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益-集合信託周評」成立市場掉頭向下 金融類產品表現穩定

「用益-集合信託周評」成立市場掉頭向下 金融類產品表現穩定


一週綜述

1、本週集合信託成立市場遇冷,募集規模大幅回落。據公開資料不完全統計,本週共有185款集合信託產品成立,數量環比減少33.07%;募集資金74.12億元,環比減少55.38%。

2、本週集合信託發行市場繼續維持較好熱度,發行規模穩定在400億元線以上。據公開資料不完全統計,本週共43家信託公司發行集合信託產品254款,環比減少7.97%;發行規模438.76億元,環比增加0.86%。

3、本週集合信託產品中,金融類產品表現穩健,房地產類產品募集大增。據統計,本週金融類集合信託募集資金46.16億元,環比減少15.12%;房地產類信託的募集規模17.49億元,環比增加87.84%;基礎產業類信託募集資金3.61億元,環比減少83.62%;工商企業類集合信託募集資金4.83億元,環比減少81.60%。

一、集合信託市場一週回顧


「用益-集合信託周評」成立市場掉頭向下 金融類產品表現穩定


本週集合信託成立市場遇冷,募集規模大幅回落。據公開資料不完全統計,本週共有185款集合信託產品成立,數量環比減少33.07%;募集資金74.12億元,環比減少55.38%。從上圖可知,本週集合信託產品募集規模在短暫回升至160億元以上後,再度掉頭向下,回落至百億元以下。上週的募集規模的暴增具有一定偶然性,集合信託產品的募集目前來看仍處於較為低落的階段,還有一個緩緩恢復的過程。


「用益-集合信託周評」成立市場掉頭向下 金融類產品表現穩定


本週披露成立規模的21家信託公司中,成立規模在10億元以上的信託公司2家,5-10億元之間的3家,1-5億元的信託公司8家,1億元以下的信託公司8家。成立規模前三的信託公司分別是:光大信託(17.38億元)、華能信託(12.31億元)和建信信託(7.51億元);產品成立數量前三的信託公司分別是:光大信託(10款)、華能信託(9款)、華潤信託(7款)。


「用益-集合信託周評」成立市場掉頭向下 金融類產品表現穩定


本週集合信託發行市場繼續維持較好熱度,發行規模穩定在400億元線以上。據公開資料不完全統計,本週共43家信託公司發行集合信託產品254款,環比減少7.97%;發行規模438.76億元,環比增加0.86%。集合信託產品發行規模連續兩週保持在400億元線以上。本週發行的集合信託產品中,房地產類產品發行規模依舊保持首位,發行規模177.65億元;金融類產品次之,發行規模147.97億元。


「用益-集合信託周評」成立市場掉頭向下 金融類產品表現穩定


本週披露發行規模的39家信託公司中,發行規模在20億元以上的信託公司5家,10-20億元之間的7家,規模5-10億元的13家,規模5億元以下的14家。發行規模前三的信託公司分別是:光大信託(86.81億元)、外貿信託(56.05億元)和中五礦信託(34.42億元);發行數量前三的信託公司分別是光大信託(46款)、外貿信託(23款)、五礦信託(21款)。


「用益-集合信託周評」成立市場掉頭向下 金融類產品表現穩定


本週成立的集合信託產品平均年化收益率為7.74%,環比增加0.22個百分點;集合產品周平均期限為1.96年,較上週減少0.28年。本週集合信託產品的周平均預期收益率較上週小幅上升,產品的流動性小幅增強。從周平均收益來看,近期集合信託產品的收益正在逐步回升,除了有央行“放水”暫停之後反彈的因素,另一大影響或來自於房地產類信託產品近期的大幅增長。國家對房地產市場託而不舉的寬鬆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有利於房企的融資。


「用益-集合信託周評」成立市場掉頭向下 金融類產品表現穩定


本週集合信託產品中,金融類產品表現穩健,房地產類產品募集大增。據統計,本週金融類集合信託募集資金46.16億元,環比減少15.12%;房地產類信託的募集規模17.49億元,環比增加87.84%;基礎產業類信託募集資金3.61億元,環比減少83.62%;工商企業類集合信託募集資金4.83億元,環比減少81.60%。

本週房地產類產品的募集大增,金融類產品的募集較為穩定。房地產類產品由於監管而大幅收緊,而此次同樣因為監管而短期的獲得一定的放鬆。由於疫情導致房企的資金鍊緊張的情況比較普遍,房地產類產品的收益在2月復工以來超過了基礎產業類產品。金融類產品表現穩健,則多得益於受疫情影響較小和中國股債市場的相對良好表現。

二、信託市場新聞一週回顧

債市全面開啟註冊制,對擅長非標業務的信託公司影響幾何?

註冊制的開啟,對債市影響深遠。業內人士認為,債市全面實施註冊制可以簡化發行流程、提高發行效率,未來整個債券市場的上行空間有望增大。由於資管新規對非標產品形成較大約束,以“債券”為代表的“標品”逐步受到信託公司的重視,以此提高標準化業務水平,推動機構轉型升級。

疫情之下嚴監管態勢不改 開年3家信託公司領罰

進入2020年僅有兩個月,監管對信託行業的“達摩克利斯之劍”依舊沒有放鬆。3月3日,記者注意到,開年至今公示的罰單中,已有ZH信託、中鐵信託、山東省國際信託3家公司及相關負責人被罰,累計罰款金額達138萬元。信託行業最新一輪強監管序幕已經拉開。

收益走高發行火爆 基建熱潮帶火基礎建設信託

近期基建概念股在A股市場上呼風喚雨,而基礎產業信託產品也借勢崛起,不僅收益率一路走高,其發行規模也出現了明顯增長。業內人士指出,伴隨擴大基建投資的預期逐步落實,基礎產業信託產品有望迎來一段較好的配置時期。

銀行、信託多家機構在內 年內多位金融高管任職資格被否

今年以來,包括銀行、信託、保險多家機構在內,共計16名人員高管、董事或部門負責人的任職資格沒有通過監管核准。而被否的原因則是多種多樣,例如高管任職考試未能通過、不符合履職迴避規定、工作經歷不相符、有故意犯罪記錄、身兼他職而存在履職精力被分散情形等。

銀行違規開展信託業務被關注 去通道仍為監管重點

近日,北京銀保監局對北京農商銀行進行了處罰,在公佈違規事實中,有關違規辦理信託資金代理收付業務引起本財經記者關注。2020年開年以來,商業銀行已多次因違規開展信託業務收到監管部門處罰。

信託通道業務整體放緩,房地產信託持續走低

中國信託登記有限責任公司4日發佈的信託受益權定期報送數據顯示,截至今年1月末,我國信託存續規模為20.43萬億元,較去年11月末的20.85萬億元再度下滑。總體而言,信託通道業務整體放緩,房地產信託融資持續走低,但基礎產業信託規模繼續走高。

疫情催生變革 科技或成信託公司轉型重要抓手

重大疫情往往會催生部分行業變革或激發出新的業態。2003年的非典促進了我國電子商務的快速發展;本次疫情則進一步加速了線上業務的發展。業內人士認為,這對信託公司而言會構成新的機會,但對於金融科技應用水平不高的信託公司而言,壓力著實不小。

三、信託公司創新業務新聞

中航信託金融抗疫不停歇 成都首個PPP項目資產證券化產品發行

不懼新冠疫情,中航信託攜手川投航信共克時艱。2月28日,全國首單PPP儲架式資產證券化項目“國金-川投航信停車場PPP項目1-10號資產支持專項計劃”二期產品成功發行。該產品由中航信託股份有限公司旗下四川省川投航信股權投資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發起,發行規模9.16億元,認購銀行8家,認購倍數2.2倍,最低發行利率3.50%。

興業信託單月創設五款“戰疫”類金融產品

2月27日,興業信託聯動興業銀行設立“陝西建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2020年度第一期資產支持票據(疫情防控債)”,發行規模10億元,預期期限3年。這是興業信託2月以來發行的第二筆疫情防控債,累計發行規模25.51億元。據統計,僅2月份,興業信託就已創設五款“戰疫”類金融產品,平均每週即有一期相關產品成立。

萬億險資買信託 信保合作“去通道”難題待解

受銀信通道、資管新規等多方面金融監管政策的影響,險資逐漸成為集合資金信託計劃的“金主”之一。與之相對應的,是對信託公司主動管理能力要求的不斷提升。然而當前信保合作業務仍存在信託主動管理能力較為薄弱、信託與保險雙方在信用評級和風控標準上差異較大等問題。

中國信託業抗疫專項慈善信託誕生記

“中國信託業抗擊新型肺炎慈善信託”從1月31日成立至今,短短半個月的時間,61家信託公司募資規模達3090萬元,實施慈善項目近20個,運用到各類慈善項目的實際投放資金超過1300萬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