會有巨大的差異。

《慶餘年》後的思考--冷凍人技術


實際上,將人完美冷凍起來有難度,但要把冷凍人解凍,其難度遠遠超過冷凍。

這是因為人體在攝氏零下190多度的低溫環境中,會變得十分脆弱。在升溫喚醒的過程中,稍有不慎,就存在軀體或器官斷裂的危險。特別是大腦中上千億的神經元,是相當脆弱和嬌嫩的。哪怕只損傷了其中的幾個,也會是致命的。

《慶餘年》後的思考--冷凍人技術


另外,冷凍人一般都是身患絕症的病人,這些人在被喚醒的過程中,虛弱不堪的身體和嚴重損傷的器官,是否能承受這個過程,也是個未知數。

《慶餘年》後的思考--冷凍人技術

同時,冷凍數十年後的人,即便被成功喚醒,也會存在倫理道德的問題。因為生老病死乃自然規律,人為地打破這種規律並非好事。而且,一旦冷凍人被喚醒,他如何面對幾十年甚至上百年後的世界,也是一個全新的課題。

冷凍人技術還任重道遠,你是否期待呢?

《慶餘年》後的思考--冷凍人技術



(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如需刪除請聯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