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薪10萬算有錢?中國年輕人的消費觀念,已經膨脹到什麼地步了?

年薪10萬算有錢?中國年輕人的消費觀念,已經膨脹到什麼地步了?

大家知道,現在中國年輕人工資普遍在4000元左右,但他們卻能在朋友圈裡曬著上千甚至上萬的包包,平時各種品牌衣服加身,今天吃米其林二星餐廳優雅用餐,明天就出國來一趟說走就走的旅行。

中國年輕人真是越來越有錢了?

千金難買我樂意,一切以自我喜好為衡量標準,自己喜歡的東西不管多貴都要買,不喜歡的東西再便宜也不會入手,只要花錢能使自己快樂都是值得的,這估計就是很多現代年輕人的日常吧。

與此同時,我們朋友圈裡每過一個購物節,就不乏喊著要吃土的人。

當代年輕人的消費觀,究竟有多奇葩?

“口紅500,買它!運動鞋5000,買它!”

“只要喜歡的,貴嗎?一點都不貴?平常吃飯幾十塊,購物一次大幾千!”

“平攤相當於不要錢,他們是這樣算的:

一樣東西1萬,一共用兩年,一年就是5千,一天就是13塊,一個小時就是5毛,這基本等於0,好有邏輯地樣子”

“花唄在手,天下有我!花著馬雲爸爸的錢,圓自己的夢,日子過得很滋潤”

年薪10萬算有錢?中國年輕人的消費觀念,已經膨脹到什麼地步了?

不得不說,年輕人是越來越瀟灑了,財大氣粗到令人髮指。

天天在網上買東西,不管多貴的東西他們下手都不帶眨眼的,但對10塊的運費卻要斤斤計較算計半天,一個騰訊會員15元,不捨得買,到處找人借會員。

互聯網的發展、社會觀念的逐漸開放都讓我們形成了與眾不同的消費觀念。

每個人都穿名牌,買名牌,甚至名牌與名牌之間也形成了鄙視鏈,連個不同品牌的受眾還會在網上吵起來,街上穿盜版被發現會被嘲笑,不穿名牌會被認為格格不入。

談論這些的年輕人,他們好像並不需要為錢顧慮的樣子,明明工資已經低到塵埃裡了,為何還能負擔得起這麼高的消費?

我來分析一下,年輕人有錢,逃不出4種情況:

第1種,家裡有礦。本來家裡就有錢,投胎投的好,生下來就不差錢,出來工作只不過是為了親身體驗一下民生疾苦,這類人的消費現象,往往偏高端甚至奢侈。這種我就不BB了,你家有錢你隨意。

第2種,本職工作雖然賺不了幾個錢,但上帝關了你一扇門還給留了一窗,柳暗花明又一村。人家除了本職工作外,還能找到來錢快又多的兼職,月入數萬,並憑此逆風翻盤。不過,通常這種情況很少。

畢竟上帝不是聖母,慈悲心還沒有這麼氾濫,“人類一發問,上帝就發笑”,該給你的考驗與磨難,一個都不能少。

第3種,啃老一族,啃老族分為兩種,

一種是家庭環境優渥,再加上家人溺愛的原因,

如果不想奮鬥,那大大方方啃老是必然之路。對這種人來說,啃老沒有任何弊端,唯一的風險就是萬一以後父母養不起了,自己該怎麼辦。但這種風險他們很少會考慮到,正如你買完保險就不會再盤算自己會不會遭遇不測。

還有不排除另一種可能性,自己個人能力不足,在社會這個大江湖混,不幸慘遭淘汰,融入不了社會或者自傷無法牛逼的融入社會,最後無奈選擇了啃老。

第4種,也是當今社會最常見的一種,透支消費人群,尤以年輕人居多。自從80後被成為垮掉的一代之後,90後、00後也全面開了竅:會花錢才會賺錢。花的錢多了,才有賺錢的動力,今朝有酒今朝醉,千金散去還復來。說得實在漂亮,滿屏哲理,我都深感不履行就對不起人生了。哥就要去瀟灑,這艘船你上不上?

口號很豐滿,現實很骨感。真實情況是,許多人花唄、借唄、白條全都借完,信用卡刷爆,一些不靠譜的網貸匆忙加身,最後一步步走向極端。

年薪10萬算有錢?中國年輕人的消費觀念,已經膨脹到什麼地步了?

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這些人要選擇這樣做呢?

仔細說來,有一部分人是因為工資滿足不了生活開銷,暫時只好找其它地方借點花著先,不過基本上只會找花唄借小部分錢。

還有一部分則純粹是因為虛榮心。

正所謂越缺什麼越炫什麼。為了要讓別人知道自己過得很好,這部分人不斷攀比,心理上強烈要求提升生活質量,但偏偏自己沒有本錢和能力,那唯有借錢了。

再者,現在網絡上毒雞湯盛行

乾了這杯毒雞湯後,茅塞頓開,生活就開始充斥各種輕奢,各種儀式感,要對自己好……各種形形色色的雞湯,不斷灌輸給你,憑藉著簡單又有邏輯的小故事來暗示你貸款消費,慢慢地你的消費觀念就被改變,網上有太多能改變你價值觀的東西了。你的慾望只會越變越大,當你借了1千時,你就敢借1萬,借了1萬後,你就敢借10萬,不斷加碼,慾壑難填啊。

花明天的錢沒有什麼不可以,這是身為現代人的自由,但也要考慮自己有沒有能力償還,不停花明天的錢為圓今天的夢,快感過後,一地雞毛。一些人不得不賣身還債,這真的十分沒必要。有多少錢辦多少錢的事,千萬不要打腫臉充胖子。量入為出,適度消費;避免盲從,理性消費。



分享到:


相關文章: